台湾的几家主题书店文/周郁文超级市场取代了传统市场,便利商店取代了柑仔店,早期罗列在台北独一无二的咖啡店,现在变成星巴克与各种连锁咖啡店,甚至化成一张随行卡,你走到哪都可以喝得到它。
书店亦是如此。1989年,台湾出现了诚品,用精致的中产阶级品味吸引了大众。1995年,博客来网络书店推出,几乎与Amazon的出现同时,买书完全不必受时空限制。到了2004年,诚品宣布转亏为盈,其时已经拥有全台湾四十几家分店,成为知识分子与普罗大众最重要的见面据点、观光客来到台湾必定朝拜的圣地。一年一度的国际书展,在近几年我们甚至不用亲临现场,因为经营成熟的博客来早巳推出网络国际书展共襄盛举,不必塞车停车提款赶时间,就可以在家里轻松享受超低折扣的购书乐趣。
我们都知道诚品的确是个好空间。我们也无法抵抗博客来每日一书6.6折的诱惑。
全球书籍大连锁Amazon,世界最大的网际网络搜寻引擎Google,这十年的科技发展改变了人类的思维。我们在电脑屏幕上阅读(而数字出版正要开始),科技改变了人性。
在我们手端一杯连锁平价咖啡,接收着E-mail转寄信件中网络书展上的折扣优惠时,手机短息忽然传来,通知到巷口便利商店取几天前在网络上买的书。我们几乎忘了还有几家独立书店如何走过这变化甚巨的十年。
先来说说台湾的几家独立书店。
女书店的坚持女书店成立于1994年,由当时推动妇女运动的重要组织“妇女新知”所创立,其时为台湾第二波妇女运动的高潮,郑至慧、苏芊玲、李元贞等重要的妇女运动领袖,以书店作为妇女运动的落实。
当时女性主义尚被视为洪水猛兽,女书店以英国女性主义先驱弗吉尼亚·伍尔夫(VirginiaWoolf)的《一间自己的房间》为理念,在新生南路的巷子里开辟了一个女人的原地,创造了一个“女有、女治、女享”的书乡。女书店的创立,是华语地区妇女运动的重要里程碑,她是.华语地区第一家女性主义专业书店。如今,除了以同志为主题的晶晶书库之外,在亚洲,我们看不到第二家这样的主题书店。
开书店,是许多爱书人的梦想,女书店的经营者除了爱书之外,最重要的是理念的支撑。学者与妇女运动人士拥有专业理念,却没有连锁团队那样的专业经营,因此女书店这十二年来随性却坚持的经营模式,随着科技改变行销与经营技术,也吃了不少苦头。
温罗汀一带书店林立,本有着隐性的竞争,诚品也渐形成气候,1999年还加入网络书店的行列,书店业的竞争更激烈。女书店风雨飘摇,到了干禧年之后,仍然以古旧纸本的方式经营,却也令人发现许多宝藏。由于兼具出版部与实体书店,经营上更加复杂,如何做到小而美且专业,需要相当精英的人力。
2003年,SARS来袭,女书店爆发熄灯危机,妇女运动领袖李元贞以“女书店已完成阶段性任务”,说明女书店可能关闭。然而,她还是活了下来,许多读者的支持,书店的e化与营销手法的更新,使得女书店在2005年转亏为盈。
现在的女书店,依然躺着1994年开女台就未曾间断的留言本,里面藏有许多匿名的读者在自己房间里的心事。女书店网络书店与女书沙龙博客,也增加了不分时空与读者分享的可能,而实体的店面也增加了情趣用品与影音专柜。在激烈竞争之下,女书店还是有着一群不怕死的热血女青年,默默耕耘。期待女书店的故事永不止息。
华人首家同志书店:晶晶书库走进晶晶书库,首先会被其中五颜六色的缤纷色彩所吸引,你不知道那究竟是哪里发出来的颜色,但就是知道,那炫目颜色从各处的精品与书籍散发,令人眩晕。
晶晶书库的阿哲,毕业于淡江建筑所,对于空间,他有自己的见解。旧址躲在罗斯福路的巷子里,三层楼、几坪(台湾面积单位,1坪=3.3平方米)大的窄小空间,阿哲竟有办法将它们安排得适妥——一楼开书店,二楼办活动并且不忘挂上几张炫目的海报,三楼是办公地点。沿着窄小的楼梯往上,你会感觉到那真是个桃花源。1999年,阿哲开了晶晶书库,他说,当时的确是受到女书店的感召,许多同志因为没有自己的空间,都会往女书店跑。多年前,同志相当受歧视,阿哲在心里早就埋下开同志书店的种子。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