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结论与讨论
(一)结论在研究方法上,国外旅游影响研究注重模型的构建、运用和使用数理统计方法,SPSS数据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等技术的运用已经成为主流,但在对旅游影响的调控等方面的研究存在不足。研究方法和手段上表现出4大障碍和困难:①研究尺度和衡量标准的不一致,成果之间难以对比;②缺乏信度和效度检验;③经验研究的零散性特点,难以对旅游在经济、社会文化以及环境等方面的影响做出系统衡量;④旅游影响研究在方法论上尚未引起学术界的重视,衡量旅游影响的标准和规范尚未出现。
国外研究的主要启示有:国内研究应该较多地开展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多旅游地类型的横贯和纵贯的对比研究;需要关注特殊事件的居民感知和态度研究;强化对影响因素的研究;应注重多学科理论的介入,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层次开展跨学科研究;要注重数学方法尤其是模型方法的应用。
而国内研究特点可以总结如下:
第一,从国内学者20多年来的研究成果看,旅游社会影响研究拉开了国内旅游影响研究的序幕,并且一直是旅游影响中较受关注的领域之一。国内学者在旅游社会影响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特别是最近几年来,无论在理论基础,还是研究方法上,逐渐显现出富有创造性的探索和尝试。
第二,从研究内容来看,各种各样的旅游社会影响尺度或者量表的构建、基于旅游感知的居民分类、各种独立变量(如人口统计学变量等)对居民态度的影响等内容,是国内学者研究的焦点。他们针对不同旅游地类型、不同特征的居民亚群体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得到了大致相同的研究结果。第三,从研究方法来看,国内学者始终重视实证研究方法,使用的统计技术从早期的描述性统计分析逐渐变化为近些年广泛使用的因子分析、相关分析、聚类分析、回归分析等技术。国内学者对旅游社会影响的基础理论的研究兴趣似乎并不太大,这一方面是因为这个问题本身的复杂性,另一方面可能是没能突破国外学者的几种理论范式,例如Doxey(1975)的愤怒指数理论、Butler(1980)的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以及广泛应用于旅游影响研究中的社会交换理论等。需要指出的是,相当部分的实证研究未能按照严谨的程序或方法进行。以尺度构建为例,表现之一是有些研究不重视初始项目库的编写,要么简单整合他人研究成果,甚至直接套用国外量表,未考虑到项目库的适用性;表现之二是很少有研究在进行正式调查前进行预试;表现之三是一些研究未能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导致他们的量表和尺度的可信度和适用性下降。第四,从理论基础看,国内学者始终未能突破愤怒指数理论、发展阶段理论、涵化理论、社会交换理论、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等传统理论的研究框架。当然,已经有一些学者做了有益的尝试,例如涂玮等(2008)将自组织神经组织网络理论、卢小丽和武春友(2008)将模糊数学理论运用到居民旅游影响感知的研究中。
(二)讨论
笔者认为,未来的旅游社会影响研究可能会从如下几个方面发展:
第一,研究内容更加细致和专门化,可以预见对会展、节事、博彩、工业旅游等诸多方面的社会影响研究将称为学术热点。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