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日本文学思潮史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1153499
  • 作      者:
    叶渭渠著
  • 出 版 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作者简介
  叶渭渠,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员。195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东方语言文学系。曾任日本早稻田大学、学习院大学、京都立命馆大学客座研究员及横滨市立大学客座教授。著有《日本文学思潮史》、《日本文化史》(图文本)、《冷艳文士川端康成传》,与唐月梅合著有《日本文学史》(6卷本)、《日本文学简史》、《20世纪日本文学》、《日本人的意识》等,以及散文集《周游织梦》等4卷。译有川端康成的《雪国》等系列小说、散文约200万字,与唐月梅合译有加藤周一的《日本文学史序说》、山崎丰子的《浮华世家》等。主编名家著作集20套,共约150卷。
展开
内容介绍
  《日本文学思潮史》对日本上古诸种文化混沌状态、原初文学意识的自力生成、写实的“真实”、浪漫的“物哀”、象征的“空寂”和“闲寂”等观念做了梳理和介绍,对日本近现代的写实主义、浪漫主义、自然主义、唯美主义、现代主义,以及具有日本特色的战后派文学思潮、无赖派文学思潮等主义形态的文学思潮的发展过程进行了系统论述。《日本文学思潮史》深入分析了各种文学思潮的发生、发展、鼎盛、衰落的内在的必然性和外在的因素。同时探讨了日本文学思潮从观念形态到主义形态的演变中的对应性与连续性,以凸现其民族的特色。
展开
精彩书摘
  强调“经理邦国,烛畅幽遐,达于鬼神之情,交于上下之际,功成作乐,非文不宜,理定制礼,非文不载”。即要求诗具有道德感及其审美所具有的社会价值,艺术在伦理道德上的作用。具体地说,以乐为中心来发展诗的情感表现。
  其次,提出心、词的关系问题,说:“诗本志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行于言。”因此,“夫文章兴作,先动气,气生乎心,心发乎言”,“意须出万人之境,望古人于格下,攒天海于方寸。诗人用心,当于此也”。这一方面吸取儒教“诗言志”的思想,一方面又倡导歌的言情作用,将情、志、心、气结合,发展了上代的歌论。
  再次,论述“意是格,声是律,意高则格高,声辩则律清,格律全,然后始有调”。构建了意+声=格律的歌学方程式。
  《文镜秘府论》实际上是专论中国六朝的诗学,内中加以扬弃取舍,集中强调了两点:一是“诗可以兴,可以观”;二是“体韵心传,音律口传”。最后不能忽视的是:在“帝德录”中强调诗之功能乃“叙功业”、“叙礼乐法”、“叙政化思德”、“叙天下安平”、“叙远方归向”、“叙瑞物感致”,它几乎将中国六朝诗学原原本本地搬到歌学论上来,并宣扬了儒佛文学思想。这一时期,即奈良时代末期、平安时代初期,汉诗文压倒一切,和歌衰微,《歌经标式》的影响缩小,许多歌论都模仿《文镜秘府论》。可以说,它是在这个汉诗文一边倒的形势下的产物。正如加藤周一指出的:“空海的哲学思想,在拒绝佛教‘日本化’、彻底贯彻其彼岸性、克服土著世界观方面,是划时代的。”①
  在儒佛思潮的冲击下,日本诗界致力于诗文的“日本化”,以期对汉诗文一边倒的反拨。这时(公元894年)也正好废止遣唐使。菅原道真的《菅家文草》(900)等就是于汉诗文加入平安时代的审美意识而使之具有日本特色的一种努力的尝试。他在《新撰万叶集》(913)序中提出花实对称的问题,说:“以今比古,新作花也。”他在《菅家遗诫》中将这种努力精当地总结为“和魂汉才”,将日本本土的精神与中国诗学融合,也就是说,强调了以日本本土精神来活用从中国引进的学问的重要性,使外来文化“日本化”的重要性。永田广智从哲学思想的角度论述这段历史时指出:“这些思潮由于与日本原有的意识形态交织在一起。
展开
目录
自序
绪论日本文学思潮史的研究课题
古代篇
第一章 风土·民族性和文学观
第二章 自然观与古代文学意识
第三章 古代文学意识的萌芽
第四章 万叶批评意识与古代文学意识相生
第五章 歌论与古代文学思潮的完成
第六章 写实的真实文学思潮(一)
第七章 浪漫的物哀文学思潮(一)
第八章 写实的真实文学思潮(二)
第九章 浪漫的物哀文学思潮(二)
第十章 象征的空寂幽玄文学思潮
第十一章 象征的闲寂风雅文学思潮
第十二章 古典主义文学思潮
第十三章 性爱主义文学思潮
第十四章 劝善惩恶主义文学思潮

近现代篇
第十五章 古代与近代思潮的接点
第十六章 启蒙文学思潮
第十七章 写实主义文学思潮
第十八章 浪漫主义文学思潮
第十九章 自然主义文学思潮
第二十章 唯美主义文学思潮
第二十一章 理想主义与新现实主义思潮
第二十二章 无产阶级文学思潮
第二十三章 艺术现代派文学思潮
第二十四章 文艺复兴与日本浪曼派文学思潮
第二十五章 战后派文学思潮
第二十六章 存在主义文学思潮
第二十七章 民主主义文学思潮
第二十八章 无赖派文学思潮
第二十九章 当代日本文学思潮
主要参考书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