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逝去的武林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44250177
  • 作      者:
    李仲轩口述
  • 出 版 社 :
    南海出版公司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编辑推荐
  书名为何为《逝去的武林》?原意是指李老师傅这一代人所处时代的武林风气和武人做派,在现在这个社会里面已经式微。但是,尽管行为举止上的一些东西逝去了,精神上的东西还会点滴流传下来。
  对于形意拳,这几年大家可能不是太了解,因为武术现在基本是往健身的方向发展。形意拳在五十年前等于是中国的国技之一,“形意拳就是所谓的杀人之技”是说它是中国实战性最强的武术技法。当时练形意拳主要是因为国破家亡,时代使然,这让形意拳犀利的一面得到了充分的发挥,结果是一提形意拳大家就都忘记了它的内涵了。形意拳是内家拳,表面上凶悍无比,实际上在其内涵中、在武者的个人修养方面都有无限进境。
展开
作者简介
  李仲轩(1915~2004),名軏,字仲轩,天津宁河县人,形意拳大师唐维禄、尚云祥、薛颠的弟子,武林名号“二先生”。其父系和母系均为京津地区的官宦大家族,因遵守“武林人士不能有官场身份”的门规,放弃做官机会。34岁自武林退隐,晚年在北京西单的一家电器商店看门为生。因遵守与尚云祥的誓言,一生未收徒弟。晚年于《武魂》杂志上发表系列文章,提供了珍贵的史料和拳理,被誉为“中华武学最后一个高峰期的最后一位见证者”,在海内外武术界引起了巨大反响。
展开
内容介绍
  一代形意拳大师,为什么甘愿做一个普通的看门人?在人生的最后几年,他为什么又突’然开口,将自己毕生经验和盘托出?本书为您讲述一个真实的武林,讲述在那个武术被称为国术的时代,中国传统武者的爱恨情仇。书中有武林旧事,有老一辈武者的思维意识,更有中华武术所独有的训练体系。
  《逝去的武林》口述者李仲轩出身于书香门第,年轻时拜入三位形意拳大师唐维禄、尚云祥和薛颠门下,深得形意拳大义;后隐于市井几十年,不为武术表演化和商品化潮流所侵扰,洁身自好;及至晚年,机缘巧合之际,娓娓道来三位大师的言行和武学,用最朴实的语言勾勒出一幅传统武术界的人物风貌图,并透露了许多从前秘而不宣的练武秘技。滴水映月,令后学者得以窥见与传统文化水乳交融的原汁原味的中华武学。
展开
精彩书摘
  唐师是个农民,早年练燕青拳,到天津找李存义拜师,李存义不收,唐维禄就说:“那我给您打长工吧。”就留在国术馆做了杂役,待了八九年,结果李存义发现正式学员没练出来他却练出来了,就将唐维禄列为弟子,说:“我的东西你有了,不用再跟着我,可以活你自己去了。”
  我仰慕唐师,就把家里的老鼻烟壶、玉碟找出一包,给了他的大弟子袁斌,袁斌拿到鼻烟壶后喜欢得不得了,在大街上溜达时说:“瞧,老李家把箱子底的东西都给我了。”是袁斌将我引荐给唐师的。
  唐师有个徒弟叫丁志涛,被称为“津东大侠”。天津东边两个村子争水,即将演变成武斗,丁志涛去了。动手的人过来,他一发劲打得那人直愣愣站住,几秒钟都抬不了脚,这是形意的劈拳劲,一掌兜下去,能把人“钉”在地上。
  他“钉”了十几个人,就制止了这场武斗,也因此成名。丁志涛有三个妹妹,后来我娶了他二妹丁志兰为妻。
  宁河附近的潘庄有李存义师弟张子兰的传人,叫张鸿庆。唐师让我多去拜访这位同门师叔,并对张鸿庆说:“我徒弟去找你,你多鼓励。”张鸿庆脑子非常聪明,令我有受益。
  他精于赌术,一次作弊时被人捉住了手,说他手里有牌,他说:“你去拿刀,我手里有牌,就把手剁了。”刀拿来,他一张手,牌就没了——可想而知他的手有多快,手快脑子就快。
  我行二,大哥是李辕(字捷轩),随唐师习武后,宁河人管我叫“二先生”。有一个人叫李允田,练单刀拐子,对我师弟周锡坤说:“二先生有什么本事,见面我就把他敲了。”
  周锡坤就跟他动起手来,用横拳把他甩出去了。李允田回去约了东黄庄一个姓侯的人来报复,周锡坤听到消息就避开了。
  他俩四处找周锡坤时,有人告诉我说:“周锡坤打李允田是因你而起,他们找不着周锡坤就该找你了。”我当时正和父亲闹矛盾,从家里搬出来,住在母亲家的祠堂里,心情非常恶劣,我说:“我正别扭呢,谁找麻烦,我就揍他。”
  那两人最终也没来找我,周锡坤回来后,也没再找他。
  宁河附近唐师有个师兄弟叫张景富,绰号“果子张”,我们一班唐师的徒弟都喜欢待在他家,他为人随和,也愿意指点我们。一天我带了一个朋友去果子张家,正赶上午饭,就在果子张家吃了饭。
  我跟这位朋友说过,按照武林规矩,只要来访的是武林朋友,要管吃管住,临走还要送路费。
  没想到这朋友后来自己跑到果子张家吃饭去了,一去多次,还带了别人。果子张有点不高兴了,我就去找那朋友,不要他再去,他说:“你不是说练武术的,来人就管饭吗?”
  他是借着听错了去吃饭。当时宁河发大水,闹了饥荒,红枪会趁机招会众,参加就管饭。唐师的徒弟廉若增亦因饥饿参加了红枪会,他的爷爷和我奶奶是亲姐弟。
  唐师、丁志涛都对红枪会反感,说:“不能信那个,一信就倒霉。”我劝过廉若增:“义和团也说刀枪不入,结果枪也入了,刀也入了,过多少年了,红枪会还玩这套,你怎么能信呢?”他说:“我就是去吃饭。”
  红枪会头目杨三是治安军督办齐燮元的表弟,他知道我收藏刀枪,就让我捐给红枪会,我认为他们是骗人去送死,所以把刀枪藏在神龛上面,对他说:“我放在四十里外了。”
  杨三说:“快给我取去。”我说:“现在发大水,过不去。”他又冲我吆喝,那时是我心情很不好的一段时期。我一下就发了火,说:“二先生说在四十里外,是给你面子下台,现在告诉你,就在这神龛上头,离你五步远,你敢拿就拿。”——这也是我唯一的一次自称是二先生。
  杨三没拿,转身走了。后来别人告诉我,有人间杨三:“杨三爷怎么吃这瘪,一个毛孩子都弄不动?”杨三说:“他六叔李牧之十九岁就当了同知(比知府低一级),现在的官比我表哥大。”
  红枪会和日本人开了仗,几乎全部阵亡,河里都是死尸,宁河话叫“河漂子”。只有一个叫李锐的十四岁小孩生还,也是为吃饭进的红枪会,算起来还是我本家的弟弟。日本人拿机关枪对着他,他吓得直摆手,那日本兵也摆摆手,意思让他快走,他就从死尸堆里走出来了。
  可能还有一个。红枪会的服装是一身黑,一个生还者躲进我住的祠堂,求我救他。当时日本人开着快艇在河道转,见到人就扫机关枪。日本人要上岸搜查,祠堂临街,是躲不过的。
  ……
展开
目录
代序
李仲轩自传
荣辱悲欢事勿追
唐门忆旧
丈夫立身当如此
乃知兵者是凶器
五台雨雪恨难消
总为从前作诗苦
别来几春未还家
尚门忆旧
入门且一笑
师是平淡人
把臂话山河
使我自惊惕
功成无所用
这般清滋味
曹溪一句亡
雕虫丧天真
杀人如剪草
大道如青天
长剑挂空壁
我与日月同
掩泪悲千古
薛门忆旧
世人闻此皆掉头
心亦不能为之哀
处事若大梦
困时动懒腰
欲济苍生忧太晚
薛师楼下花满园 今日竟无一枝在
遂将三五少年辈 登高远望形神开
一生傲岸苦不谐
万言不值一杯水
仰天大笑听秽语我辈岂是草木人
君不见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
附一 《杰岳武穆九要》
附二 《内功四经》
编者的话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