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风流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01656483
  • 作      者:
    刘雅茹著
  • 出 版 社 :
    中国海关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编辑推荐
    刘雅茹是不同的。<br>    她不同于成熟已久的主流作家,因她始终不曾消褪的单纯和才情。<br>    她亦不同于新生代的网络作家,因她笔力的雅正和纯熟、思想的理性和稳重。<br>    在创作风格上,她成功地驾驭了“作家的两枝笔”——小说、剧本才气悠扬,尽显主流文学的端丽深邃;而历史随笔则洒脱畅达、引人入胜,老少皆能读之后快。<br>    功力与才情的最佳组合——也许,这正是刘雅茹的魅力所在。
展开
作者简介
    刘雅茹,女,北京人。自1995年起从事文学创作。已发表小说、剧本、随笔等一百余万字。代表作:小说《祭语》(1997年《当代》)、电视剧《昨天的哨音》(管虎执导,获1999年亚洲电视大奖一等奖第一名)、长篇历史随笔《真名士,自风流:谢安这个人》(天津教育出版社)等。被中华文化艺术协会授与“中华文艺家”称号。现任北京某出版社编辑。
展开
内容介绍
    如《雍正王朝》一般的历史大戏;如《大明宫词》一般的唯美情诗。    <br>    那是中国历史上真正的“风流时代”;那些人,是一群真正的光风霁月的贵族。秦淮河畔,乌衣巷口,华贵的宅邸里,出将入相,钟鸣鼎食。同欧洲中世纪的贵族们一样,真诚、浪漫、风度和荣誉,是他们内心的追求。无论怎样的战乱和血腥,也从不曾掩盖了那一连串光华闪耀的名字:王羲之,王徽之,王献之,谢安,谢玄,谢道韫,谢灵运……    <br>    小说从一位风华女性的视角,跟随着东晋风流宰相谢安的人生,为我们讲述了那个烟雨王朝三十年的盛衰,揭示着一段波澜壮阔的大历史;描绘了一场超脱尘世沧桑、飘逸而绵长的爱情;并用极为细腻优美的笔触,全方位地再现了那个“贵族时代”,那些“贵族”们,他们曾有过怎样令人遐想的生活和内心。小说中的每一位人物,都用他们各自不同的方式,为我们诠释着那两个字:“风流”。    <br>    它是小说,但它还是一部浓情的史诗,一段人生的悟语,一种存在的真谛。
展开
精彩书摘
    今天你看到这座宅子,一定可以想见它当年的辉煌罢。我不记得那是哪位陛下的年号了,但却可以清晰地记起,那是二十七年之前。那是一段梦一样的日子……不,也许人的一生都会是一个长久的梦罢,而那……正是这梦的开始。那一年,我九岁。<br>    傻丫头,今天我就把《白马歌》的曲子教给你。你听到没有?芸珠歪头看着幼小的纪真,她微笑着,对这小姑娘,不解当中倒有三分的好奇。<br>    纪真垂着眼睛,仿佛没有听见。她一动不动地坐着,呆呆望着眼前这张七弦琴。大概由于年龄小,昏暗的灯烛下,她的面孔看上去无比光滑又洁白,眉目分明,仿佛描画出来,头发梳得美观而整齐。在她的记忆里,自己从没有过像现在这样的整洁和体面。十几天前她被带到这里,就在越嫂安排下好好地沐浴,又穿上了从没有人穿过的新衣。她瞬间感到了无比的幸福。但这幸福感很快就黯淡了,因为凭她对世界的认识,她觉得这不是好事。当邻居的哥哥送给你一只红薯,那么他想得到的一定比这个要多。<br>    这里是宅子后园的小偏厅。后园是属于她们的,主人们从不会到这里来。唯一能见到的是主人的随仆吴兰,主人的吩咐,总是由他来传给越嫂。芸珠姐每晚都会来偏厅弹琴,月亮好的时候,她还会在园子里边歌边舞。越嫂有时会轻击着节拍陪伴她。另外几个姑娘也会出来观赏,但显然她们并不喜欢芸珠姐。大概是芸珠姐实在难以超越罢?她那样聪明,那样美丽,那样灵巧。她总是喜欢笑。这是当时纪真最不能理解的事,一个人为什么会那么爱笑?而且笑得那么真诚?她从不说假话,但话一出口,却巧妙又动听。不过,不管是越嫂还是芸珠姐,她们都知道,这宅子只有这里才是她们的地方,为了不惹夫人生气,她们会极为小心的不发出太大的声响。她们知道,夫人有才学,也喜欢音律,但无论如何,夫人不会喜欢她们。<br>    真儿?你真的这样傻吗?芸珠看了她好一会儿,终于无奈地笑问。<br>    纪真来到这里不过十几天,她们都喜欢说她傻。她幼小又美丽,极少说话,也不爱笑,像个陶铸的娃娃。她们还喜欢使唤她,让她去做各种令她们厌烦的杂事,做不好,还会招来一通叱呵。纪真是听话的,她从不反抗,也不争辩。直到越嫂终于看不下去,突然斩钉截铁地说,她跟你们一样,都是主人买来的,她可不是你们的婢女,要使唤还轮不上你们!姑娘们这才稍稍收敛。别的纪真并不在意,但越嫂的话却烙印一样印在她心里,原来,我是主人买来的。是买来的。很多天,这句话一直在她心头盘旋,她总是试图去弄清它的全部意义。不过,芸珠姐并不欺负她。她总是愉快地自己去做各种事情,有时因为真儿的傻,还会引来她的怜悯和关心。<br>    但这些天,芸珠姐在发生着变化,纪真敢肯定,她一定有什么事要做。她看上去仍然愉快,但和以往却不相同。纪真知道《白马歌》对芸珠姐意味着什么,这是她自己作的,意思取自曹子建的诗《白马篇》。她是专为主人而作的,花了一年多的时间。越嫂说,她只为他弹过一次,主人当时感动极了。纪真知道,这对芸珠姐来说,大概是比生命还要重要的事。但她为什么要把《白马歌》教给自己呢?<br>    你怎么不回答?芸珠看着一动不动的纪真,追问。纪真缓缓抬头,她的眼神显得那么分明,又有一点陌生。她仿佛很胆小,又仿佛很坦白,问,芸珠姐,为什么要教我?芸珠爽朗一笑,好像觉得她问得很傻,但稍稍回味,忽然发现这问题一点也不傻。她凝视着纪真皎洁的脸,眼睛里掠过极深的痛苦。纪真感觉到了,她一直认为,芸珠姐一定是非常不愉快的,所以她看上去才特别愉快。而现在,她更认定了。<br>    芸珠说,因为,我已经二十七岁了,已经老了啊。纪真轻轻摇头,没有。芸珠叹了口气,是真的老了,那么以后谁来给主人弹奏这支曲子呢?真儿,你懂吗?纪真又摇了摇头。芸珠说,主人原本是不喜欢这样的曲子的,他更喜欢《高山》、《流水》,更喜欢《游春》、《秋思》。你听说过这些曲子吗?纪真说,没有。芸珠说,你怎么才能懂呢?曹子建的《白马篇》慷慨激昂,说的是大丈夫应该报效国家,不应该沉溺在个人的事物里,你说,人是不是应该这样呢?纪真想想,点了点头。芸珠说,这就好了。那天我给他弹这曲子,很怕他会生气。没有想到,他竞那么赞赏,又那么感动。纪真想着,说,那你可以经常弹给他听啊。芸珠缓缓摇头,我已经老了,我到这里已经十二年了。纪真悄悄地注视她,十二年,那么她来到这里时,自己还没有出生呢。那这十二年里,她都在做什么呢?每一天也都像现在一样吗?那么将来呢?也仍然像现在一样吗?芸珠姐偏说她老了,又是什么意思?<br>    芸珠坚定地说,所以,我要把这曲子教给你。纪真说,为什么是我呢?芸珠美丽的眼睛里闪动着惆怅,主人不会喜欢她们的。纪真的心轻轻颤动着,这是她第一次感受到旁人的认可。她不懂她为什么会得到这认可,也不懂这认可到底意味了什么。她只是感到有一丝温暖正在心中缓缓流过,夹杂着极浅淡的甜蜜,让她不安。她俯下头,手指轻轻地掠过琴弦。<br>    号为江南第一风流名士的谢安,此时正在这宅子的正厅里,书写信札。厅内灯火通明,夜风穿廊而入,拂动着他轻软宽大的襟袍,又把炉中兰芷的薰香飘送得满室。他坐着舒适的胡床,在自己家里,他一向不喜欢太多的礼仪。夫人刘氏跪坐在旁,她正在打量她的夫婿。夫人已经过了三十五岁,但神情的开朗和随意使她显得依然很美丽。<br>    她看着他,看到他轻轻提笔,稍加思索,随即轻抖袍袖,又落纸如烟。她脸上忽然挂起半嘲的微笑,他的每一个举止,看上去永远那么优雅自然,以至于时常令她怀疑这是不是假的,是不是至少有一分是假的?这个时代给了他非常高的赞誉,虽然他仍是布衣,但若论声望,却远远超过另外几个早已做了高官的兄弟。而他,竟好像对这些全然不知。他总是淡淡的,缓慢的,从不会突然地改变。她是了解他的人,她知道,周围发生的一切,他都是明白的,或许比她更明白,但这一切到底给他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他到底有什么想法?她却不得而知。所以她总是有点不满意,或者说,有点不服气,她会精心地留意他,随时随刻地观察他,只等他一不小心露出破绽,她就当即揭穿,那将多么令人得意!但可惜的是,二十年来,这样的机会竟一次也没有出现。她看着他在灯烛下显得更加清俊的面庞,那仿佛天塌下来也同样会视而不见的神情,心中漾起一片无奈的微带着嗔怪的甜蜜。<br>    谢安对此早已十分习惯了。他非常清楚,他会把全部情怀投向天地山水和人生,而夫人的情怀里却只有自己。只要她出现在身边,他不必和她交谈,甚至不必去看她,他就能感觉到她那种细腻的机巧的心意,还有这心意背后那深蕴着的爱。这是女人所独有的情怀,并不随她年龄的变化而改变。这感觉让他感到快意,甚至还有些诱惑。他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自己竟对这感觉渐渐产生了某种依赖。只是,夫人对此却一无所知。<br>    但今天,谢安很清楚,夫人有话要对他说。不然,她不会有这么好的耐性,一直在旁边看着自己,看了一个多时辰。果然,她看着堆在几案上的一封封书信,站起了身。她拿过一封在手里,几行遒劲洒脱的行书跃入她的视线。她知道,丈夫的行书和草书很早就已名满天下,他是当世仅次于王羲之的书法家。人们会以得到他的一幅尺牍、一封信札而万分骄傲,然后如获至宝地珍藏起来。<br>    不过,她现在不想鉴赏他的书法,因为信件的内容让她感到了疑惑。她看过一封,不解中又拿过第二封,终于问,你这是做什么呢?为什么要给这些将领写信呢?你和他们平时没有什么交往啊?谢安停下笔,轻声说,四弟在军中,不懂得抚慰将士的道理,我担心他掌控不了这局面哪。夫人讪讪说,那你就言辞真切地一一给这些将领写信,替他收拢人心?谢安说,只能如此啊。<br>    夫人显然不乐意,推推他肩头,示意他给自己留些位置。谢安自然地让向一侧,让她同自己并肩而坐。胡床本来只供一人,夫人的举动已然十分不合礼仪,但谢安并不在意,甚至还有些纵容。他温存地笑起来,侧头说,有什么要指教我?刘夫人不屑说,我怎么敢指教你?我只是说,你该指教指教你这好弟弟谢万。<br>    谢安说,四弟才气俊拔,人品超脱,绝不差于我,我为什么要指教他呢?夫人无奈,她弄不懂他究竟是怎么想的,难道摆在眼前的事实,他仍然视而不见吗?她想想说,好,那我就说给你听。你这四弟才气超脱,这是不错的,做个麈尾名士,写诗谈玄,是个好材料。但他不经事务,狂傲清高,怎能做个好官,难道不该指教指教他吗?谢安无语。<br>    夫人接着说,你忘了吗?那年咱们乘船到建康,路过山阴时,他忽然想起要去拜访人家王导丞相的公子王恬,你劝他不要去,他偏不听,结果遭了冷遇回来找你,竟一点反悔的意思也没有。前年里,他做吴兴太守,却不理公务,日日睡到太阳高起,非要等你去叩屏风叫他起床,你也忘了吗?现在,他做了将军,你又要为他安抚将士,这官到底是你做还是他做呢?这也罢了,难为你十几年处处替他收拾残局,竟舍不得教训他一句?<br>    谢安仍然没有回答。有些话,他一向不愿说得太清楚。因为太清楚,往往会让大家都没有了退路。但看夫人这样急切地需要他的解释,他就决定对她说说了。他认真听她讲完,见她不平之气稍稍缓和,才轻叹着开口,谢家兄弟六人,大哥、二哥都已过世,五弟、六弟是品性笃实的人,又都担任了官职,倒不必过于担心。四弟谢万风流俊赏,不拘世俗,最让人喜爱。他虽没有治世的才能,但这不能说是什么短处,我怎能指教他呢?何况世人都评论他轻浮虚妄,我若再刺伤他的心意,让他怎么立身世上?那一回去建康,他明知不会受到礼遇,仍满心欢喜地去拜访阿螭(王恬),这是他真情所至。像他这样的人,最是让人惦念啊。<br>    ……
展开
目录
引子:到访<br><br>第一章  蔷薇几度<br>我来到江南的第一个早春,就是这样度过。那是我学会的第一首曲子。当我流畅地把它弹奏出来,看到芸珠姐欣悦的笑容时,东山已然是暮春三月,正是这一年里最美丽的季节。<br><br>第二章  吹彻梅花<br>谢安无言地站在路旁,庄重地目送王羲之离开。王羲之从车窗看去,竟见谢安恭敬地向牛车深深行礼,直到车子从他的身前掠过,走出好远。王羲之叹了口气,忽然伤感地说,停下……回去把客人接上吧。<br><br>第三章  再相逢<br>谢安观察着她——这是一个完美的女人。就仿佛那蔷薇洞中一簇开放得极绚烂的蔷薇。它充满了精力和活性,感受着天时,对它来说,生命的意义,只是在于开放。它没有理由没有目的地生长,绽放,然后消亡,与这世间毫无关联。<br><br>第四章  九五心<br>我的孩子出生的那天,正是这个国家梦魇一般的日子。大司马的军队进驻建康,包围了宫廷。我总在想,这孩子后来的不幸,是不是因为他本来就是伴随着噩运而来的呢?他能够支撑起这个国家,但竟没能保护好自己的儿子……<br><br>第五章  刀光<br>沧桑的琴声里,他的心中再次地但却是坚定地掠过这样两句话:人世间最好的是什么呢?——是美。人世间最有力量的是什么呢?——是心。他微笑起来,在这微笑中,世上的一切都黯淡了下去。<br><br>第六章  华族<br>桓温舒出一口气,与桓冲对视,许久。渐渐地,疲倦涌起在他的心头,并绵绵地夹杂着轻淡的悲伤……他的一生到这里就是一个结局了,这个结局是令他满意的吗?<br><br>第七章  爱极伤<br>我想那时,我一定是十分爱恋他的。心里燃烧着的火焰使我变得那样焦灼,同时,我也一定要去把他点燃。而绝不考虑,这会引发什么样的后果。在我的心里,这个世界上存在着这样一个空间,有天,有地,有他,还有我。而除了这些,就再没有另外的人和事。<br><br>第八章  统帅<br>那是我第一次见到阿羯……那一天,他的出现是那么出乎意料。不过,他在建康停留的时间非常短,很快他就渡过大江,到广陵去了。北府的建立竟是那样迅速,从阿羯离开建康,到他第一次指挥这支军队出现在江淮战场,竟仅仅只用了六个月的时间。<br><br>第九章  背叛<br>那个女人,我是不久后就听说了的。我从没有去想过夫人,因为他给予夫人的,是和我完全不同的东西。但是……兰姬,她却在无情地抢夺那本该属于我的拥有。那时我认为,这个女人是不能够被原谅的。<br><br>第十章  再奏梅花<br>这一场盛大的花事,竟是如此庄严。徜徉在这花事之中……纯洁的生机无时无刻、无处不在地生发,无以阻挡,也永远不会完结。应该离开的时刻,我们就会从容地退去。因为我们已足够成熟。<br><br>第十一章  战争<br>讯息就像阻挡不住的海潮一般,从淮河那一边席卷而过,直到江南。即使江淮间的小民百姓,也开始听说,大秦的天王苻坚率领着百万大军,就要去消灭大晋……即将爆发的战争牵动着所有人的心,它终将决定这片土地上每一个人的命运。<br><br>第十二章  决南北<br>这时,人们仿佛才再次意识到,这并不是那天地间的灾难,它,正是一场战争……谢玄紧紧地握着剑柄,目光里充满了压抑的力量。它是那样宏大的一件事,远远超过每个人生命的意义。对每一个人来说,它都充满了残酷的诱惑。<br><br>第十三章  凋落<br>建康在平静中接纳了崇德皇太后的死去。朝野上下为她隆重举哀,谥为康献皇太后。这位经历了六朝天子,并曾三度临朝训政的女人,死去时竟是那么孤独。只有那跟随了她一生的老侍官,哭得死去活来。<br><br>第十四章  今生<br>他久久地提着笔,却没有写下一个字。她在他的心里,仿佛就只是一种气息。然后,她就随风飘散,去到她将要去的地方……人世间的道理原本就是那么美丽,当你顺着河流慢慢地飘去,回过头来,你一定会惊诧于你所成就的这一番完美的行程。<br><br>尾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