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最慢的是活着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47002070
  • 作      者:
    乔叶著
  • 出 版 社 :
    万卷出版公司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作者简介
    乔叶,河南省文学院专业作家,河南省作协副主席。中围作协会员。
   著有《我是真的热爱你》等三部长篇小说及中短篇小说集《我承认我最怕天黑》。另有《孤独的纸灯笼》《坐在我的左边》《自己的观音》《天使路过》等多部散文集。
   曾获第十二届庄重文文学奖,第一、三届河南省文学奖,第三、四、五届河南省文学艺术成果奖,第五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最具潜力新人奖”。第十二届《小说月报》“百花奖”,第八届《十月》文学奖,首届《人民文学》“新浪潮”小说奖,《上海文学》中篇小说大赛特等
奖,《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奖。
展开
内容介绍
    《最慢的是活着》内容简介:这是青年作家乔叶的首部中篇小说集。乔叶的风格一向轻倩美丽,笔致柔和,能把成年男女的婚外恋情写得旖旎动人,如《打火机》,《那是我写的情书》。即使是写生与死这类沉痛的题材,她也同样纤细而坚定,有分明的女性特色。而她小说情节的奇崛。往往是出乎人的意料的,但是她把它写得很清淡,就像是妙手偶得,浑然天成。这是乔叶小说的男—个特色。<br>  六个中篇是她最近的作品,尤其是《最慢的是活着》和《指甲花开》。看过的读者都不能忘记这两个故事。相信拿到这本书的你也同样如此。
展开
精彩书摘
    后来听她和姐姐聊天我才知道,她小时候娘家的家境很好,那时我们李家的光景虽然不错,和她王家却是绝不能比的。他们大家族枝枝杈杈四五辈共有四五十口人,男人们多,家里还雇有十几个长工,女人们便不用下地,只是轮流在家做饭。她们这一茬女孩子有八九个,从小就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只是学做女红和厨艺。家里开着方圆十几里最大的磨坊和粉坊,养着五六头大牲口和几十头猪。农闲的时候,磨房磨面,粉坊出粉条,牲口们都派上了用场,猪也有了下脚料吃,猪粪再起了去壮地,一样也不耽搁。到了赶集的日子,她们的爷爷会驾着马车,带她们去逛一圈,买些花布,头绳,再给她们每人买个烧饼和一碗羊杂碎。家里哪位堂哥娶了新媳妇,她们会瞒着长辈们偷偷地去听房,当然也常常会被发现。一听见爷爷的咳嗽声,她们就会作鸟兽散,有一次,她撒丫子跑的时候,被一块砖头绊倒,磕了碗大的一片黑青。<br>嫁过来的时候,因为知道婆家这边不如娘家,怕姑娘受苦,她的嫁妆就格外丰厚:带镜子和小抽屉的脸盆架,雕花的衣架,红漆四屉的首饰盒,一张八仙桌,一对太师椅,两个带鞋柜的大樟木箱子,八床缎子面棉被……还有那张水曲柳的黄漆木床。<br>“一共有二十抬呢。”她说。那时候的嫁妆是论“抬”的。小件的两个人抬一样,大件的四个人抬一样。能有二十抬,确实很有规模。<br>说到兴起,她就会打开樟木箱子,给姐姐看她新婚时的红棉裤。隔着几十年的光阴,棉裤的颜色依然很鲜艳。大红底儿上起着淡蓝色的小花,既喜悦,又沉静。还有她的首饰。“文革”时被破四旧的人抢走了许多,不过她还是偷偷地保留了一些。她打开一层层的红布包,给姐姐看:两只长长的凤头银钗,因为时日久远,银都灰暗了。她说原本还有一对雕龙画凤的银镯子,三年困难时期,她响应国家号召向灾区捐献物资,狠狠心把那对镯子捐了。后来发现戴在了一名村干部的女儿手上。<br>“我把她叫到咱家,哄她洗手吃馍,又把镯子拿了回来。他们到底理亏,没敢朝我再要。”<br>“那镯子呢?”<br>“卖了,换了二十斤黄豆。”<br>她生爸爸的时候,娘家人给她庆满月送的银锁,每一把都有三两重,一尺长,都佩着繁繁琐琐的银铃和胖胖的小银人儿。她说原先一共有七把,破四旧时,被抢走了四把,就只剩下了三把,后来大哥和二哥生孩子,生的都是儿子,她就一家给了一把。姐姐生的是女儿,她就没给。<br>“你再生,要生出来儿子我就给你。”她对姐姐说,又把脸转向我,“看你们谁有本事先生出儿子。迟早是你们的。”<br>“得了吧。我不要。”我道,“明知道我最小,结婚最晚。根本就是不存心给我。”<br>“你说得没错,不是给你的,是给我重外孙子的。”她又小心翼翼地裹起来,“你们要是都生了儿子,就把这个锁回回炉,做两个小的,一人一个。”<br>偶尔,她也会跟姐姐聊起祖父。<br>“我比人家大三岁。女大三,抱金砖。”她说,她总用“人家”这个词来代指祖父。“我过门不多时,就乱了,煤窑厂子都关了,你太爷爷就回家闲了,家里日子一天不如一天。啥金砖?银砖也没抱上,抱的都是土坷垃。”<br>“人家话不多。”<br>“就见过一面,连人家的脸都没敢看清,就嫁给人家了。那时候嫁人,谁不是晕着头嫁呢?”<br>“和人家过了三年,哪年都没空肚子,前两个都是四六风。可惜的,都是男孩儿呢。刚生下来的时候还好好儿的,都是在第六天头上死了,要是早知道把剪刀在火上烤烤再剪脐带就中,哪儿会只剩下你爸爸一个人?”<br>后来,“人家”当兵走了。<br>“八路军过来的时候,人家上了扫盲班,学认字。人家脑子灵,学得快……不过,世上的事谁说得准呢?要是笨点儿,说不定也不会跟着队伍走,现在还能活着呢。”<br>“哪个人傻了想去当兵?队伍来了,不当不行了。”她毫不掩饰祖父当时的思想落后,“就是不跟着这帮人走,还有国民党呢,还有杂牌军呢,哪帮人都饶不了。还有老日呢。”——老日,就是日本鬼子。<br>“老日开始不杀人的。进屋见了咱家供的菩萨,就赶忙跪下磕头。看见小孩子还给糖吃,后来就不中了,见人就杀。还把周岁大的孩子挑到刺刀尖儿上耍,那哪还能叫人?”<br>老日来的时候,她的脸上都是抹着锅黑的。<br>“人家”打徐州的时候,她去看他,要过黄河,黄河上的桥散了,只剩下了个铁架子。白天不敢过,只能晚上过。她就带着爸爸,一步一步地踩过了那条漫长的铁架子,过了黄河。<br>“月亮可白。就是黄河水在脚底下,哗啦啦地吓人。”<br>“人家那时候已经有通讯员了,部队上的人对我们可好。吃得也可好。可饱。住了两天,我们就回来了。家?不能多住,看看就中了。”<br>那次探亲回来,她又怀了孕,生下了一个女儿。女儿白白胖胖,面如满月,特别爱笑。但是,一次,一个街坊举起孩子逗着玩的时候,失手摔到了地上。第二天,这个孩子就夭折了。才五个月。<br>讲这件事时,我和她坐在大门楼下。那个街坊正缓缓走过,还和她打着招呼。<br>“歇着呢?”<br>“歇着呢。”她和和气气地答应。<br>“不要理他!”我气恼她无原则地大度。<br>“那还能怎么着?账哪能算得那么清?她也不是蓄心的。”她叹气,“死了的人死了,活着的人还得活着。”
展开
目录
    最慢的活着<br>打火机<br>那是我写的情书<br>他一定很爱你<br>指甲花开<br>紫蔷薇影楼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