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灵魂是用来流浪的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200076295
  • 作      者:
    张洁著
  • 出 版 社 :
    北京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编辑推荐
  每个人发出的声音,只是他自己的声音,而不是,也不应该是终极真理。如有同感,或停下脚步稍作停留,或彼此会心一笑,尔后各奔西东。但那片刻的停留,对踽踽独行、上下求索的人,已是慰藉。
  ——张洁
展开
作者简介
  张洁,女,1960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国家一级作家。北京作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作协第四、五、六届全委会委员,第七届全委会荣誉委员。国际笔会中国分会会员。1992年被选为美国文学艺术院荣誉院士。
    1978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著有长篇小说《无字》(获第六届国家图书奖和第六届茅盾文学奖)、《沉重的翅膀》(获第二届茅盾文学奖),中篇小说《祖母绿》(获第三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短篇小说《森林里来的孩子》(获第一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等。是我国第一个荣获长篇、中篇、短篇小说三项国家大奖的作家,也是全国唯一两度荣获茅盾文学奖的作家。另有短篇小说集《爱,是不能忘记的》、中篇小说集《方舟》、长篇散文《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以及《张洁文集》(四卷)。
    2006年出版长篇小说《知在》和散文集《我们这个时代肝肠寸断的表情》。
    作品已被译为英、法、德、俄、丹麦、挪威、瑞典、芬兰、荷兰、意大利等多种文字出版。荣获意大利马拉帕蒂国际文学奖和意大利仁惠之星骑士勋章。
展开
内容介绍
  “灵魂是用来歌唱的,还是用来流浪的?……”
  我国唯一两度荣获茅盾文学奖的著名女作家张洁,以其新作继续进行着跨文化,且颇具哲学内涵的生命追问。其风格与《无字》迥异,展现了女作家孜孜不倦的艺术追求。
  小说主人公墨非,原本对现实颇为不恭,被有钱的姐姐打发到地中海去“晒晒太阳”,不想偶得一根奇异的羽毛,这让对数字极为敏感的他由此开始了对古玛雅文明,尤其是对一个有关世界末日计算公式的苦苦追寻。其间牵涉到五百年前陌生的异域文化,触目惊心:又邂逅一神秘女子,不料这女子在满世界地追杀继父……最终二人各有所得,却令人慨叹不已。
  小说视野闳阔,故事跌宕,文笔简约,人物独特:亦咏亦叹中表述着作家诚挚的人文情怀,传达出作家对传统史观的质疑探究和不同人生态度的理解包容。其张洁式的精彩描述,带给人们对生活,对生命,乃至对人类文明的新的思考视角。
展开
精彩书摘
  专家们都知道,被马力奥·佩雷兹神父烧掉的所谓典籍,不过是祭司们根据石柱上的铭文、符号猜测的结果。谁能证明祭司们的猜测是错还是对?有参照物吗?
  有参照物吗?
  有参照物吗?
  即便对祭司们的猜测冠以“抄本”,也相当勉强。怎么就能轻易确定祭司们对玛雅历史、文化的猜想和解释,与石柱上的铭文、符号“一脉相承,基本一致”?
  再说马力奥·佩雷兹神父而后煞费苦心修撰的《寻踪山水间》,又有多少真实性?也不过是民间口口相传的记录而已。
  谁又能证明,那些口口相传的东西,来自玛雅人准确无疑的祖先?
  有没有误读、误传?
  在流传过程中有没有流失、变异?……
  都是说不准的事。同样不能板上钉钉。
  而3万多个词汇丰富的古玛雅文字,从来没有被真正破译。
  除了镌刻在石柱上的象形文字,在任何古玛雅人的遗迹中,人们从没找到过一撇一捺有关古代玛雅文字的痕迹。走投无路的后人,只能在石柱上死磕。
  且不说镌刻在石柱上的古代玛雅文字通常被误认为雕饰艺术放过,即便是每个字母的发音和它们的时态变化、句式结构,也全无固定程式。说它随心所欲,想怎么组合就怎么组合,也无不可。
  更不要说它的语法,是跟着玛雅太阳历的变化而变化的。古玛雅人的太阳历,一年共有18个月,也就是说,全无固定程式的时态变化、句式结构,也许还要与“18”排列组合一番。
  不要以为如此排列组合下来便能立见分晓。最最无法确定的是,3万多个词汇的字母、时态、句式,几乎随心所欲的组合……
  世界上有测定“随心所欲”的仪器吗?反正墨非至今尚未听说。
  而后世的所谓“破译”,也不过是比祭司们多一些臆想、猜测的余地。这就是迄今为止,连玛雅文明何来何去都搞不清楚的原因。
  可惜啊,可惜,有关古玛雅的研究、学说,人们探讨了几百年,至今沿袭的仍不过是当初某些人的臆想。
  还有一则信息,1966年,有人根据已辨认出的几个古玛雅文字,试着翻译了奎瑞瓜山上的一块玛雅石柱。石柱上刻着发生于9000万年前,甚至4亿年前的事件。而那时,地球还处在中生代,被誉为万物之灵的人类,作为一个幽灵,还不知在何处游荡……
  这岂不是说明,被马力奥·佩雷兹神父销毁的所谓玛雅的文化、历史,从未被销毁,也销毁不了?
  面对古玛雅人那时便能确定4亿年前某个行星在某个具体年、月、日的位置,而今人运用电脑技术才能解决如此繁复、庞大的数字运算的事实,除了把玛雅文化、历史的无法确知推诿给马力奥·佩雷兹神父,或阿兹特克人,或1519年入侵墨西哥的西班牙人的毁灭这种苍白无力的理由之外,有人能给个有质感的回答吗?
  有人能给个有质感的回答吗?墨非看到的信息越多就越糊涂,难免不提出这些让人感到幼稚、不屑、逻辑十分混乱的问题。
  而他这些提问,与其说是针对某种观念,不如说是针对自己。最后甚至偏激地认为,眼下的人类,根本不是古玛雅人的对手,更无法抹掉玛雅文明在地球上留下的任何痕迹……
  “外星人”之说虽然同样荒谬,但这个没有答案的答案,也是迄今为止最万无一失的答案。也许,到了世界末日那天,古玛雅人会在宇宙中重现,给现代人一个答案:跟你们开个小玩笑,你们就这样屁颠儿屁颠儿地闹腾若干年?
  然而这位马力奥·佩雷兹神父,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该是个优柔寡断、缺乏胆略的人吧?换了伟大领袖,烧了就烧了!谁也甭想影响老子的所为、所思,何谈懊悔!
  进一步查找马力奥·佩雷兹神父的信息,遍游internet,同样所得甚微。
  最后只找到他的一张画像。那张画像,从骨骼结构上看,根本不像西班牙人,完全就是一个印第安种儿——高颧骨,短方脸;脑袋似乎直接安在身坯上,没有脖子的过渡;皮肤棕黑……很可能出自印第安艺术家之手,自然容易变成自画像。
  肖像艺术家在创作时,总会抓住创作对象的一个面部特征。这个简而易行的基本规律,之所以成为肖像艺术家们创作的切人点,并非偶然。
  那么神父的面目特征是什么呢?
  双目低垂。
  这个细节、特征,引起了墨非的注意。是什么原因,造就了这样一个特征?
  一个低垂的、藏在眼皮后面的眼睛,有时要比翻开、圆睁的眼睛具有更多内容。
展开
目录
开篇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尾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