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商界领袖的精彩观点
1,各国自扫门前雪无济于事,全球性的经济衰退必须全球合作共同面对。保护主义是魔鬼,只会雪上加霜。
2,这场全球风暴最根本的原因是:我们全球化了我们的市场与经济,却没有全球化我们的治理机制与体系。全球治理新突破迫在眉睫。(We have globalized our markets but have not globalized our politics)
3,最乐观的预期:09年下半年开始世界经济开始出现回暖迹象。
4,有两派观点:一派认为这次全球经济下行是周期性的,因此历史上曾经使用过的货币及财政政策应该可以解决问题。另一派认为全球体制本身有重大问题,不把体制的根本缺陷确认并根治,艰难时事还将继续。
5,全球的权力(Power)正在发生两个重大转移(Shift):一是从美欧日向中国等发展中国家转移,而是从华尔街向宾西法尼亚大道(白宫)转移,从伦敦金融城向唐宁街10号转移。即:更多的权力从全球商界转向全球政界。
6, 危机后的世界经济版图可能会出现重大变化,国际分工可能被重新定义,比较优势也会被重新审视。可能中国和美国的所谓G2格局会出现端倪。
7,最有可能引领世界经济走出低谷的国家:中国和美国。
8, 到目前为止世界经济未必见底,09年美国等经济体可能还有局部泡沫尚待破灭,但总体来说有可能是黎明前的黑暗。
9,监管与创新,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平衡点需要重新找到。但并不是监管越多就越好,而是监管的越巧妙,越合适越好。(SMARTER regulation instead of simply MORE regulation )
10, 我们不要忘记:经济下行只是我们需要共同面对的课题之一。应对气候变化等威胁全人类生存的严峻挑战依然至关重要,不能在解决经济问题的时候对其他问题有丝毫的懈怠。
第一章 危机过后,属于谁的“井喷”(能源行业)
数据链接 危机时期主要石油消费国的进口变动
石油消费国的进口变动体现了需求疲软趋势。根据美国官方统计数字,作为全球最大石油消费国,美国2008年9月的石油进口量为日均862万桶,比同年8月下降13.5%,与2007年同期相比降幅更达16.4%。2008年头3个季度,美国日均进口原油972万桶,同比下降3.6%。此外,日本2008年8月日均进口原油413万桶,比前一个月减少4.1%,与2007年同期相比下降0.3%
全球主要发达经济体原油库存持续上升也印证了需求的低迷。美国能源部最新报告显示,在截至2008年10月17日的一周里,美国商业原油库存增加320万桶,为连续第四周上升。另据欧佩克数据,截至2008年9月,欧盟15国(不包括中东欧国家)加挪威的原油库存已连续6个月超出最近5年的平均库存水平。日本2008年9月的原油及成品油库存则连续第四个月出现上升,并自2007年1月以来首次突破2亿桶大关。
金融风暴不仅通过影响经济增长抑制石油需求,同时也对石油生产造成巨大的资金压力。在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前,石油行业许多上游开采项目就因为融资原因而延迟,金融危机的爆发更加剧了这一问题,特别是许多规模较小的石油公司因缺乏流动性而陷入危机。
国际能源机构最近的一份报告也指出,尽管多数跨国石油公司能够经受住金融风暴的冲击,但在一些杠杆比率较高的国家(如俄罗斯、里海等国家),石油投资正在受到影响。
随着世界经济的逐渐衰退,能源金融发展中的问题已日益显现出来。国际能源形势的多变性,对全球能源金融安全构成了严峻的挑战。
世界能源金融事关重大,能源金融不仅是能源和金融发展中的战略问题,而且是经济发展中的核心问题,全球所面临的能源经济现实问题亟待通过能源金融一体化来解决。能源发展过程中的资金需求,将极大地刺激能源经济,为能源金融的进一步发展带来良机,在能源资源重点开发地区,能源工业已成为金融业重点支持的行业之一和行业利润的主要来源。金融支持能源工业发展,能源企业积极参与金融市场,能源市场与金融战略的结合,能源效率金融市场迅速发展,正是能源金融一体化的具体体现。
油价涨跌,新能源开发,生物燃料……成为达沃斯新一轮的话题。
第一节 壳牌&诺基亚全球主席约玛?奥利拉
约玛?奥利拉(Jorma 011ila)于1950年出生于芬兰北部的塞纳约基,父亲是一名电器工程师。年少的时候他就是一个各方面均衡发展的优秀学生,不但活跃在童子军中,而且还是学校自然俱乐部的积极分子。17岁时,奥利拉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英国威尔士大西洋学院的奖学金,这所学校由德国教育家HurtHahn创建,旨在培养全球未来的领导者。从大西洋学院毕业后,奥利拉回到赫尔辛基科技大学,又以全系最高分获得了政治学硕士学位。求学期间,奥利拉是一位狂热的左派分子和学生活动领袖,他曾当选芬兰全国学生会主席以及中央党国际事务处秘书,这些组织经历为他以后担任公司管理职务提供了宝贵经验。
之后,奥利拉认为自己应该在其他方面有所发展,便到英国伦敦经济学院深造。在英国两次留学的经历给他留下了地中海中部地区的口音和开放、非芬兰传统的个性,并通晓芬兰语、瑞典语、英语。毕业后,奥利拉进入花旗银行驻英国总部工作,积累了大量国际金融和全球商业运作方面的经验。至此,奥利拉的学习与工作可谓一帆风顺,前途一片美好。出人意料的是,1985年奥利拉决定辞去花旗银行的优越职位,接受母国诺基亚公司的邀请,管理国际财务运营。《商业周刊》后来评价说,挖到奥利拉是诺基亚的最大收获,此举改变了这个芬兰公司的命运。
刚加盟诺基亚时,奥利拉在花旗银行的出色表现使他继续从事财务工作成为顺理成章的事情。然而,奥利拉并小这么想,他决心在经营管理方面有所建树。为此,他潜心观察,深入了解公司情况。诺基亚的一位员工回忆说,奥利拉刚来诺基亚公司时就曾在一个周六遍访了公司总部,并向得在公司的每个员工询问公司运营的方方面面。这种爱研究爱思考的特性使其在管理者中显得格外出类拔萃。
奥利拉临危受命,迎难而上,掌舵诺基亚后,他敏锐地把握到了移动通信产业正从模拟转向数字的变革潮流,果敢地放弃了橡胶、电缆等公司传统的核心业务,包括那些还在赢利的部门,以敏锐的战略眼光把资源集中到移动通信尤其是手机业务上,这个在很多人眼里被看做是“赌注”的决策看似冒险,可奥利拉力排众议一直坚持着,因为他早已看清了时代和产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3年之后,诺基亚在全球手机领域脱颖而出,一跃成为世界第一的移动电话制造商,并成为世界最富品牌价值的公司之一。
2006年6月1日,诺基亚公司董事长约玛?奥利拉(Jorma Ollila)接任皇家荷兰壳牌石油公司主席一职。这位出生于芬兰的风云人物,也将挥手告别耕耘了25年的全球最大通讯公司——诺基亚公司。
壳牌公司,组建始于1907年英国壳牌运输和贸易有限公司与荷兰皇家石油公司股权的合并。此后,该集团逐渐成为世界主要的国际石油公司,业务遍及大约130个国家,合作伙伴非常广泛。它是国际上主要的石油、天然气和石油化工的生产商,在30多个国家的50多个炼油厂中拥有权益,而且是石油化工、公路运输燃料(约5万个加油站遍布全球)、润滑油、航空燃料及液化石油气的主要销售商。同时,它还是液化天然气行业的先驱,并在世界各地大型项目的融资、管理和经营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该集团2007年销售总收入达3 557.82亿美元,利润为313.31亿美元,位列全球五百强第三位。它在全球任何地方都把健康、安全和环保标准及遵守集团的经营宗旨放在首要地位,并注重当地员工的培训和发展。
英荷皇家壳牌集团在中国的经营历史已长达一个多世纪,现正在发展一体化的石油、燃气和化工业务。在中国国内(不包括香港)的实际和协议投资额接近10亿美元,拥有1500名雇员。它是中国最大的国际石油股权生产商和最大的原油及产品贸易商之一。
目前,壳牌集团的业务已遍布全球130多个国家,雇员总数近10万人。壳牌在中国的目标是成为中国的国际合作伙伴,为中国提供清洁和可持续发展的能源解决方案。至今大陆的投资已逾15亿美元,拥有20多家独资/合资企业,雇员人数近千人。
奥利拉的上任,是继壳牌去年查出有关虚报石油储量之后,公司第一次更换高级管理人士。约玛?奥利拉对于自己的新职位如此评价:“我期待进入壳牌集团。在这样一个巨大的机会面?前,特别是能源工业的高速发展阶段,我愿意加入这样一个团队。”
对于约玛?奥利拉的到来,壳牌公司高级董事Kerr表示了热切的欢迎。“他的到来有利于提高投资者对于壳牌的信心。我们一直在寻找一位具有国际视野、拥有复杂公司管理经验的人士,现在我们终于找到了。”壳牌首席执行官Jeroenvander Veer也同样盛赞其在诺基亚的卓越才能,并希望他能够给壳牌带来新的空气。
奥利拉从传统行业起步,在高科技行业功成名就,最终又将回到传统行业。他说:“我认为这正是我想要的变化。在壳牌石油的工作将完全不同,我将面临新一轮的挑战。对于老公司和老CEO而言,变化是一件好事。”
在做《直击华尔街风暴》节目时,芮曾采访过壳牌全球总裁,此次在这个寒冷的瑞士小镇达沃斯,芮成钢再次见到了这位慈祥又不失风趣的经济领袖人物,展开了针对传统行业与高科技行业发展趋势的对话。积极面对危机,选择有利于未来发展的计划
芮成钢:您是诺基亚和壳牌公司的主席,那么,在全球经济衰退背景下,鉴于中国经济的增长势头,您的这两家公司,是否会在中国的能源行业及高科技领域追加投资?
Jorma Ollila:这次全球金融危机,已经开始产生影响。那些大量出口的国家,比如中国、我的故乡芬兰、德国,很多这样的国家都会受到冲击。但我认为中国可以抵御这种影响,可以通过增加基础建设的开支,来补偿至少使一部分的出口减少,增加整个市场的消费。经济政策可以很好地发挥作用,我觉得中国政府之前已经多次展示了有效控制经济的能力。
诺基亚和壳牌这两个公司在中国的表现一直都非常地积极,他们都能够在市场中占有优势位置,而这些地位一直都还保持着。事实上,这次全球经济衰退只是突现了一些公司能够长期投资的能力。所以,这两个公司会保持在中国的投资,也会一直有兴趣寻找机会与中国合作,并开发更好的产品。
芮成钢:此次全球同步的经济衰退,就贵公司的中国同行而言,还没有类似经历。那么,就企业如何过冬这一话题,您作为这方面的经验者,是否有更好的建议与我们分享?
Jorma Ollila:当危机来到时,公司的管理需要很有信心,要确保从长远着眼,很多企业采取了正确的措施。首先要做的就是,在这样一个衰退的大背景下。确保形势尽在掌握之中,制定应对措施,不能逃避,也许没人愿意面对,但这些事情必需有人去做。其次,重点投入有利于未来发展的可行性计划。比如你正打算着手10个不同的发展、研发、投资等计划或项目,建新工厂,做新买卖,但你可能得削减其中的一些,如果只留下6个计划或项目,并且在6个计划或项目中投入更多力量,寻找对于公司长远生存发展更为关键的计划,那么你就要更加关注那些能够让你们在竞争中脱颖而出的计划、项目,当衰退结束以后,能很快恢复过来并成为一个优胜者。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