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序近三十年的诗歌
艾青
盆景
蔡其矫
祈求
张志民
中国,用纸糊起来了
郑敏
让我们在树荫下行走
致诗神
夏季的死亡
我不会颤抖,死亡!
发生在某月昏暗的黄昏
绿原
车窗所见
无声?
哑默
图案
形象
食指
疯狗
黎明的海洋
在精神病院
归宿
当你老了
啊,尼采
芒克
葡萄园
阳光中的向日葵
多多
从死亡的方向看
火光深处
林莽
海明威,我的海明威
北岛
回答
宣告
古寺
触电
舒婷
路遇
墙
神女峰
江河
纪念碑
顾城
一代人
游戏
杨炼
飞天
梁小斌
雪白的墙
中国,我的钥匙丢了
任洪渊
项羽:他的头,剑,心
韩作荣
偶然
叶延滨
谒一个红卫兵墓
丘吉尔请叶延滨替他向元首们说的几句话
周伦佑
带猫头鹰的男人
邵春光
加农炮
邹静之
雨打在路上
钟鸣
树巢(选章)
王小妮
定有人攀上阳台,蓄意暗中篡改我
注视伤口到极大
伊蕾
三月的永生(组诗节选)
翟永明
预感
母亲
独白
于坚
独白
便条集258
欧阳江河
汉英之间
玻璃工厂
关于市场经济的虚构笔记
柏桦
李后主
王家新
帕斯捷尔纳克
布拉格
田园诗
沈睿
致安·塞克斯顿
耿占春
当一个人老了
大解
衣服
韩东
有关大雁塔
我们的朋友
你见过大海
明月降临
石光华
叶芝
吕德安
蟋蟀之王
吉狄马加
黑色狂想曲
陈东东
形式主义者爱箫
雨中的马
骆一禾
先锋
世界的血(长诗节选)
黑大春
白洋淀的献诗
肖开愚
原则
宋琳
视觉的快感
孙文波
一首与弥尔顿有关的谣曲
潘洗尘
痛苦的慢板
偶然
张真
流产
张枣
镜中
苍蝇
楚王梦雨
唐亚平
黑色沼泽
黑色洞穴
自白
陆忆敏
美国妇女杂志
Sylvia Plath
虹影
琴声
镜子的圈套
西川
李白
杜甫
为海子而作
胡冬
我想乘上一艘慢船到巴黎去
王寅
想起一部捷克电影想不起片名
万夏
词,刀锋
蝴蝶
车前子
三原色
李亚伟
中文系
旗语:第五首
旗语:第十二首
旗语:第十三首
杨克
在东莞遇见一小块稻田
莫非
遗嘱
疾驰
默默
涅槃前后
粱晓明
玻璃
潇潇
等候
林雪
情人
海男
最荒凉的不是荒原而是舌头
冯晏
敏感的陷入
海子
阿尔的太阳
麦地
九月
天鹅
山楂树
春天,十个海子
四姐妹
戈麦
红果园
陌生的主
老巢
我的态度就是时间的态度
雪松
旅行纪事
臧棣
菠菜
我喜爱蓝波的几个理由
西渡
为大海而写的一支探戈
潘维
追随兰波直到阴郁的天边
长征
消失的白马
凶猛的野菜
沈苇
美人
韦白
瞬间
戴小栋
冷香
敲打
卢卫平
在水果街碰见一群苹果
赵丽华
当一只喜鹊爱上另一只喜鹊
张玉明
去精神病院看望张映红
田禾
土碗
侯马
纯诗
徐江
猪泪
戴安娜之秋
伊沙
梅花:一首失败的抒情诗
反动十四行
忆江南
诺贝尔奖:永恒的答谢辞
谯达摩
穿睡衣的高原
杜涯
河流
安琪
像杜拉斯一样生活
寒烟
曼德尔施塔姆
遗产
雷平阳
工地上的叫喊
蓝蓝
一穗谷
独语
鲁西西
喜悦
孙磊
风吹我
刘春
生活
简单
胡美丽的故事(长诗选章)
徐慢
隧道
轩辕轼轲
是××,总会××的
太精彩了
朱零
岁月
郁金
为一块煤哭泣
尹丽川
妈妈
朵渔
今夜,写诗是轻浮的
丁成
2004悼词(节选)
郑小琼
钉
工业区
内容摘要
要寻找当代诗歌历史变化的某个关键性起点,似乎有若干标志。最初有人曾以1976年的“天安门诗歌运动”作为一个开端,后来人们又逐渐意识到,这个时间的起点要远远早于常识中的说法,是在1960年代的“历史黑夜”之中。但是1978年或许也是一个关键性的节点,因为这一年中,以一份油印诗刊《今天》的问世为标志,以“潜流”形式存在于地下十数年的“新诗潮”浮出了水面。这不是巧合,没有政治上“解冻”的气候的话,“新诗潮”至少还要在压抑中持续其地下状态,很难成为显性的文学现象。而诗歌对环境季候的感受是如此的敏锐,一旦有适宜的征兆,马上就可以显现出来。
然而我们的眼光还可以放得更远一点,从1917年或者1918年前后至今,新诗刚好经历了九十年的时间。而由于社会历史和诗歌自身的变化,这九十年刚好又显现为“三个三十年”:从1918年到1949年是第一个三十年,这个时期虽历经动荡和战乱,新诗却沿着自己的道路和意志由雏形到初步成熟,出现了一批优秀的诗人和经典的诗歌作品,在形式上也达到了相当完备和丰富的程度;第二个三十年是从1949年到1978年,这期间由于政治意识形态的强力干预,新诗出现了形式上的封闭和技术术上的偏狭与倒退,除一部分坚持现代性倾向的诗人转入地下和“潜流”写作之外,主流诗人的写作大都被拘囿于概念化和口号化的藩蓠中;第三个三十年便是1978年至今,诗歌观念经过持续的调整与对峙,逐步得回到现代性的轨道,并且出现了空前的丰富与变异,呈现出形式与路向的开放与多元。
一个“近三十年诗歌”的例题,其实就是一个“当代诗歌的历史变革”的命题。在这一点上,它与“新诗潮”的概念在内涵上是一致的,这决定了本书的选择尺度和眼光,必须要具有这样一种历史感与价值偏向,必须要成为一个展现当代诗歌的“历史变革成果”的载体。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