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共和国文学60年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10082813
  • 作      者:
    杨匡汉主编
  • 出 版 社 :
    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内容介绍
    已届甲子的“共和国文学”,尽管是历史长河中的“一瞬间”,却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记忆,留下了颠踬顿踣的履痕和足以引发的思索。所有的经验、教训、问题和得失,都构成了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梳理与总结,理所当然地成为当代文学研究工作者不可拒绝的承担。好在10年前我曾主持过关于“共和国文学50年”的研究课题,有一些学术积累,在此基础上,从去年冬季到今年夏天,在张文勇博士的协助下,经过结构的大调整、章节的新增补、材料的新充实以及论点与文字的再打磨,遂成《共和国文学60年》一书,作为向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60周年的一份微薄的献礼。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关于共和国文学
    “1949—2009”将长存于中国人民的记忆中。历史不是由个人发动,而是顺潮流而来的。机遇永远钟情于有特殊准备的民族。 60年前,年轻的人民共和国在暴风骤雨中诞生,从此结束了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任人宰割、备受欺凌的屈辱历史。站起来的人民,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迅速医治了战争创伤,创造性地实现了社会变革,为建设共和国奠定了重要的物质技术和文化基础。一切的宝贵来自伤痕和代价。经历“文革”浩劫后的八十年代的拨乱反正和九十年代的理性探求,人民共和国更加风鹏远举,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的道路上迅跑。历史的丰碑上赫然镌刻着四个大字:中国,进步!仅仅60个春秋,共和国以其强大的凝聚力和她的儿女对真理不懈追求的精神,以其名列当今全球前茅的经济增长速度,和世界一道维护和平、捍卫正义、开发合作。在共和国摇篮里共同成长的人们,把光荣和梦想写进彩虹,自然,也会把对祖国的承诺带给每一个早晨。
    一甲子沧桑演进了历史巨变,60度风雨创造了新的文学中国。作为时代琴弦上的搏动与变奏,共和国文学以其宏伟叙事,也以其划时代的进步陛和不可逆性,在苦难与奋取中拥有了自身持续发展的潜质与内力。它象征着一种信念,塑造着一种形象,诠释着一种启迪。也因此,从学理层面上总结其经验教训,探讨其荣辱得失,便成为文学研究工作者无可推卸第一章关于共和国文学
    “1949—2009”将长存于中国人民的记忆中。历史不是由个人发动,而是顺潮流而来的。机遇永远钟情于有特殊准备的民族。 60年前,年轻的人民共和国在暴风骤雨中诞生,从此结束了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任人宰割、备受欺凌的屈辱历史。站起来的人民,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迅速医治了战争创伤,创造性地实现了社会变革,为建设共和国奠定了重要的物质技术和文化基础。一切的宝贵来自伤痕和代价。经历“文革”浩劫后的八十年代的拨乱反正和九十年代的理性探求,人民共和国更加风鹏远举,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的道路上迅跑。历史的丰碑上赫然镌刻着四个大字:中国,进步!仅仅60个春秋,共和国以其强大的凝聚力和她的儿女对真理不懈追求的精神,以其名列当今全球前茅的经济增长速度,和世界一道维护和平、捍卫正义、开发合作。在共和国摇篮里共同成长的人们,把光荣和梦想写进彩虹,自然,也会把对祖国的承诺带给每一个早晨。
    一甲子沧桑演进了历史巨变,60度风雨创造了新的文学中国。作为时代琴弦上的搏动与变奏,共和国文学以其宏伟叙事,也以其划时代的进步陛和不可逆性,在苦难与奋取中拥有了自身持续发展的潜质与内力。它象征着一种信念,塑造着一种形象,诠释着一种启迪。也因此,从学理层面上总结其经验教训,探讨其荣辱得失,便成为文学研究工作者无可推卸的责任与使命。
    一、“共和国文学”概念的提出
    当我们回眸与论及中国文学时,首先会遇到诸如“新文学”、“现代文学”、“当代文学”以及近期多有沿用的“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百年文学”等等概念。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形式之一,反映客观事物的一般的、本质的特征。人类在认识世界与自身的过程中,大凡把所感觉到的事物的共同特点抽取出来,加以归纳,就形成了概念。上述的文学概念,体现了文学史家对历史地存在过并正在发展中的“文学事实”的归纳,表明了史家与论者对“文学运动”的把握、描述乃至某种“构造”,自然,还揭示了蕴含于文本、文体、文学现象及文学理念的意识形态因素和人文背景。
    如此看来,“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或“百年文学”的概念,显然是出于“把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来把握”①的理念,以晚清以来至今仍在继续的一个世纪的文学进程为对象,展开更大时段的文学史考察、研究、总结与概括,其方法论特征是强烈的“整体意识”,且意味着把目前存在的“近代文学”、“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相割裂的研究格局予以打通;“新文学”或“现代文学”的概念,一般是指为“救亡、启蒙、民主、科学”的主题词所孕育,以“五四”(1919年5月)新文学运动为发端延伸至新民主主义革命成功(1949年10月)此一历史时段的文学,按照权威的解释,“新文学”或“现代文学”被界定为“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的文学”,“它具有新民主主义的统一战线的性质”,即包含着多种阶级成分及流派主张——无产阶级、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以及“残余的封建文学”和“法西斯文学”,并在分类分派的基础上确定主流与主导;①至于“当代文学”的概念,通常是指自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以降并至今尚在延续的文学,在一批由研究机构和大学撰写的“当代文学”的教材和论著中,“当代文学”被视为独立的文学时期,且确认其“社会主义文学”的性质。
    我们不妨看一下一些论者关于“当代文学”概念的阐述。
    如高等学校文科教材《中国当代文学》的论述:
    作为中国革命有机组成部分的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都是在共产主义思想体系的照耀下,在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下形成和发展的。它们之间,既有紧密的联系,又有一定的区别。由于民主革命阶段的任务所规定,现代文学在指导思想上虽然是社会主义因素起着决定作用,但其基本内容仍是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学,属于新民主主义范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随着社会制度的根本变化,我国当代文学具有了鲜明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内容,它是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文学,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条重要战线。②
    又如《中华文学通史?当代文学编》的界说:
    中国当代文学是指l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我国版图内各民族各地区的文学。它是我国文学发展的最新历史阶段,也是继承和发扬我国文学优秀传统、特别是“五四”以来新文学和延安_文艺座谈会以来的人民文艺的优秀传统,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题材、主题、形式与风格都产生历史性深刻变化的阶段。……中国当代文学已基本成为人民的社会主义文学,成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意识形态。①
    此外,还有从文学自身出发的表述,如:
    中国当代文学是中国现代文学在当代的延伸。它受到始于1919年的新文学革命确立的目标的规约。它使新文学的精神在当代文学中得到延展和扩大。中国当代文学持续致力于中国文学的现代化,即通过现代社会和人的意识情感的加入,以改变中国古典文学造成的封闭和隔绝,使文学在内容和表达上与当代中国人的实际有更多的联系和契合;当代文学继续扩大白话对文言的战胜,它使中国文学在语言运载上更为接近中国当代人的习惯。②
    上列“中国当代文学”的诸种概念,都可以聊备一说。不过,当我们翻阅七十余种“当代文学史”一类的教材和大量“当代文学研究”的论文时,不难发现,“中国当代文学”实际上指的是大陆60年代以来的汉族文学,而把港澳台地区的当代文学和国内除汉族外55个兄弟民族的当代文学编入另册。人们都在说中国是完整的,但当代文学门类的研究却是破碎和割裂的,几乎所有的中国当代文学史著作或许只能称为“半部”、“多半部”而不是“全部”。究其原因,是我们的研究往往受到泛意识形态、经验美学和自身视野狭小三种局限,从而难能展现全景,并在一个整体格局的背景下进行更深入的学理性阐发。
    ……
展开
目录
题记
第一章 关于共和国文学
一、“共和国文学”概念的提出
二、文学演变与历史关联
三、文学实绩和当代性特征

第二章 文学的政策
一、文学政策的指导思想
二、文学政策的历史形态
三、文艺政策与文学实践

第三章 文学的门类(上)
一、长篇小说:历史与人生的风雨卷舒
二、中篇小说:河道上云烟万态
三、短篇小说:立体交叉桥的剪影

第四章 文学的门类(中)
一、诗歌:从早春情调到混声合唱
二、散文:竖穷三际横亘十方
三、报告文学:时代琴弦上的搏动

第五章 文学的门类(下)
一、话剧:“圣殿”的营造与走出
二、儿童文学:洒向人间的爱心

第六章 文学的向度
一、乡土文本
二、城市文学
三、女性书写

第七章 文学的形象
一、工农兵形象的确立与净化
二、知识分子形象的“成长”特质
三、“英雄典型”的身份与类型化
四、“中间人物”的策略性命名
五、“底层人物”的亮相

第八章 文学的实验
一、现代主义缘何兴起
二、意识萌动与叙事实验
三、先锋派文学登场
四、开始上路的网络文学

第九章 文学的花环
一、文化融合的新阶段
二、民族性追寻的焦虑
三、“异族情调”与回抱传统
四、开掘民族文学的诗性智慧
五、“原生态”地景中的山脉与河流

第十章 文学的批评
一、批评的双重使命与两难处境
二、观念与方法的变更
三、新的批评倾向与批评格局
四、文学批评面临的新课题
结语穿过丛林就是海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