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天问?惊世:中国古代海洋文学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2775988
  • 作      者:
    赵君尧著
  • 出 版 社 :
    海洋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编辑推荐
    中国自古就是一个海洋国家。从先秦到明清的海洋文学作品,构成了色彩瑰丽的涵养艺术画廊。海洋文学是海洋文化发晨历程的一面镜子,那些凝固在纸张中的文字,正是传统海洋文化精神的传承和张扬。<br>    2008年度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中国古代海洋文学研究”最终成果。
展开
作者简介
    赵君尧,1953年12月生。福建福州人,研究生学历,副研究员。曾受业于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陈庆元教授。现任福州职业技术学院党政办公室主任,兼任福州市政协文史研究员、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会员、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理事、福建省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会理事、福州市书法家协会会员等。从事海洋文化、历史文献、区域文化研究。在《文史》、《中国史研究》等刊物上发表论文60多篇。
展开
内容介绍
    《天问·惊世:中国古代海洋文学》对中国自先秦至近代的古代海洋文学发展史进行了回顾和反思,开启历史文化视野下古代海洋文学活动的观察之门,把占代海洋文学现象置于广袤漫长时空中的社会、经济和文化背景之下,深刻剖析中国占代海洋文学历史发展的规律,高度概括了其五个鲜明而独特的不同历史时代特征:天问、觉醒、狂飙、超迈、惊世,回溯伟大的古代海洋文明。《天问·惊世:中国古代海洋文学》还选择了中国海洋文化发展历史及其规律和大陆、海洋两大文化圈构建的华夏文化等文章,附录在书最后,以供读者更好地把握中国古代海洋文学发展的脉搏。“这部书应当是第一部中国海洋文学史”。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向海洋世界<br>    发出追问的目光独特的中国新石器时代的文化连续地发展与独特的中国文明,从传说时代经夏商周一直到今天。商代的青铜冶铸技术“在世界上居遥遥领先的地位”;东周时期虽然政治不稳定,但文化大发展,当时人们思想十分活跃,出现“诸子百家”,“这是一个生气勃勃、富有创造性的时代”。中国人将货物从今天的广州运到长江流域,从而促进了海外贸易。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商品化为各封建围家的统治者提供了建立中央集权所必需的财政资源。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冲国,创立了实行中央集权制的帝国。<br>    先秦海洋文学开拓出中国古代文学的一种类别,开创了中国海洋文学的一个新时代。先秦远古时代那些渗透着海洋精神的文学作品,描述了远古先民与海洋有关的生产、生活、追求和梦想。浩瀚无边的海洋让他们惊奇、欢乐、收获,也让他们忧伤和迷茫。先秦海洋文学作品的字里行间都激荡着远占先民走向海洋的心路,表现出他们坚强的毅力、聪慧的才智、奇异的梦想、非凡的创造力,充分展示出先秦海洋文学的时代特征。<br>    先秦海洋文学作为海洋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字里行间张扬着海洋精神的独立品格,人们从中看到大海的壮丽和奇幻,看到人类在海洋奋斗的辉煌事迹,看到作者海洋般的激越情怀。先秦海洋文学源远流长,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夏商周三代,虽然远古时代生产力落后、科学水平低下、神权统治着人们的精神世界。
展开
目录
第一篇 天问<br>第一章 向海洋世界发出追问的目光<br>第一节 探索海洋的神奇和奥秘<br>第二节 开拓海洋的交通和贸易<br>第三节 创造海洋的神灵和神话<br>第四节 开发海洋的资源和经济<br><br>第二篇 觉醒<br>第二章 大海激起生命意识的觉醒<br>第一节 搏击海洋的进取精神<br>第二节 寄情海洋的情感世界<br>第三节 崇尚海洋的英雄气势<br>第四节 赞美海洋的瑰奇壮阔<br>第五节 跨越海洋的文化交流<br><br>第三篇 狂飙<br>第三章 高浪狂飙喷发时代冲击波<br>第一节 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性<br>第二节 海纳百川的多元包容性<br>第三节 雄视寰宇泽被海外的时代性<br><br>第四章 进取的隋唐五代海洋文学<br>第一节 形式多样的海洋文学体裁<br>第二节 内涵深刻的海洋文学题材<br>第三节 绚丽多彩的海洋文学艺术<br>第四节 海洋情感感人至深<br><br>第五章 李白,浓浓的海洋情韵<br>第一节 神驰八极,心雄万夫<br>第二节 胸负海瀚,欲安社稷<br>第三节 情挚凌海,映照千载<br>第四节 疏宕奇气,横极海宇<br>第五节 壮浪纵姿,彰显军威<br>第六节 赞颂海行,关注苍生<br>第七节 情系沧溟,赞美海洋<br><br>第六章 柳宗元。沉沉的海洋情思<br>第一节 关注社稷,理性思考<br>第二节 赞修戎政,开疆柔远<br>第三节 心怀恻隐,情系民生<br>第四节 谪贬蛮荒,寄情海洋<br><br>第四篇 超迈<br>第七章 以超迈之势航向海天之际<br>第一节 海洋文学的创新发展<br>第二节 超迈开放的海洋意识<br>第三节 海洋经略的价值取向<br><br>第八章 多姿的宋元海洋文学<br>第一节 叹大海之浩瀚,哀民生之多艰<br>第二节 颂海商之精神,赞贸易之盛况<br>第三节 叙海战之恢宏,述人物之壮烈<br>第四节 举船业之盛然,祈海神之福佑<br><br>第九章 苏轼,悠悠的海洋情愫<br>第一节 叙海洋之奇景<br>第二节 咏海洋之神灵<br>第三节 示海情之旷达<br>第四节 哀人生之数奇<br>第五节 颂海洋之风物<br>第六节 伸报国之豪情<br><br>第十章 辛弃疾.深深的海洋情结<br>第一节 欲海洋经略,图一统之志<br>第二节 举沧海桑田,叹请缨无路<br>第三节 赞海洋浩瀚,明报国之心<br>第四节 颂海洋盛景,抒归隐之情<br><br>第五篇 惊世<br>第十一章 升腾惊世之海洋文明新曙光<br>第一节 开创人类海洋事业的新纪元<br>第二节 海洋统一战争、反侵略战争和海防<br>第三节 海外番国册封和“柔远”外交<br>第四节 海洋中国雏形出现在世界东方<br><br>第十二章 郑和下西洋掀起海洋文学新潮<br>第一节 海洋文学创作视野的多方位<br>第二节 海洋文学创作体裁的多样化<br>第三节 海洋文学创作题材的多元化<br><br>附录 海洋文化历史轨迹<br>附录一 中国海洋文化历史发展及其规律的几点认识<br>附录二 论大陆、海洋两大文化圈构建的华夏文化<br>附录三 福建古代海洋文化历史轨迹<br>参考文献<br>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