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现代文学史实用教程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33307912
  • 作      者:
    朱德发主编
  • 出 版 社 :
    齐鲁书社
  • 出版日期:
    1999
收藏
编辑推荐
    《中国现代文学史实用教程》已列入山东省教委《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
展开
内容介绍
    思想启蒙与文学重建、自由思潮与文学自觉、左翼运动与文学转变、战争文化与国统区、沦陷区文学、文艺整风与解放区文学、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周作人、沈从文、艾青、赵树理与张恨水等等。
展开
精彩书摘
    文学革命正式发难的标志是1917年1月《新青年》上发表的胡适论文《文学改良刍议》。胡适针对中国旧文学的八种弊端,在这篇文章中具体深入地阐述了他的“八事”。他在阐述中不仅击中了旧文学的要害,而且涉及到文学的真实性、独创性、时代性、内容与形式的关系等重大问题。特别是文章提出以白话文取代文言文作为新文学的工具,比晚清白话文运动时期的主张更富于彻底性。因而,此文以“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成为中国新文学向旧文学宣战的一份正式的宣言书。<br>    同年2月,陈独秀在《新青年》上紧接着又推出了他的《文学革命论》一文。陈文比《文学改良刍议》增添了大无畏的精神和无坚不摧的气势。作者勇敢地擎起“文学革命军”之大旗,提出了文学革命的“三大主义”:“日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此文以文艺复兴以来欧洲文明的进化为参照系,从而说明文学的革命能够成为中国政治、文化、民族性格、伦理道德等一切事物革命的先导。陈文与胡文相互补充,共同促成了文学革命的爆发。<br>    1918年,文学革命的主倡者又发起了如何建设新文学的讨论,从而进一步确立了中国新文学的“白话文学”观念。
展开
目录
    绪论中国文学由古典走向现代<br>    上编 历史发展<br>    第一章 思想启蒙与文学重建<br>    第一节 文学革命运动<br>    第二节 创作尝试和社团文学<br>    第三节 文学研究会作家群与叶绍钧<br>    第四节 创造社作家群和郁达夫<br>    第五节 初期话剧创作与田汉<br>    附本章思考题<br>    <br>    第二章 自由思潮与文学自觉<br>    第一节 美文兴起与言志派散文<br>    第二节 新月诗派与徐志摩<br>    第三节 现代诗派与戴望舒<br>    第四节 京派小说<br>    第五节 新感觉派小说<br>    附本章思考题<br>    <br>    第三章 左翼运动与文学转变<br>    第一节 革命文学运动<br>    第二节 女性文学与丁玲<br>    第三节 左翼戏剧创作与夏衍<br>    第四节 左翼青年作家群<br>    第五节 “同路人”创作和臧克家<br>    附本章思考题<br>    <br>    第四章 战争文化与国统区、沦陷区文学<br>    第一节 抗日救亡文学运动<br>    第二节 七月派与九叶诗人<br>    第三节 沦陷区的“南玲北梅”<br>    第四节 讽刺文学与钱锺书<br>    第五节 新浪漫派小说<br>    附本章思考题<br>    <br>    第五章 文艺整风与解放区文学<br>    第一节 文学观念的大调整<br>    第二节 新型小说(一)<br>    第三节 新型小说(二)<br>    第四节 新歌剧与叙事诗<br>    第五节 杂文与报告文学<br>    附本章思考题<br>    <br>    下编 经典作家<br>    第一章 鲁迅<br>    第一节 文化人格与独特贡献<br>    第二节 《呐喊》与《彷徨》<br>    第三节 《野草》与《朝花夕拾》<br>    第四节 杂感文学<br>    附本章思考题<br>    <br>    第二章 郭沫若<br>    第一节 文化人格与独特贡献<br>    第二节 《女神》<br>    第三节 历史剧<br>    附本章思考题<br>    <br>    第三章 茅盾<br>    第一节 文化人格与独特贡献<br>    第二节 《子夜》与《腐蚀》<br>    附本章思考题<br>    <br>    第四章 巴金<br>    第一节 文化人格与独特贡献<br>    第二节 《家》与《寒夜》<br>    附本章思考题<br>    <br>    第五章 老舍<br>    第一节 文化人格与独特贡献<br>    第二节 《骆驼祥子》与《四世同堂》<br>    附本章思考题<br>    <br>    第六章 曹禺<br>    第一节 文化人格与独特贡献<br>    第二节 《雷雨》与《北京人》<br>    附本章思考题<br>    <br>    第七章 周作人<br>    第一节 文化人格与独特贡献<br>    第二节 小品散文<br>    附本章思考题<br>    <br>    第八章 沈从文<br>    第一节 文化人格与独特贡献<br>    第二节 湘西小说<br>    附本章思考题<br>    <br>    第九章 艾青<br>    第一节 文化人格与独特贡献<br>    第二节 “散文美”的新诗<br>    附本章思考题<br>    <br>    第十章 赵树理与张恨水<br>    第一节 赵树理及其农民小说<br>    第二节 张恨水及其通俗小说<br>    附本章思考题<br>    附编五十题解<br>    1.古代文学与现代文学的联系与区别<br>    2.五四“文学革命”的历史意义<br>    3.20年代“乡土文学”作家群的创作特色<br>    4.创造社作家群的创作特色<br>    5.言志派散文的几种类型及其代表作家作品<br>    6.新月诗派空灵飘逸的诗美风格<br>    7.现代诗派的情思意向与评价<br>    8.萧乾小说的独特艺术追求<br>    9.新感觉派小说的审美特色<br>    10.左翼文学运动功过的评说<br>    11.莎菲女士形象在现代文学史上的意义<br>    ……<br>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