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读水浒析哲理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6456425
  • 作      者:
    李文庠,钱同舟,高桂桢著
  • 出 版 社 :
    中国纺织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内容介绍
    《水浒传》里有惊心动魄的战争、有驾驭战争的奇谋、有个性鲜明的智谋人物。然而,本书一不详述“水浒”故事,这些故事早已尽人皆知;二不尽列“水浒”计谋,这些计谋也已脍炙人口。本书是借“水浒”的故事与人物,谈古论今,讲一讲人生哲理,品一品世间百味,让读者在对“水浒”人物浓厚的兴趣中,轻松读完本书,得到某些有益的启迪。
展开
精彩书摘
    又好又快,才是真正的“快”——晁天王曾头市中箭
    天王晁盖闻曾家扬言:“扫荡梁山清水泊,剿除晁盖上东京!生擒及时雨,活捉智多星!”心中忿怒,带领二十员头领、五千军马,下山攻打曾头市。第一仗,双方打了个平手,两边各折了些人马。
    晁盖在寨内一连三日,每日搦战,曾头市不见一人露面。第四日,忽有两个和尚投奔到晁盖寨中,言称他们是曾头市东边法华寺里监寺僧人,曾家五虎常到寺院索要金银财帛,无所不为,他们已知道曾头市布兵安营的情况,特请梁山头领去劫寨。晁盖听后大喜;林冲谏道:“哥哥休听此言,其中恐怕有诈。”晁盖道:“兄弟休生疑心,误了大事……今晚我带一半人马去劫寨,你留一半人马在外接应。”
    当晚,一干人等马摘鸾铃、军士衔枚,黑夜疾走,悄悄地跟了两个和尚到法华寺。待三更时分,由二僧指引,奔曾家寨而去,行不到五里多路,黑影处不见了两个僧人,前军不敢行动。看四边路杂难行,又不见有人家。梁山军士慌起来,呼延灼便叫急回归路。走不到百十步,只见四下金鼓齐鸣、喊声震天,一望都是火把。晁盖众将引军夺路而走,才转得两个弯,撞出一彪军马,当头乱箭射来,一箭正中晁盖脸上,倒撞下马来。梁山劫寨的军队大败,带去的人马,只剩下一半。晁盖中的是毒箭,不久便毒发而死。
    晁盖之死的原因其实很简单,就是过于急躁,求速战速决,不够稳健。做事前既没有认真调查,也没有审慎思考一下战略战术、应急措施,又没有听取其他人的意见,以主观、轻率代替了周密的谋略。
    梁山水军头领张横也因为急躁、冒进而吃过大亏。大刀关胜领兵攻打梁山时,张横急于争功,非要去劫关胜的大寨。张横劫寨纯属盲目,既无宋江将令,又不考虑后果。这寨不是什么人、什么时候都可以劫的。两三百人,人数也太少,即使劫寨成功,人家把船毁了,怎么能撤出去?虽然偷袭本身有风险,但也不是因为有风险就不能去做。诸葛亮偷袭一向成功,原因就在于诸葛亮把风险与稳健结合起来。只有思考充分,才能赢得风险中的胜利。关胜有一万多人马严阵以待,梁山水军以一百人出阵,也不找准时机,不是拿着鸡蛋往石头上碰吗?看来,急躁、盲动绝非智者所为,必然会碰钉子。
    晁盖、张横的性格急躁,想快速取胜,早日建功,求“快”是一般人的普遍心理,谁不想发展得快一些,成功来得早一些呢?但是求快必须在求好的基础上。如果一位工人为了求快,做成了10个工件,其中却有5个废品,这“快”又有什么用?
    庄稼生长有规律。什么时候播种,什么时候施肥,什么时候收割,都要看节气。古代一位愚人偏要违反规律,拔苗助长,最后求“快”不成,反而把禾苗都弄死了。
    自然界的生态平衡有规律。地球上的生态维持平衡,地球就是人类生活的良好环境;破坏了生态平衡,滥砍森林,滥捕动物,过量地向自然界索取资源,自然界就会无情地报复人类。求“快”不能以牺牲生态平衡和子孙后代的利益为代价。
    学习知识也有规律。要打好基础,坚持循序渐进。初学文法的人首先应当学会单字怎样变化,然后再学怎把两个单字结合在一起,最后才能进到单句与复合句,一直进到连续的文章。一位画家并不是一开始就叫他的学生去匦人像,只教他怎样握笔,怎样画线条,怎样调颜料,然后再教他试画轮廓,这样一直做下去。没学会走先学跑是不成的,不但跑不快,跑不好,而且要摔跟头。
    “兵贵神速”,此言并非总是对的。“神速”是为什么,是为了成功,而不是为了失败;是为了求好,而不是出废品。“大胆往前走”常常会造成战略失误。一种产品再好,如果出现在顾客尚不需要的时间,它的价值也约等于零。
    1983年,日本体育器械企业“戈比公司”研究制造了一种新产品——数字显示体力消耗的运动型自行车。这是一个好东西,有益于人们科学地强身健体,理应受到消费者的青睐,但是在试销过程中,却极少有人问津,门庭冷落。此又何故?原来这东西虽好,但当时体育运动在日本人生活中的地位较低,还没有形成大量的需求,“戈比公司”的步伐太快了,步子迈得太远了。 
    “兵贵神速”也好,“欲速则不达”也罢,最初的目的都是相同的:把事情做好做成功。“戈比公司”接受了求快失误的教训,果断退出了市场,伺机待动。5年以后,日本的经济实力大增,日本人的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开始出现全国普遍性的“体育健身热”。这时候时机才到,“戈比公司”顺势将5年前的“新”产品推向市场,一举成为畅销品。
    有些企业,因为有一定的经济、技术实力,为了在市场竞争中处于绝对优势地位,一心要做市场的领跑者。比别人跑得快有一定的好处,但也有一些弊端。快得多了,就有可能成为滚地雷者,当市场先烈的危险。
    产品上市要讲究时机,上市以后要讲究速度,即新产品的推动步调要与目标市场消费水平的提高步调协调一致,要与消费者的接受程度协调一致。企业推出自己的新兴产品,不能过早追求销量。首先需要做的工作是选好“种子”、选好“土壤”,配好“养分”,然后落实“培植”办法,这些都做好了,才能开展下一步骤工作。一味求快无异于拔苗助长。
    人人都希望成长,孩子们希望长大,小企业想发展成为大企业,大企业想继续壮大,于是出现了两个问题:一是怎样才能发展壮大,二是怎样可持续性的发展壮大。
    壮大有两种方法:一种方法是靠日日积累,年年积累,代代积累,像大海的形成一样,虽慢却稳,一步一个脚印;另一种方法是虚假的壮大,泡沫式的繁荣,泡沫虽大,却瞬间即逝。孩子们爱吹肥皂泡玩,肥皂泡又大又好看,只是太容易破灭。安徒生有一个著名的童话《渔夫和金鱼的故事》中,那渔夫富得太快,又不是凭劳动积累,最后还是回到了原点。虚假的壮大来得急,也去得快。
    1997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说明了一个问题,拔苗助长就会使经济走人死胡同。无度的大借大贷,经济的过热,生产规模的盲目扩张,必然造成许多虚假的泡沫。暴食不但不健身,反而伤身。
    当今的中国商人,大都希望把生意做大。但有些人寄希望于某位“点子大师”,希望一个“点子”能救活一个企业;寄希望于某位“筹划大师”,希望两句广告妙语就能把“白开水”卖出去。这些现象,反映出一种心态:浮躁。
    商场上,一夜富翁出现得不少,暴涨容易,暴跌也不难,来得快也去得快。来之容易,不会珍惜;暴发横财,则懒得耐心地搞合法经营;投机一两次得手,便不愿再搞稳定的产业,认为这些产业见效慢,周期长,太费力。然而,一次股票暴跌,他就可能变得一文不名,一无所有。在股票、期货和赌场,这种如“山溪水易涨也易退”的例子数不胜数。真正稳定的富翁,在完成原始积累以后,他就会做稳定的产业投资,成为一位体面的富翁,富得稳稳当当。
    又好又快是稳健的做法。清朝同治时期,中亚的浩罕汗国侵占了我国的新疆。光绪二年(1876年),清将左宗棠远征新疆。新疆地处边陲,路途遥远,瀚海无边,用水奇缺。左宗棠以稳健的策略,步步为营。他把七万大军分为若干批,每批行前,另有一些人先把粮食用骆驼运到预定地点,兵马未到,粮草先行。左宗棠还让每个士兵带上十几斤生地瓜,以解紧要关头的饥渴,清军终于克服了极大的困难,行军五十多天,走出大沙漠,越过天山,直捣乌鲁木齐,收复了新疆。左宗棠若性急求快,恐怕走了一半就会断粮退军,若让士兵轻装前进,走得虽快但无法走得更远。
    又好又快,是科学的发展,是统筹兼顾的发展,是符合客观规律的发展,是量力而行的发展,是有度的发展,是稳健的发展,又好又快,才是真“快”。
    形象乃公关之本——宋公明有惊无险
    宋江在被逼上梁山之前,屡屡受难,时常危及生命,而又屡屡化险为夷,原因只有一个,只要说出自己是宋江,即会通行无阻。“宋江”二字成了金字招牌,享誉江湖。
    宋江路过清风山,被山上燕顺等好汉抓住。燕顺吩咐喽罗们动手取下宋江心肝,好做醒酒酸辣汤。一个喽罗手持明晃晃的剜心尖刀,正待动手,宋江叹道:“可惜宋江死在这里!”燕顺亲耳听得“宋江”二字,忙喝住喽罗不要动手,起身问道:“汉子,你认得宋江?”宋江答道:“我就是宋江。'’燕顺听罢“宋江”二字,吃了一惊,忙夺过喽罗手中尖刀,将麻索割断,放开宋江,又把自身披的枣红丝袄脱下来披在宋江身上,抱宋江到中间虎皮交椅上,唤起另外两位头领郑天寿、王英,三人纳头便拜,宋江问不杀之缘由,燕顺道:“仁兄礼贤下士,结纳豪杰,名闻寰海,谁不钦佩!”
    ……
展开
目录
又好又快,才是真正的“快”
——晁天王曾头市中箭
形象乃公关之本
——宋公明有惊无险
自污是一种隐匿
——宋江自污避风险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宋江说服呼延灼
陷阱是为毫无防人之心的人准备的
——宋江雪夜擒索超
失败是成功的萌芽
——宋江三打祝家庄
渗透的力量可以“滴水穿石”
——宋江攻打大名府
一物降一物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