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本土英雄概念的生成和流变
<br> 一、英雄概念的生成
<br> 本文所讨论的“本土英雄概念”,是为了区别学术界根据西方英雄史诗的传统来界定和论证的“英雄”概念,从中国古代小说里产生的“英雄”概念及其在文学演变中形成的文学典型的传统,这种本土英雄概念和传统究竟在多大的程度上对中国当代文学产生影响,将成为本文所要关注的重点。
<br> 在中国历史上,英雄的概念出现较晚。据说滥觞于汉代,生成于三国,广泛运用于魏晋。西汉经学家韩婴在《韩诗外传》卷五中写到:“夫乌兽鱼犹知相假,而况万乘之主乎?而独不知假此天下英雄俊土与之为伍,则岂不病哉!”他说:鸟兽鱼都知道互相协助,而天子却偏偏不知道借助天下的英雄和有才干的人,与他们交朋友,这难道不是缺点吗?这里“英雄”与“俊土”并用,俊士即“有才干的人”,“杰出人物”的意思。就目前所见的资料,这是英雄一词第一次在文献中出现。东汉的史学家班彪作《王命论》,阐释他的君权神授思想,在论到汉高祖刘邦成帝业的原因时说:“英雄陈力,群策毕举,此高祖之大略所以成帝业也。”这里的“英雄”,解释为“识见、才能或作为非凡的人。”也可以解释为“杰出人物”,不过与《韩诗外传》中的“英雄”相比,其意义要稍微宽泛一些,但后来“英雄”概念所包含的主要意思都已经有了。因此,学术界一般认为,汉代是英雄概念的滥觞期。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