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第8例中的“蹙”,《汉语大词典》释其义为:“足不能行。”(例8的文意是说,文明是与旧迹一同演进的,也因对往事的矫枉而发生偏颇而趋极端,按照正确的标准加以考量,那些偏颇是显然的,好比是独臂与跛足一般。)
我们知道,对词的释义的正确与否,主要要看将此释义放到语境中能否讲得通。能讲得通,则是正确的;不然,则是错误的。据此我们来作一番考察。显然,释例1中的“蹩”为“躲躲闪闪地走进”是正确的。因为华老栓为买人血馒头,一大早打着灯笼去“古口亭口”,此地就是夏瑜(暗指秋瑾)被杀头之处。华老栓在专心走路的当儿,远远里看到一条丁字街,知道这就是自己来取人血馒头要去的地方,想到这里,就“忽然吃了一惊”,于是他退了几步,寻到一家关着门的铺子,躲躲闪闪地走进檐下,靠门立住。这一“蹩”的动作是非常符合华老栓当时的胆小、不安、吃惊、又羞被人见到的心态的。
而例2中的“蹩”,假如也解为“躲躲闪闪地走动”,恐怕就不恰当了。那个驼背五少爷,每天总在茶馆里过日子,并且是“来得最早,去得最迟”的一个。这种情况对茶馆周围甚至范围更广一些的人们来说,应该说早已是尽人皆知的事实。如果他每次到华老栓的茶馆里来总是要“躲躲闪闪地走到”临街的壁角的桌边那个位置上去坐,那他为何要这样做呢?难道是怕人看见吗?是有所顾忌吗?他是既要上茶馆,又怕别人看见么?这些都反而成了不是问题的问题了。难道坐茶馆是件见不得人的事情,要躲躲闪闪尽量不让人知的吗?别的地方我们没有把握说,但在自古至今有茶馆开办的绍兴,完全有把握说绝对不是这样的。可见,将此例中的“蹩”释为“躲躲闪闪地走动”是不能令人信服的。“蹩”的这个意义不适用于这处语境。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