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适集
诗选
【品评】
《行路难》共有两首,其一云:“长安少年不少钱,能骑骏马鸣金鞭……安知憔悴读书者,暮宿灵台私自怜。”深感自己这样一个漂人首都寻求出路的人,同时髦的长安青年之间有着巨大的差距。诗人心里很有些不平衡。由此可知这一组诗作于他二十岁初到长安之时,即开元七年(719)。
其二这一首的主题是说人生变幻无常,穷小子也能变成大富翁,发迹变泰,建立幸福家庭,过高级的生活;但埋头死读书则完全解决不了问题,青年人应当出来活动,干谒,地位和名声都能够在这一过程中获得。世界上充满了奇迹,偶有失败,根本用不着愁眉苦脸。
高适青年时代以至于中年时代一向是这么想的,所以他不去走读书应科举、按正规程序进入仕途并慢慢升迁那样一种庸常的道路,而想闯荡出一条速成的通天大道来,立致公卿。为此他一直奋斗到五十岁,最后终于成功了。像这样“不拘小节,耻预常科”(《河岳英灵集》卷上评高适语)的士人,唐代很有一批,赵宋以下便很少见了。唐代社会弹性比较大,上升的道路比较多;而后来的社会体制则比较僵硬刻板,根本不允许知识青年想人非非。
诗的题目是《行路难》,这本是乐府旧题,《乐府诗集》列于“杂曲歌辞”,历来都是写世路艰难以及离别悲伤的,唐人拟作大抵仍然如此;而本诗的内容却是说行路并不难——文、题参差,这样就给予读者一个惊喜,而且能得到某种启迪和领悟。高适的朋友王昌龄有《变行路难》诗云:“向晚横吹悲,风动马嘶合。前驱引旗节,千里阵云匝。单于下阴山,砂砾空飒飒。封侯取一战,岂复念闺阁。”他将传统的离别悲哀改变为离别不足悲。他们都是敢于反传统的改革派。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