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和”的正向与反向:谭恩美长篇小说中的伦理思想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2238140
  • 作      者:
    邹建军著
  • 出 版 社 :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8
收藏
作者简介
  邹建军,又名邹厩奇、邹惟山,文学博士,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外国文学研究》副主编。主要从事美国华人文学、比较文学学科理论与文学的跨学科研究,出版《多维视野中的比较文学研究》、《现代诗学》(与龙泉明合著)、《现代诗的意象结构》等学术专著多种,《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与聂珍钊合编)、《20世纪中国文学史义论精华。新诗》、《中国新诗大辞典》(与黄邦君合编)等学术编著多种。同时,从事诗歌文体写作,著有《岳奇山水诗草111首》、《岳奇山水十四行抒情诗100首》等。在《文艺研究》、《文学评论》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一百余篇。提倡从地理空间角度研究文学的文学地理学,对当代自然山水诗的写作与自然山水诗派的建立有所探索。
展开
内容介绍
  《"和"的正向与反向:谭恩美长篇小说中的伦理思想研究》是中国学者关于美国当代著名作家谭恩美长篇小说研究的首部学术专著,也是运用文学伦理学批评方法分析美国文学的首部学术专著。《"和"的正向与反向:谭恩美长篇小说中的伦理思想研究》以谭恩美五部长篇小说为研究对象,从伦理的角度对其小说中的母女关系进行深入剖析,不仅描述了母亲们过去在中国大陆所经历的痛苦的两性关系、残酷的战争事件与神秘的东方文化,并且将两性、战争与文化三种要素作为母女冲突的成因进行了深入探讨。其小说中所着重表现的“和”的正向与反向的共存,不仅是其小说伦理思想的核心,也是其小说具有巨大情感、思想与艺术张力的根源,这种伦理思想对于当今世界具有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和"的正向与反向:谭恩美长篇小说中的伦理思想研究》以对小说文本的独到分析为起点,并提出“文化阴影”、“阴阳凝视”、“时空混合体”等新概念。《"和"的正向与反向:谭恩美长篇小说中的伦理思想研究》着重于文本中种种神奇现象的分析与新的理论阐释,沦述深入浅出,饶有趣味,可读性强,适合于高校文学专业师生及广大文学爱好者阅读参考。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烦恼与忧伤:谭恩美长篇小说中的母女冲突
  在本章中,拟提出这样一些问题来讨论:一是谭恩美长篇小说中的母女之间是不是存在四种主要关系:母女之间的分离与寻找、母女之间的依恋与关爱、母女之间的困惑与冲突、母女之间的了解与和解。二是对立与冲突是不是其小说中母女关系的核心情节。三是《喜福会》中的母女冲突的主要领域与主要运行方式是如何的。四是《接骨师之女》是不是母女关系的集中与深化。
  母女冲突是谭恩美小说所有主题中最为核心的一个主题。这有两重意思:一是说母女关系是小说中所有人物关系中最重要的一种关系;二是说在母女关系中,母女冲突才是小说最为核心的主题,母女和解是母女关系中第二位的问题。在小说所描写的种种母女关系中,母女冲突占据最主要的位置.为什么这样说呢?让我们先来看一看《喜福会》在开篇引言中所讲述的天鹅故事:
  后来,她带着它远涉重洋奔赴美国。在驶往荚利坚合众国的滔滔海面上,她和它都拼命伸长着脖子往那未知的彼岸望着。“待到了关国,我要生个女儿,她会长得很像我。但是,她不用看着丈夫的眼色低眉垂眼地过日子。她一出世就是在美国,我会让她讲一口流利漂亮的美式英语,不会遭人白眼看不起。她将事事称心、应有尽有。。她会体谅我这个做母亲的一番苦心,我要将她打磨成一只真正的天鹅,比我所能期待的还要好上一百倍的高贵妁漂亮的天鹅!”她喃喃地对它说。
  在这里,作家通过一个从中国大陆移民到美国的母亲之口,讲述了她苦难的过去,更表达了对于未来的希望;她把自己的希望寄托在未来的女儿身上。“天鹅”意象,既是她倾诉自己心声的对象,也是对在美国出生的女儿的象征,她是那样的高贵与华美。虽然这里并没有讲到母女冲突的问题,但已经有了母女关系的影子,为整个小说中存在的母女冲突奠定了基调。这就是为什么作家要在小说故事正式展开之前,在引子中专门将母亲与女儿的故事提到如此显要的位置的原因。小说正是以此为开端,展开了中美两国母与女之间爱恨情仇的纠葛之网。
  人们之所以特别重视《喜福会》,就是因为这种人类社会中最为重要的关系之——一母女关系,在小说中得到了生动而丰富的表达。其实,进入文明社会以后,人与人的关系,特别是家庭中人与人之间最为重要的几种关系,在谭恩美后来的几部小说中,都得到了非常独立而独特的表现,如母女关系、父女关系、夫妻关系、姐妹关系、朋友关系、同事关系,乃至族群关系、不同文化之间的关系,都可以在她的小说中找到奇特而鲜明的个案。她小说中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表现基本上是呈一种扩展的趋势,从母女关系开始并以母女关系为核心扩展开来,几乎涉及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这就说明,作为当代美国作家的谭恩美,的确是将人类的种种伦理关系作为自己关注与思考的重点,因而人与人之间的种种伦理关系成为其小说取材的重要领域:《通灵女孩》中所叙述的,主要是姐妹之间所发生的故事;《灶神之妻》中所叙述的,主要是夫妻之间所发生的故事;《接骨师之女》中所叙述的,主要是母女之间与姐妹之间所发生的故事;《拯救溺水鱼》中所叙述的,主要是族群之间所发生的故事.但是,无论以哪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所建构的故事,母女关系总是存在于后来的小说中,或者作为主题之一,或者是故事展开的一种背景与框架;只是在有的小说中不再是故事的核心。
  在谭恩美的第二部长篇小说《灶神之妻》中,小说讲述的主要是一个在中国上海出生的女性江雯丽,在受到日军发起的侵略战争的迫害的同时,更受到她的第一个丈夫文福迫害的故事。但是,其中也写到她与其母亲的关系、妹妹花生与其母亲的关系、她与她妹妹花生的关系;更重要的问题是,小说最外层的故事框架或者说总体框架,是她们在混乱中移民到了美国以后,江文妮(即江雯丽)与其在美国所生的女儿珍珠之间所发生的种种情感纠葛,如果没有文妮与其女儿的这种关系的存在,那整个故事也许就无法展开,即一半是从珍珠的角度并以她的口吻讲述的现在的故事,一半是从文妮的角度并以她的口吻讲述的过去的故事,那么就不会有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母女对话并达成和解的这样一种整体格局。这种格局其实就是从母女冲突到母女和解的格局。
  在其第三部长篇小说《通灵女孩》中,也存在奧利维亚与其亲生母亲之间的关系问题。她母亲一天到晚忙这忙那,给她的只是菲薄如纪念品的母爱.她的姐姐李邝虽然待她如自己的女儿一样,可她从来就没有体会到;当然,正如有的批评家所认为的那样,李邝与奥利维亚之间表面上是一种姐妹关系,其实质还是一种母女关系。所以我们认为母女关系虽然在这部小说中被转换成了姐妹关系,但母与女之间的故事框架还是存在的。
  在其第四部长篇小说《接骨师之女》中,主要的内容还是女儿露丝在长期不理解其母亲的情况下所发生的故事;最后,她通过母亲的手稿与唐先生的翻译以及向海伦姨妈的请教,才了解了母亲在中国的苦难经历,明白了她自小开始的与母亲之间所发生的种种事件,最后实现了最深的理解,并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共鸣。
  在其第五部长篇小说《拯救溺水鱼》里,也存在朱玛琳与其女儿埃斯米的母女关系,还有自小失去母亲的陈璧壁与她对亲生母亲及后母甜妈之间的种种关系。因为她的母亲在她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可以说她对自己的母亲没有一点印象,她不断地寻求母爱,以至于为此而突然死去。所以说母女关系也是这部小说的一个重要情节与发展线索。
  通过以上的描述,可以认为母女关系其实是谭恩美长篇小说的一个主要线索,是其人物故事展开的一个核心情节,也是其小说的一个最为核心的主题。正是这种故事情节与核心主题,集中体现了一个美国当代小说家对于人间存在的种种母女关系的探讨,作者将自己所经历的以及自己的家族中女性所经历的爱恨情仇、善恶对立与生死悲欢展现出来,并以此表达自己生动而丰富、独到而深刻的伦理理想。
  第一节 谭恩美长篇小说中母女关系的四种类型
  在谭恩美的长篇小说中,母女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只有一种冲突关系,而是存在多种多样的关系。从前有的学者认为,《喜福会》所写的就是中国母亲与美国女儿之间的冲突,并且认为这是隐喻中美两种文化的冲突,或者说是中国母亲与美国女儿各自对自我文化身份的寻求。这样的评断虽然有一定的道理,也可以在小说中找到相应的情节与描写来证明,然而,通过认真地研读小说,我认为并不完全是这样。小说中,在四对母女之间,的确是存在着各自的苦恼,有的时候还发生冲突,有的篇章也是以冲突为主线。但是,如果就此说《喜福会》的主题就只是母女之间的矛盾与冲突,是不太准确的。因此。我们要讨论的问题,在谭恩美的长篇小说中,究竟存在着哪几种母女关系,而这几种母女关系之间又形成了一种什么样的结构?这个论题涉及的作品,以《喜福会》为主,也包括其他四部长篇小说《灶神之妻》、《通灵女孩》、《接骨师之女》和《拯救溺水鱼》。
  我认为在谭恩美的长篇小说中,存在这样四种母女关系:母女的分离与寻找、母女的依恋与关爱、母女的困惑与冲突、母女的了解与和解,并且这四种母女关系,形成了一种相互依存与促进的主题结构。
  一、分离与寻找型
  从表层形态来看,《喜福会》中不存在母女之间分离与寻找的关系,因为除了吴精美的母亲刚刚去世之外,其他的母亲们都还在世。但这只是从外在形态而言,如果从情感与心理层面来说,母女之间的分离与寻找却是一种普遍的现象。让我们来看《喜福会》中的吴精美这样回忆她与其母亲之间所发生的曲折与复杂的关系:吴精美认为她们母女间已达到某种程度的默契,其实那只是一种表面现象,实际的情况却复杂得多:
  多年来我们就是这样心照不宣地沟通着,但今晚琳达姨的这番话再次提醒我,我们母女俩其实从来没有真正互相了解过,我们只是以自己的理解来彼此揣摩对方的意思;而且往往来自母亲的讯息是以减法的形式入我耳,而出自我的讯息则是以加法的形式传入母亲耳中……因此,我的“我会考虑”这句话到了母亲耳里,就增加了许多內容,以至她会跟琳达姨说我要回到学校去读博士学位。(《喜福会》,23)
  吴精美与她的母亲吴素云,虽然也有母女情深的时候,但自弹琴事件开始,母女之间一直存在问题;直到精美后来长大了,她的母亲因病而去世,还是没有能够消除这种种心理障碍,以至于她还在阿姨们面前说出了她对母亲了解不多的话。表面上看来,她与母亲之间的关系已经正常化了,其实在内心深处还是处于分离的状态。
展开
目录

引论
一、谭恩美:当代杰出的美国作家
二、谭恩美长篇小说主题的多重性
三、《喜福会》:谭恩美长篇小说的创作总纲
四、小说伦理思想的艺术现实
五、国内外研究综述
六、几个关键词与本书的创新
七、本书的研究方法

第一章 烦恼与忧伤:谭恩美长篇小说中的母女冲突
第一节 谭恩美长篇小说中母女关系的四种类型
一、分离与寻找型
二、依恋与关爱型
三、困惑与冲突型
四、了解与和解型
第二节 母女对立与冲突:《喜福会》的核心关系
一、四对母女:《喜福会》的主要人物关系
二、母女冲突的四个主要领域
三、母女冲突的四种运行方式
第三节 《接骨师之女》:母女冲突的集中与深化
一、露丝与茹灵之间的情感纠葛
二、茹灵与宝姨之间的情感纠葛
三、六次“自杀”事件:母女纠葛的极端化形态
第四节 《通灵女孩》:母女冲突的异态化
一、姐妹交替讲述自己的故事
二、奥利维亚对李邝姐姐的伤害
三、李邝姐姐的无怨无悔
四、无边的爱来自前世的姻缘
第五节 母女之间发生伦理冲突的五种差异
一、生活环境的差异
二、人生理想的差异
三、行为准则的差异
四、家族传统与个体观念的差异
五、择偶标准的差异

第二章 记忆与共鸣:谭恩美长篇小说中的母女和解
第一节 在记忆链接中实现的母女和解
一、《喜福会》中的母女和解走向
二、三代女性的历史连环:《喜福会》的母女关系图解
第二节 在寻找记忆中产生的情感共鸣
一、《接骨师之女》中三代母女的“情感合唱”
二、《接骨师之女》:家族记忆中的三重写作
第三节 缺失与变异:母爱的一种解读
一、《喜福会》:由母爱的缺失到母爱的变异
二、《灶神之妻》:由母爱的寻找到母爱的痛苦
三、《接骨师之女》:由母爱的未知到母爱的“痴迷”
第四节 超越个体与种族:姐妹关系的一种解读
一、“喜福会”:生的快乐与幸福
二、传播爱与美的福音的“育婴堂”
三、胡兰与杜姨婆:正义与勇毅的化身
四、姐妹情在母女和解中的意义

第三章 痛苦的记忆:谭恩美小说中的性爱纠结
第一节 《灶神之妻》:残酷无情的性虐待
一、江雯丽与文福的性关系:小说故事的核心内容
二、文福:自我中心主义的典型
三、文福对江雯丽:触目惊心的性虐待
第二节 《灶神之妻》与《接骨师之女》:性淫乱的恶果
一、《灶神之妻》中的性淫乱描写
二、《接骨师之女》中的乱伦后果
三、性淫乱描写的依据与伦理意义
四、《灶神之妻》:女性性知识的缺失
第三节 性的寻求与性的和谐
一、洪天余:性无能的一个样本
二、《接骨师之女》:性的欢愉
三、《接骨师之女》:对三对老人性寻求的肯定
四、作家笔下当代美国人的性寻找

第四章 恐惧的记忆:母女关系中的战争事件
第一节 《喜福会》:战争条件下的人生悲剧
一、桂林逃难事件的发生
二、世界史上少有的逃难奇观
三、“鱼”的象征
四、失去双胞胎的悔恨
五、战争阴影与母女关系
第二节 《灶神之妻》:两性对立与战争对决
一、江雯丽与文福:美与丑的对立
二、对五大战争事件的解读
三、两性与战争的双重结构
第三节 逃难中的痛苦与希望
一、跳上跳下的小孩意象
二、文福杀猪意象
三、雾中“红裙子”意象
四、“晾望星空”意象
五、“寻找剪刀”意象
第四节 《接骨师之女》:“育婴堂”与日军的对抗
一、女性眼中的“七七事变”
二、八路军的抗日斗争
三、日本兵打摔美国国旗事件
四、潘开京烈士被杀事件
五、北京人头骨失踪事件

结语
一、谭恩美长篇小说中的三个伦理维度
二、“和”的正向与反向
三、两种相反力量产生的伦理张力
四、“和”的阴界与阳间
五、“和”的东方与西方
六、以“和”为核心的伦理思想之价值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