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中所涉典故史事,往往又不像“漠漠水田飞白鹭”那么简单。像在各地都可看见的丰碑巨碣,下面常刻一大龟驮着。有点知识的人就会知道那不是龟,乃是龙王九子之一,叫品质,善能负重,故以它来驮碑。可是龙生九子,除它以外还有哪些,可就不好答了。明孝宗曾以此问李文正,文正答以:一螭吻,形似兽,性好望,所以用为屋顶兽头装饰;一蒲牢,形似龙,性好吼叫,所以用为钟纽;一狴犴,形似虎,有威
立,故立于狱门;一饕餮,好饮食,故用于鼎盘;一趴夏,性好水,故立于桥柱;一睚眦,性好杀,故用于刀环;一金猊,形似狮,性好烟火,故刻于香炉;一椒图,形似螺蚌,性好闲,故用为门铺首;一金吾,形似美人,首尾似鱼,有两翼,其性通灵,不寐,故用于锁钥。焦竑《玉堂丛语》卷一特载此事,可见并不易作答。但民间建筑上用这些东西却甚为普遍,其象征意义遂不容不知。
可是旅人的毛病,却在于不知就算了,并不深究;又或强不知以为知,不肯虚心下问,或访书求解。所以游山的人固然多,读过该地之山经、地志、草木状、花卉谱者可说绝少。
至于金石、人物、掌故、艺文、释道之详,谁也不甚了了。去玩时,既不可能带着书去,亦不可能预先晓得会看到些什么,会有什么难疑待考之处,有什么知识须要补充,故亦不知相关的书该有哪些。到了旅游地,则除了哄观光客的旅游介绍外,大抵也买不着什么真正值得参考的有用之书。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