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书到玩时方恨少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07078616
  • 作      者:
    龚鹏程著
  • 出 版 社 :
    黄山书社
  • 出版日期:
    2008
收藏
编辑推荐
  “工夫不在旅中,乃在于平时的涵茹积渐。””如今游大陆者,每年数百万人。但如果不懂宗教史、美术史、建筑史及音乐史,到底看什么呢?”——龚鹏程
  在《书到玩时方恨少》中,读者在欣赏他的旅游观之余,字里行间,也透露出作者的两岸情怀,同时也不免忧心台湾原先在文化艺术上的优势,已渐渐地丧失。他说,台湾最以为成就的民主,大陆却并不苟同;而“台湾钱,淹脚目”,近年来大陆沿海及重点城市的经济发展,他们也不觉得了。早些年影响大陆甚深的台湾流行文化,现在大陆的发展,已经赶上了。
展开
作者简介
  龚鹏程,江西吉安县人,1956年生于台湾。“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研究所博士。曾任台湾淡江大学中文系教授及系所主任、文学院院长,佛光大学校长等职。现任北京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并于北京大学、四川大学等校客座教授。
展开
内容介绍
  旅中所涉典故史事,往往又不像“漠漠水田飞白鹭”那么简单。像在各地都可看见的丰碑巨碣,下面常刻一大龟驮着。有点知识的人就会知道那不是龟,乃是龙王九子之一,叫品质,善能负重,故以它来驮碑。可是龙生九子,除它以外还有哪些,可就不好答了。明孝宗曾以此问李文正,文正答以:一螭吻,形似兽,性好望,所以用为屋顶兽头装饰;一蒲牢,形似龙,性好吼叫,所以用为钟纽;一狴犴,形似虎,有威
  立,故立于狱门;一饕餮,好饮食,故用于鼎盘;一趴夏,性好水,故立于桥柱;一睚眦,性好杀,故用于刀环;一金猊,形似狮,性好烟火,故刻于香炉;一椒图,形似螺蚌,性好闲,故用为门铺首;一金吾,形似美人,首尾似鱼,有两翼,其性通灵,不寐,故用于锁钥。焦竑《玉堂丛语》卷一特载此事,可见并不易作答。但民间建筑上用这些东西却甚为普遍,其象征意义遂不容不知。
  可是旅人的毛病,却在于不知就算了,并不深究;又或强不知以为知,不肯虚心下问,或访书求解。所以游山的人固然多,读过该地之山经、地志、草木状、花卉谱者可说绝少。
  至于金石、人物、掌故、艺文、释道之详,谁也不甚了了。去玩时,既不可能带着书去,亦不可能预先晓得会看到些什么,会有什么难疑待考之处,有什么知识须要补充,故亦不知相关的书该有哪些。到了旅游地,则除了哄观光客的旅游介绍外,大抵也买不着什么真正值得参考的有用之书。
展开
精彩书摘
  淘宝
  目前赴北京旅游的人,很少不去潘家园逛逛,淘买些古董文物,试试自己的眼力和手气。市里类似潘家园的文物古玩市场也越来越多,各有特色。你重古董,我就发展奇石;你售器物,我则兼营花鸟。门道不一,客源便也不甚重叠。当然,重叠也无妨,去潘家园逛的人,往往也还是会再去琉璃厂、大钟寺等处瞧瞧的。
  “改革开放”以来,各城市古物市场勃兴,实已为大陆一大特色。昔年只有少数文化人及玩家才会问津的这个领域,现在早已介入一般市民生活。外地旅客在各地寻宝、文物商人下乡采购、政府文博单位四出征集、阔起来的人想润泽一下生活,都促使民众提高了文物意识。家里翻出些旧碗破床,拿出去,说不定就贵如秦砖汉瓦;偶尔在街旁地摊子上捡拾回来一两册脏书烂纸,也可能遇上懂行的,说你得着的竟是宋画明椠哩。
  这奇异的“遭遇感”或心理预期,愈发刺激了文物市场的壮大,以致于几乎每个城市都有古玩市场,都有拍卖会,都有文物收藏者、爱好者组成的协会,有些还发行报纸呢!搞得更大的,则像山东收藏家协会、山东国立拍卖公司、《收藏》杂志、景鸿堂艺术品公司,十一月下旬即与山东大学美术考古所、上海《社会科学报》在济南召开“国内民间元青花收藏展研讨会”。要争取的,不是旅游团的青睐,而是国际专家同
  行、甚至工艺史上的肯定了。
  话虽如此,我却以为整个鉴赏水准或品味是在下降的。据明顾起元《客座赘语》卷八说:“赏鉴家以古法书名画真迹为第一,石刻次之,三代之鼎彝尊晷又次之,汉玉杯玦之类又次之。宋之玉器又次之,窑之柴、汝、官、哥、定及明之宣窑成化窑又次之,永乐窑嘉靖窑又次之。”这是明朝读书人的品味。到了清朝,新增了雕漆、景泰蓝、地毯、花灯、木雕等,品类渐杂。到民国,《旧京文物略》则说:“古玩商店,以瓷器为大宗,金石书画次之,瓦器木器又次之。玉器店以珠宝玉器为主,玛瑙、翡翠、珊瑚、水晶等属之。”跟明朝人相比,当时之鉴赏,乃是品玩文化,后来的人便越来越趋于玩.物,故工艺逐渐高于文艺,器物本身的贵贱又重于工艺。’珠宝玉器、珊瑚玛瑙的赏玩,只要看品相、色泽、大小做工便可,工艺只是略有些讲究而已。木雕牙雕铜雕刻骨刻瓷,本身材料不值钱,所以就比较重视工艺,而诸艺又皆是今不如古,故以旧器为贵。漆雕,从前辄以朱砂和人漆中,现在也无此艺。景泰蓝,原称大食窑,出于西方,明景泰年间所制,已不易得,清康乾问所做,便足珍视矣。这些旧东西,就更需要点考年代、论技艺的知识。不同的作坊、不同的年份、不同的产地、不同的流派、不同的匠师制作,其价值与价格自然也就颇有差异。因此看这些工艺品,便须有不同于看珍珠玛瑙的眼力。
  像元青花,二十年代英国华裔文物商曾携一对青花云龙象耳瓶到北京求售,此瓶原供奉北京智化寺,一件记有铭文六十二字,云系至元十一年制。但当时琉璃厂的老师傅们鉴定,认为元代没有青花,故此瓶最终流人海外,现存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嗣后经霍布森、波普等人著文考证,学界才逐渐知道青花瓷在元朝已然流行。这就是眼力不及的憾事了。今年,我在徐州参观一博物馆,介绍者仍向我说:青花是明代创制的,因为它使用苏麻尼青,这种波斯颜料乃是郑和下西洋才带回来的。介绍者会这么说,当然是由书本子上看来的,可是这不知是何专家写的书,居然孤陋至此,不晓得元青花现已不知有多少,扬州唐城遗迹还掘出过青花残片呢!青花固然用的是苏麻尼青,但中国与波斯的交往可不需晚到郑和时期呀!
  故所谓眼力,其实就是知识。鉴定珠宝真假,固需知识;工艺之鉴赏,则更有超乎真假以外者。至于钟鼎尊彝、金石字画,所需知识尤多。平时古玩商造假,造工艺品容易,造文艺字画困难,所以制作者亦有系统、各成流派。
  如北京造、河南造、苏州造等等。北京造从前多集中在地安门一带,故又名后门造,以仿宫廷画家为主。绢本、工笔重彩、大幅,外加黄绫,矩牙俱全、套边包首、赭色签条、轴头用牛角象牙,或缀以宝石,上面还要钤乾隆嘉庆玺宝。琉璃厂的,则以小幅镜心或册页为主,册页亦多用紫檀红木镶边。河南造就不同,以棉纸或蜡笺粉笺为主,并经染旧揉折。湖南造则以板绫花绫为主,染色做旧。扬州造多半为水墨纸本,以仿石涛八怪为主。苏州造乃以绢仿唐宋名家为多。凡此之类,无论字画、装裱工艺其实都十分可观。
  作伪者精研各种技法,亦有非寻常谈艺者所能及之处。例如郑板桥字,我早年学l临过一阵,总不得要领。后逢擅仿作者,才知郑用的是狼毫肥型笔,笔硬,但吸墨量大,所以下笔时刚柔并济,提按之间,非我辈用羊毫所能到。吴昌硕则是用羊毫,然他用笔习惯特殊,用毕后常只略洗而已,故每每余墨干结,要再用时,就径自用牙齿把干结之处咬开,所以笔如扫帚,虽柔韧而有刷劲,其诗云:“笔毫秃如垩墙扫,圈花颗颗明珠圆”即指此。这是笔。
  纸张方面,古人写意画多用竹硾纸,是在生宣上用豆浆水刷上去蒸薰而成的,发墨效果较好。但赵之谦早年画工笔花卉却用竹硾纸,晚年才用生宣。钤印方面,旧说董其昌的绘画从不署名其昌,他的字则从不署名玄宰,所以有“画无其昌,字无玄宰”之诀。但董氏精品画卷却可能落楷书款其昌,而不钤印章。
  至于书画若钤八宝印泥,则一定是乾隆以后的东西。早期印泥是用蓖麻油和朱砂或膘朱加丝棉捶制而成的,所以印章边上会渗一团油。若是水印泥或是蜜印泥,则会比较厚或较模糊。绢,则明代多用粗绢或双丝绢,清朝才用细密绢……凡此等等,都非一般学字练画或谈艺者所能知。技法、材料方面,鉴别书画已然如此深奥,其它涉及文史知识、历史掌故、风格判断、授受源流的地方,当然更是学问无穷。没这些知识、没这些学问,去古董市场淘宝,其实就只是去耍宝而已。除了送钱给别人,弄一堆破铜烂铁回来还自以为捡了便宜之外,更要让人家在背后笑破了肚皮哩!
  妈祖的灵荫
  清朝的南洋舰队与北洋舰队,都在船上拜关公。这并不奇怪,关公是战神,且是满人最崇拜的神,奉祀他在船上,可说十分自然。
  但一般海舶却甚少拜关公,大抵都拜妈祖。台湾各地妈祖崇拜如此之盛,就因她是海上保护神的缘故。凡港口,大抵都有妈祖庙。
  如今妈祖信仰推陈出新,不但传统的分香分灵与企业化经营挂钩,分香之庙宇宛如连锁分店,各处妈祖庙亦各创其品牌,或黑面或粉面,或金身或香樟。或者渡海去莆田祖庙参香,或迎来新神像,或将妈祖称为海峡和平女神,或举办回銮仪式。有时更热心推动两岸宗教直航,敲锣打鼓乘船出海,惊动府院高层,咸来疏导。每年大甲镇澜宫妈祖绕境,数十万信~众随銮,亦蔚为大观。相信只要在台湾待过的人,没有人不感受到妈祖信仰的热力。
  可是台湾人常以此为台湾之特色,认为是闽南文化之渊源,和唐山过台湾之特殊历史因缘,才造就这般妈祖热。妈祖信仰与地方本土文化更是不可分的。殊不知妈祖信仰遍布中国海滨,非台湾一地之特产。东南亚华人地区,大概也都拜妈祖。
  最著名的,就是澳门。澳门之洋文名称便是由“妈阁”音转而来,妈祖阁是澳门最重要的古迹,也是澳门的象征。如今在妈祖阁前面建了海洋博物馆,又在其望洋山上塑立了一座巨大的妈祖像,准备推广妈祖文化节、妈祖文化年,企图整合各地,重建一妈祖文化圈。
  所谓妈祖文化圈,是类比儒家文化圈、佛教文化圈而说的。这个圈子,虽然比儒家佛教小些,但也涵盖着亚洲大陆边缘各地区,形成一条链状的分布,以台湾、福建、澳门为中心,向北、向南延伸,凡华人所届之处,咸为此一信仰所覆盖,直到接近印度洋的马来西亚、槟城、泰国等地。
  而妈祖文化带(它比较像带,不像圈)最不为台湾民众所知者,乃是它向北传播的部分。妈祖信仰,原是海神崇拜,并非闽南一带独有之信仰,所以她与保生大帝、临水夫人、开漳圣王、三山国王等漳州泉州人的信仰都不一样。那些,均属于地域神祗,或与族群有关,妈祖则不是。闽南人习惯把妈祖与保生大帝的神格相拟,并造了些传说,说她们如何喝醋斗法啦、妈祖生日保生大帝就降雨淋湿她的妆啦,其实这是把妈祖说小了。妈祖并非莆田地方性神祗,其崇奉既不限于莆田人,亦不限于福建人。它向北的传播,就广及天津、烟台、大连。
  天津的天后宫,就在文物街边上。烟台的天后宫则为福建会馆。前者建筑为北方风格,后者却是泉州性格。泉州的闽南建筑,除土木建筑、施以彩绘栋梁外,最重要的是石料。烟台这座天后宫,所有用石,如盘龙石柱、石础、石狮、石鼓以至普通的方石,均由泉州运来。泉州的石材甚为特殊,号称“泉州白”,用这样的建材,建一座闽南式的庙,在烟台这个地方,当然非常有特色。
  泉州式建筑还有个特征,即在山门的四边又梁上,加了四组阿拉伯木雕。泉州在宋代乃世界第一大港,与阿拉伯世界关系尤为密切,许多泉州人是阿拉伯人波斯人之后裔,至今在泉州附近发现的碑刻墓葬还有好几百处,故木雕上做此装饰,既显地方特点,又暗示妈祖庙正是与航海交通有关的。而且,此中尚有学界迄今难解的谜在。什么谜呢?那就是妈祖的来历。据莆田地方志说,妈祖俗名林默娘,少年时因感父亲出海
  未归,殉身济渡,在海上屡显神迹,获政府旌封为天妃天后云云。可是这样的记载究竟有多少史实成分实在难说,且另有其它不少的记载,如《温州府志》就说妈祖乃温州人,为北宋著名神霄派道士林灵素之女。友人蔡相辉则考证谓妈祖与摩尼教有关。也许是像金庸写《倚天屠龙记》中描述的波斯明教圣女小昭那样的少女,后来转变为神祗信仰的。烟台天后宫山门上的阿拉伯木雕,或许透露着这曲折的异域消息呢!
  我于二十余年前曾协助友人林明峪编《妈祖传说》,对妈祖做过些研究。我觉得妈祖未必定属莆田或温州某地人士,她可能是海神崇拜的一支。中国的水神有男性的河伯、女性的湘妃湘夫人。但那是河神,海神则主要是女的,以妈祖和观音为两大宗。
  观音虽是佛教的菩萨,但在中国,观音信仰其实与原来佛教的观音,在型态和内涵上均有了极大的变异。不但由男身变为女身,且为水神之神格所替换。因此观音的道场在浙江普陀山的茫茫大海中,鱼篮观音,或脚踏波涛手持杨柳之形象也显示了她为一水神。观音跟妈祖之神格也可相通、互换。民间利用观音有三十二应身的传说来解释,云妈祖系观音的化身之一,就是这个道理。至于摩尼教,本是舶海而来,若其护教圣女转换为保护航海人的神祗,也不是没有可能的。但不管妈祖之来历如何,在宋元迄今这一千年,她毕竟是海上最重要的庇护者,海人感其神灵,祈福铭恩,已不暇追问其来历了。青岛、天津、烟台、澳门、新加坡、马来西亚,各地的妈祖膜拜者,心情大抵相似,也不太会管妈祖是哪里人。烟台那个原本唤作福建会馆的天后宫,现已辟为烟台博物馆,布置有妈祖文化陈列室,与“胶东原始时代”、“烟台历史文物”各陈列室一样,印证着胶东海域的发展。妈祖,这时便不再属于福建,她也属于山东文化的一部分了。在其它地方,情况或许也类似吧,澳门欲以妈祖文化绾合东亚,其用心殆亦如是。
  只不知,拜拜妈祖的台湾人,在整个妈祖文化带间,能扮演什么角色,起什么作用?
  离馆春深
  我国皇家林园,本来均属离宫性质,即使是蒋介石父子,在台也还有二十处行馆。名为“离宫”、“行馆”,就是政事之暇,去这些山水佳处休憩度假之意。是远离政务中枢、偶尔行在之地,故才名为行馆、名为离宫。避暑山庄,顾名思义,亦属此类,讲明了是来此避暑的。此与唐都长安,春间苦寒,故避居于西苑,俾得挈爱妃“春寒赐浴华清池”,异代同撰,同一机杼。
  话虽如此,同中有异,不可不辨。
  清朝政务中枢,在都城、在宫殿。离宫则为圆明园、颐和园、畅春园、避暑山庄等处。这在体制上是与历朝相同的。可是与历代不同者是:由实际政事推行运作看,恰好要颠倒过来。清代诸帝,其实长年住在离宫,只有岁暮才回紫禁城过冬;因此政务中心实在离宫而不在紫禁城内。皇帝常居离宫,紫禁城仅供举行仪礼之用。这是许多人所不晓得的。康熙二十八年游江南,因喜欢江南景致,命吴人叶陶,将明人李伟的别业改修,建为畅春园。三十一年又将玉泉山澄心园改为静明园,并另建香山避暑行馆。四十六年更造圆明园。厥后,康熙本人多住畅春园,雍正多在圆明园,乾隆扩建圆明园后也多住在该处。所以康熙崩在畅春园,雍正崩于圆明园,乾隆因返京度岁,才得以寿终内廷。离宫作为实际的政治中枢,是非常明显的。
  日常看戏,凡演康雍乾时代,场景都放在紫禁城,皇帝高坐“正大光明”匾下,与群臣议论政事,殊不知这是罕见的。日常朝会及大臣侍直,其实多在上述林园中。
  亦因如此,涉及清史上的许多大事,才会陆续发生于离宫。康熙四十九年废太子,就是因太子允礽在康熙于热河行馆时,涉嫌谋弑。后命将允礽执回京师圈禁,其附从者遣戍盛京。六十一年十月,康熙又去南苑行馆。染病,十一月七日返畅春园,雍正随即至畅春园护驾问安。十一月十三,康熙崩,隆科多口述遗命,由雍正继统。这是个大疑案,世称“雍正夺嫡”。当时鼓动反清复明的曾静,出版一本《大义觉迷录》,说雍正有弑父、逼母、杀兄、屠弟诸大罪,“弑父”就指此事。传说是其病原无大碍,喝了雍正所进一碗人参汤就宾天了。而临终传位,则仅凭隆科多所述末命。坊问演剧,都说康熙遗诏有密匣藏于太和殿正大光明匾后,雍正潜改“传位十四皇子”为“于四皇子”。其实整件事发生于畅春园,不在紫禁城;当时也全凭雍正与隆科多口头所述的“末命”,并无确诏.自然更没有什么匾呀匣呀的了。
  要知道这一段,才能明白为何雍正继位,虽有争议,而其他诸皇子竞措手不及,无力反抗。当时康熙只是病,并未觉得是病危,因此皇子多不在榻前。等到康熙忽然崩殂,雍正迅即继了位,诸王才大惊失色。孟心史先生《清世宗入承大统考》引隆科多语,谓隆回京去布置时,在西直门大街上碰到果亲王,隆告诉他雍正已即位的消息,他大吃一惊,“神色乖张,有类疯狂”,可见一斑。待诸王想有所行动时,京城却早
  已戒严了(《永宪录》载:康熙崩后,“次日至庚子,九门皆未启”,可见竞关闭了六天),当然也就只能徒呼负负了。这是由雍正夺嫡这一方面说。但雍正居藩时,在海甸和热河都已获有赐园,即在避暑山庄以北的狮子山(名为狮子园)和在海甸的圆明园。这是康熙诸子中少有的待遇,要说这是康熙早有传位之意,也未尝不可。总之,疑案就是疑案,诸家考辨迄今,仍无定论,未来陈水扁挨枪击一事,恐怕也会是如此。
  雍正之后,乾隆也有疑案,疑什么?传说乾隆乃汉人,是海宁陈阁老的二子,被雍正抱换了。金庸小说《书剑江山》就曾以此敷演故事,足征传说之广。
  这件疑案也与园林有关。原来乾隆的生母是避暑山庄的汉人宫女,乾隆即生于避暑山庄旁狮子园中一处草舍马厩中。故管世铭《卮跸秋猕纪事诗》云:“庆善祥开华渚虹,降生犹忆旧时宫。年年讳日行香去,狮子园边感圣衷。”自注:“狮子园为皇上降生之地,常于宪庙忌辰驻临。”李翰祥编导《乾隆下江南》影片时,将乾隆出生地安在木兰围场附近的草房,且说其母系看守围场的归旗汉人,也都不对。允扔谋逆、雍正夺嫡、乾隆出生,都是清史上的大事,另一事更大,关涉我中华民族之盛衰。那就是乾隆在避暑山庄接见英国使臣马嘎尔尼。马嘎尔尼拒行跪拜之礼,造成“礼仪之争”。中国与整个西方的关系,以此为分水岭,影响深远,中国渐次闭关,而西方谋我日亟。
  终于,道光二十二年中英鸦片战争起,中国订了第一个城下之盟。接着英法又在广州起衅,咸丰八年并挥兵北上,迫我订了《天津条约》。十年,再陷塘沽,进逼北京。咸丰乃避走承德,留恭亲王在京周旋。但议和不利,联军竞破北京,焚掠圆明园。清廷乞和,订了《北京条约》。
  圆明园被焚,乃是世界史上的大事。清史上,此时也恰好另逢一关键大事。咸丰避到避暑山庄以后,感愤异常,次年就驾崩了。遗命肃顺等八人受顾命辅佐幼主,纪年“祺祥”。王闿运后来曾写了《录祺祥故事》一文,其《独行谣》则说:“祖制重顾命,姜姒不佐周,谁与同道彰?翻怪垂帘疏。不能召亲贤,自刎据天图。戮之费一纸,曾不惊殿芦。祺祥改同治,御坐屏玻璃。”这,是在讲什么呢?
  咸丰死,太子即位,皇后慈安自然成了皇太后。可是太子的生母却是懿贵妃,也就是慈禧。慈禧本是贵妃,但母以子贵,遂也并称皇太后,形成两宫并主的局面。可是此时肃顺等人才握有实权。慈禧遂趁大局未定之际,暗中派人联络了正在与英法折冲樽俎的恭亲王奕诉,一举击溃了肃顺。王氏诗惜肃顺不能广召亲贤,以致为慈禧所戮,即指此。杀了肃顺以后。两宫垂帘听政,内以慈禧为主,外用恭亲王以定朝局的架构形成,便是所谓的“祺祥改同治”,年号变成同治了。
  此一役,关系着慈禧未来在政坛上的命运,同治光绪二朝之事,皆由此而定,而亦发生于避暑山庄中。慈禧与老谋深算的权臣肃顺交手,精彩可述者甚多,史称“辛酉政变”,其重要性自不待言。
  辛酉政变,是慈禧崛起之机。囚光绪于瀛台,终至帝亡而己亦亡,则是慈禧的终局。瀛台也在紫禁城外,旧名南台,其南为南海。台三面临水,奇石森立,花木蓊郁,有涵光殿、香展殿、迎熏亭等,也是离宫之一。
  凡此,可见清代大事多发生于离馆林园。此非但于世界上属于异数,也根本逆转了林园的定义,颠倒了宫廷跟避暑养静的园林之区分。昔人云:“钟鼎山林,各有天性”,或说“身居江湖之远,心在魏阙之上”,都把山林江湖跟宫阙钟鼎对比着说。谁知此固为一般人的常情,在帝王家却未必。山林湖泊、亭台楼阁的园林,反而才常是真正的朝廷政务枢密之所。令我们现在来游园子的人,看着这些湖山林苑,视线也不觉模糊了起来,愈来愈看不清楚了呀!
  ……
展开
目录
启程:书到玩时方恨少
行旅之一:孤独的眼睛
淘宝
妈祖的灵荫
离馆春深
守护遗迹
园之艺
名人故居
关公画墨竹
旅行者的美德
博物志
看东看西
啤酒花的岁月
思春
辉煌的北京?
戏服
南洋·山东·葡萄酒
光荣与屈辱
佛音
正定大菩萨
秦始皇与孟姜女
孤独的眼睛
自由的翅膀
行旅之二:东看西看
欧洲新区?
雄秀
和平帝国的城楼

老店的历史
神圣性美感
大汗的园林
大学
山坳上的国家
紫禁城的风华
齐东野语
悲伤的铁路
阴阳界
城镇沧桑
长城的故事
那山那泉那海
古城
孔庙读碑记
孔庙
保定大裂瓜
飞骑穷途
驿站:旅行者的哀伤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