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朋友家的屋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11017250
  • 作      者:
    韩沪麟著
  • 出 版 社 :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8
收藏
作者简介
    韩沪麟,一九三九年生于上海,一九六四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西语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译林出版社编审。曾获法国文化部颁发的“文艺骑士勋章”。出版译著《约翰·克利斯朵夫》、《高老头》、《花轿泪》、《巴尔扎克情史》、《千面人——萨特》、《我的病人弗洛伊德》等。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分“生活点滴”“工作随记”两辑,作者上大学学法文,做老师、当口译,从事长达二十余年的编辑工作,基本上都离不开法文,业余时间也主要用来翻译法国文学作品,本书是作者多年来从事编辑工作中一些与编辑、翻译有关的文字及生活上的随感实录。
展开
精彩书摘
    姑妈:<br>    姑妈其实不是我的姑妈,而是我妹夫的姑妈。她长年住在我妹妹家,我出差上海则也住在妹妹家,与她一年总要见上几回面,于是我跟妹妹叫她“姑妈”,她则跟妹妹叫我“大哥”。<br>    姑妈今年八十八岁了,她大概是七十岁那年从内地前往上海的妹妹家照顾我的小外甥的,因为妹妹到美国伴读去了,于是我在上海期间,就与姑妈厮守,由她作为主人照顾我的生活起居,我们就这样熟悉了。所谓熟悉也只是一种“默契”,因为她那一口方言我很难听懂,而我要让她听懂我的话也很费劲,因此通常情况下是她说她的,我说我的,连猜带蒙,彼此都装出听懂的样子。我俩从未认真交谈过,因此我除了从妹妹口中得知她早年守寡、无子女而外便一无所知了。<br>    我与姑妈早晨必互道早安,“大哥早”、“姑妈早”之后便各干各的去了,我如那顿饭不在家吃,就打一声招呼,其他时间只管按时下厨房吃饭,桌上必已摆上可口而实惠的饭菜了。姑妈年迈,手脚不便,只身带我的外甥支撑一个家,里里外外忙,多早到晚不得闲。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她在阳台上拣菜,显得那么安详平和,还有就是夜深人静时,从她下榻的小屋会传出几声叹息。<br>    姑妈从不听广播,不看书也不看电视,她似乎把全部精力全部乐趣都倾注在我的外甥身上了,“爱屋及乌”,因此我也受到她无微不至的关怀。哪天天阴,她又会在我出门前默默地把雨披放在厨房的桌子上。
展开
目录
书前小记<br>第一辑 生活点滴<br>姑妈<br>多多<br>文人的味儿<br>新加坡见闻<br>东西文化差异一瞥<br>停滞的巴黎<br>在巴黎吃蚌<br>法国国庆节<br>加布尔之行<br>庐山的一座教堂<br>饮茶记<br>夜宿泸沽湖畔<br>从PK说起<br>猫的问题<br>守门员<br>美国不新鲜<br>不要太“潇洒”<br>对比三则<br>何谓真爱<br>懒得离婚<br>漫谈“开心”<br>老师<br>好玩就玩——小记爱书人董宁文<br>收废品的老头<br>恋旧<br>阿兰·博斯凯和他的夫人<br>职业乞丐<br>小白<br>送猫记<br>一家拉面店<br>老年梦呓<br>避俗难于上青天<br>往事如烟<br>巴黎点滴<br>同学阿忠<br>噪音<br>博斯凯夫人<br>怀念阿兰·博斯凯<br>伊夫堡记行<br>摩纳哥之行<br>巴黎的一天<br>贡布雷之行<br>巴黎学生公寓<br>忆中的巴黎<br>看外国人吵架<br>巴黎的咖啡馆<br>红颜多薄命——记法国女作家弗洛朗丝<br>法国人的浪漫<br>广州记吃<br>与孤独为敌<br>弟弟<br>交友之道<br>做一个快乐的人<br>儿子<br>大妹要回国了<br>床上打滚<br>一对老夫妇<br>离婚之后<br>赠书<br>老家的那条弄堂<br>老同学<br>那个安徽小姑娘<br>一对虎皮鸟<br>姆妈是“江北人”<br>照片<br>好人一生平安<br>“文化沙漠”一报人——香港《大公报》编辑马文通素描<br>季羡林,我精神上的“老祖”<br>官场上的文人——法国作家马拜素描<br>第二辑 工作随记<br>朋友家的屋顶<br>蒙田现象<br>解析“自由情侣”:萨特和波伏瓦<br>伟大的天才平庸的灵魂 ——《巴尔扎克情史》读后<br>左拉的《爱情一叶》<br>纯文学的典范:《林中阳台》<br>为“布尔乔亚”正名<br>法国女作家多米妮克·西戈<br>新小说的特征——感觉<br>《自由小姐》的宣言<br>《危险的关系》实在危险<br>都德的“磨坊”<br>复译问题<br>详述《高老头》<br>法国小说重“虚”轻“实”<br>关于《情感教育》<br>《昆虫记》属于文学<br>孪生姐妹命运各异<br>缪塞有点虚伪<br>青少年活生生的教科书——推荐《苦儿流浪记》<br>千面一人——萨特<br>为雨果降温——浅谈雨果、巴尔扎克、大仲马<br>文学翻译批评该总体把握<br>罗曼·罗兰和他的《约翰·克利斯朵夫》<br>一部不可多得的好书——巴尔扎克的《幽谷百合》<br>心理小说大师拉法耶特夫人<br>我读普鲁斯特<br>关于莫泊桑的《温泉》<br>西姆农:回避不了的作家<br>一篇不负责任的短评<br>加缪的“零度风格”<br>深入加缪的密钥<br>法国新小说派的旗手——阿兰·罗伯-格里叶<br>一本法国味十足的书<br>纪德的《伪币制造者》<br>萨罗特的《天象仪》<br>翻译趣谈<br>编余琐谈<br>也谈名著复译<br>读蒙田:“生活即思想”<br>一本奇书——《我的病人弗洛伊德》代译序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