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老底子的事体.第二集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208076747
  • 作      者:
    钱民权著
  • 出 版 社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8
收藏
编辑推荐
    《老底子的事体(第2集)》作者是沪上独树一帜的收藏家钱民权,书中记录了他在收藏过程中的串串记忆,也是他对以往生活中的平凡故事和点点滴滴的感受的记录。这些已经被岁月抖落的往事,不仅是作者人生的印痕,而且也是一代人生活的缩影。虽然年轻一代的我们对那些往事无从经历,但书中所叙之事鲜如活水,令人陶醉,也令人留恋。
展开
作者简介
    钱民权,祖籍江苏张家港,1951年6月生于昆明。毕业于复旦大学法律系。1968年下乡插队落户,1974年上调回城。曾任上海县交通局党委宣传干事、上海县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委员会办公室主任、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综合处主任科员、上海市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法制监督处副处长、上海市行政法制研究所副所长。现任Intertek IES副总裁,兼任上海仲裁委员会仲裁员、上海师范大学法政学院教授、上海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上海市收藏协会会员。曾编写高等院校教材《行政法总论》、《办公室实务与技能》,编著《上海乡村民俗用品集萃》。参与调研和编写的《上海市行政执法机关执法基本情况》获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奖。业余爱好民间收藏,1999年5月举办的“钱民权乡村民俗用品收藏展”被评为上海市十大收藏展之一。
展开
内容介绍
    《老底子的事体(第2集)》作者钱民权是上海有名的业余收藏家,书中叙述了他在这几十年来的趣事。书中的文章都不长,有的还很短,但涉及的都是作者自己经历的事和熟悉的人。阅读本书,你可以读到作者幼年时的童趣、少年时的梦幻、青年时的磨炼、中年时的拼搏,而这些往事也正如作者所说的:“都铭刻在我记忆的深处,清晰得犹如昨天刚刚发生的那样。此时此刻,我才感觉人生的短暂、时间的珍贵、往事的甜蜜。”
展开
精彩书摘
    街上流行军装<br>  在服饰千姿百态、风情万种的今天,有一种已经消失的服装十分令我们这一代人怀念,那就是当年的军装。<br>  在长达十年的“文化大革命”时期,最流行、最抢眼的服装当属军装了。我进中学的第二年,“文化大革命”风起云涌。一批青年学生身着军装,套上红卫兵袖章,在校内校外冲冲杀杀,很革命的样子。有人甚至全副武装,穿了军装,还戴军帽、佩帽徽、挎军包,唯独少了两片领章。“文革”开始之初,先是一场“破四旧,立四新”的革命行动。记得“四旧”中包括“三包一尖”(发型大包头、裤子包臀部、裤脚管包小腿,加上尖头皮鞋),大批革命小将走上街头,对“三包一尖”采取革命行动。人们经受了大破“四旧”的冲击后,穿衣戴帽小心谨慎,犯不着涉及“奇装异服”而受到批判。<br>  青年学生是穿军装的主流,后来逐步扩展、升温,各行各业、各个阶层、各年龄层次的男人、女人都纷纷仿效,连小菜场旁边卖葱姜大蒜的老汉也身着军装,看上去很精神。在那个疯狂的年代,人们的心已经被“文化大革命”的热浪激得红红火火的,而身着军装似乎表示对这场革命的一种美好憧憬。<br>  ……
展开
目录
自序<br>“假领头”情结<br>街上流行军装<br>三林塘的土布<br>鞋子情怀<br>说伞<br>关于手表<br>猪年说猪<br>过年蒸糕思乡情<br>吃泡饭<br>山芋情结<br>吃的咏叹<br>西瓜行情<br>上海水蜜桃为天下冠<br>粮票的故事<br>户籍史话<br>老宅抒怀<br>旧街老虎灶<br>老虎窗咏怀<br>弄堂口的皮匠摊<br>犀檐下的灶披问<br>行灶烟火<br>火油炉的火红年代<br>说灯<br>箍桶<br>说马桶<br>汰浴的苦恼<br>“三十六只脚”<br>“三五牌”台钟<br>拍照<br>电视梦<br>露天电影<br>家里那辆“老坦克”<br>街头送药工<br>招贴杂议<br>茶摊及其他<br>马路菜场印象<br>市井吆喝声<br>七宝古镇的神韵<br>农家婚俗趣谈<br>开河<br>割麦<br>说井<br>水车<br>农家竹园<br>农家客堂韵味<br>乡河忆旧<br>网船渔歌<br>乡村下伸店<br>轻罗小扇扑流萤<br>老房子里的猫<br>回来吧,燕子<br>可笑的口号<br>伤感“海外关系”<br>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