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缺商场还是缺万木草堂”?
也许无人可以说得清,大规模的旧城改造,到底是一幕喜剧,还是悲剧。对于急欲旧貌换新颜的政府官员,还有那些一心要大展鸿图的建筑师、开发商来说,洪水般的大规模改造计划,总是令人热血沸腾,心驰神往的。在破旧立新的革命中,“保护传统”往往被人们有意无意地遗忘掉了。
从1982年国务院公布广州市为历史文化名城,至1998年市政府颁布第一部对城市紫线的保护法规《广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其间相隔16年之久。至2001年市政府公布广州市第一批历史文化保护区名单时,老城区已被拆得七零八落。尽管政府保证会妥善安排搬迁中山路上的老字号商店,但事实上,几乎没有一家老字号在搬迁后能获得新生,它们的处境只会更加恶劣,经营更加困难。
只争朝夕的房地产开发商们,可不管老字号的命运如何,已经抢先进驻,各施各法,大破大立。中山路的命运,其实早已注定。l991年夏季,中山二路执信路13至东川路口,长566米路段,率先进行扩宽工程,从原来的14米扩至36米。l993年12月28日,广州地铁一号线正式破土动工。随着地铁一号线在中山路的站场和上盖物业开始兴建,路面也同时进行全线拓宽。大拆大建的风暴,终于全面降临了。
市建设委员会副主任邓汉英在第十届市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上宣布,“在建设地铁的同时,按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新格局对广州老城区进行大规模的改造”。政府一声令下,把地铁沿线工程建设用地拆迁安置任务,分解给所属区和市的有关部、委、办、局,限期完成。1994年5月6日分别签署拆迁安置承包责任状。
在广州因地铁建设而出现的3000多个工地里,中山路的拆建,也许最震撼人心了。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