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者的诞生
很久很久以前,在今天被指称为中国的这块土地上(尤其是地处黄河流域的中原一带),即使是每一个庶民、黔首或小人,都能依靠某种特定的、神秘的法术上达天庭,听取上天的旨意,进而安排自己的生活,管理自己的命运。聪明的圣人颛顼很快就意识到这种自我管理学带来的严重危害性,于是命令羲和(即重黎)独掌“天地四时之官”,砍去了普通人与上天自由交流的路径,堵塞了庶民黔首曾经听力极好的耳朵,只留下一个狭窄、短促、呈爆破态势的孔道,用以接收圣人的教导——这个小小的孔道从此成为圣训恣意横行的专有通道;处于孔道尽头的那片薄如蝉翼的耳膜,从此只能和圣人或假圣人之口的教诲相应和。伴随着绝地天通而来的,是部分人对上天之旨意的高度垄断,是特权阶级对来自上天的消息的肆意攫取——耳朵的公共管理学自此至为明确地破土萌芽,其后的任务,不过是对它的精致化程度的一步步提高、一步步完善。
虽然“夏道遵命,事鬼敬神而远之” (《礼记?表记》),后起的殷人似乎更热衷于占卜,对巫道更加情有独钟:殷人试图让耳朵紧贴地面,贴近龟甲或牛肩骨,却又希望自己能清楚地侦听到来自上天的秘密指令。只有全面攫取、全面接管神秘的消息,做到人与消息合一,才能让自己富有神秘感和威严感,进而通过那个专有通道,那片专门接收圣训(其实是假圣人之口的天训)的薄膜,对作为私产的消息实施第二度分配,让庶民黔首深感恐惧,推动他们对自己的崇拜。“癸卯卜:今日雨。其自西来雨?其自东来雨?其自北来雨?其自南来雨?”(《甲骨文合集》12870,分期一)绝地天通之后,这种神秘的侦听能力只存在于特权阶层的密室;被秘密接管的消息在合适的时刻从密室中被有意张扬出去(即第二度分配),在庶民黔首的耳膜那里更能产生出意想不到的效果。出于对耳朵的公共管理学方面的精心考虑,殷王室对上天的顶礼膜拜,达到了让后人咋舌不止的程度。
在王朝鼎立,在一场轰轰烈烈的“顺乎天而应乎人”的大革命之后,殷商文化的主要内容被后起的周人合乎情理地全面接管,但殷商对上天的过度迷信却没有被周人照单全收:“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周人则“尊礼尚施,事鬼敬神而远之”。(《礼记?表记》)到了周公秉政、制礼作乐的盛世年代,还正式割断了人/神、人/天之间的血缘纽带,“皇天无亲,唯德是辅”成了新王朝上下一致认可的新的受命原则;周公苦心孤诣制礼作乐,为的是让人的目光最大限度地从天上回到人间,尤其是让圣人——听取天下之政的人的耳朵最大限度地倾听来自人间的声音:“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论语邛日货》)礼成为凡间人世或古代中国最为重要的东西,成为处理人间事务的主要准绳和度量衡。和殷商相比,西周对耳朵的管理反倒显得更为严厉、更为全面:西周圣人(比如周公旦)除了偶尔向庶民黔首散布来自上天的消息,更多、更重要的消息集散地始终会聚在“礼”身上——周礼成了人间规矩的主要辐射源,类似于远古时期操“矩”以测定天地、以刺探消息的各色巫师。
周公不仅在殷人的基础上完善了耳朵的公共管理学,还着重强调各种器官的公共管理学,对眼睛、嘴巴、耳朵、四肢的言行举止,对它们的动作/行为,都有严格的、全方位的规定(《论语‘颜渊》:“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耳朵的公共管理学发端于绝地天通之后,那时,人们刚从直接听取上天之旨意的场域中被强行分离出来,刚刚适应圣训(实则是通过圣人之口说出的上天之言即天训)的耳朵,还余威尚存,有权利和义务负责管理其他的信息处理器或接收器,比如眼睛(视)和嘴巴(言);四肢的运作(动)也直接受制于耳朵传达的指令——在耳朵的公共管理学刚刚草创的时代,其他器官的公共管理学仅仅处于密谋状态。直到周公制礼作乐之后,耳朵的尊贵地位才开始大幅度下降,最后只能屈尊和其他信息接收器或处理器一道,处于百家争鸣的平等状态,各种信息接收器对动作/行为(四肢)的管理和指挥,几乎享有完全相同的权利和机会。
是周公而不是别人发明了各种器官的公共管理学;各种器官的公共管理学仅仅是周礼的配套产品:它们既是对周礼俯首听命的忠实奴仆,又是周礼得以顺利实施的防爆警察,始终在严密监视各种器官的起居醒睡、吃喝拉撒。但各种器官并不真心实意地遵从加置在它们头上的种种管制,总在暗中蓄势待发,一有机会,就挺身而出,起义造反、打家劫舍,试图过上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端着胯下长枪瞄准人世的惬意日子。孔子生活的东周,就是个器官大起义的末世;很可能正是肆意烧杀抢掠的器官大起义,决定了孔子一生的价值取向,只是这个过于神秘的思想事件没人有能力获知其答案。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