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历史将一群不同凡响的人推上舞台
王震说:我说部队没有办不成的事嘛。部队打仗行,搞生产行,找金子照样行。
1808年,黑龙江省萝北县太平沟一个叫吴友的牧羊人到山里放牧。山上青草繁盛,羊很快就吃饱了。他像平时一样,等羊吃完后,把羊赶到了河边饮水。那天天气非常好,阳光明媚,天空瓦蓝一片。他将羊赶到河边,小河里的水清澈见底,在太阳的照射下,他惊喜的发现,潺潺流水冲刷下的河套边,阳光下折射出耀眼的金光。他惊呆了。他走进了神话般的殿堂。他发现了金子。1883年,一位鄂伦春猎手在黑龙江边挖穴葬马,竟意外地发现了明晃晃的金子。还有一个小姑娘雨过天晴到山里采蘑菇,无意中发现了被雨水冲刷出来的金子,她带的小篮子拾满了还没有拾完。传说使黑龙江遍地都笼罩在一片金色的神话中。金子,在这块黑色的土地上留下了无数美丽的传说。
黑龙江北部,漠河县以西200公里,有一条名不经传的沟。这条不起眼的沟,因为无意中和历史上一位叫慈禧的女人有了联系而名声大振,饮誉中外。世界各大矿业主都知道这里产上等的黄金。那时国与国还不能用钱对外贸易,只能用世界通用的硬通货--黄金来交换物品。这里产的金子因为成色好,被西方国家喜欢。法兰西产的胭脂在世界上独一无二。据传,外国使者来中国拜会慈禧时曾送她一盒胭脂。慈禧出于好奇.试用后感到效果不错。胭脂用完了,泱泱大清国总不能老厚着脸皮向外国使者要,于是她便叫人用黄金从法兰西换这种胭脂。当初用来交换胭脂的黄金就是这条沟里产的。因这条沟跟慈禧沾上了边,于是这条沟原来的名称就被人们淡忘了,胭脂沟就成了这条沟的名称,而且这条沟的名声也越来越大。
这里有金子,随着名气的大增,人们纷纷来到黑龙江去找金子,这儿就成了冒险家的乐园。到这里来冒险的一拨拨中国人、外国人怀着黄金梦而来,又一个个失意而归。清政府在这里发现了黄金后,根据慈禧的旨意,曾经想在这里摆开架势开采,但是,派来的人还没有走到地方,就放弃了。日本侵占东三省后,关东军大本营的决策者立即把贪婪的目光盯在这里,秘密派遣勘探人员准备到这里开矿。他们先后派出的十个人,只有一人活着回来了,其余的都冻死在兴安岭,最后,他们经过评估,放弃了在这里采金的打算。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政府也有到这里开采黄金的想法,最后也化作南柯一梦。他们放弃在这里采金的一个主要原因,是这里条件太艰苦,地形太复杂,缺少人生存的基本条件。今天,为新中国建设而采金的使命落到了共和国军人的肩头。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