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琴的文学创作活动始于1932年,那时她在党的江苏省委宣传部工作,接触了大批进步文化工作者,并在繁忙的工作之余,阅读了不少文艺书籍。在“一·二八”战争中,葛琴亲眼目睹了日寇的侵略和十九路军英勇抗战的情景。当时,她正好接到了著名作家丁玲的约稿信,于是,便以“一·二八”为题材,写出了第一篇小说《总退却》,刊登在丁玲主编的《北斗》杂志上。《总退却》以它新颖的题材和鲜明的爱憎引起了进步作家的注意。冯雪峰化名丹仁在同一期《北斗》上发表评论文章,对作品予以肯定和赞扬。这以后,葛琴又在《现代》和《文学月报》上发表了几篇小说,并开始使用“柯琴”这一笔名。
1932年,葛琴陆续写了几篇小说以后,叶以群鼓励她编一个集子出版,于是葛琴大胆给鲁迅写了一封信,请求鲁迅为她看一下稿子。鲁迅收信后,两天里回了两封信,约葛琴见面长谈了一次,并为她的小说集《总退却》写了一篇见解精辟的序文。鲁迅写道:“这一本集子就是这一时代的出产品,显示着分明的蜕变,人物并非英雄,风光也不旖旎,然而将中国的眼睛点出来了。”这对刚闯入文坛的葛琴是一个巨大的鼓舞!从1932年到1936年,葛琴和鲁迅一直保持着较为密切的联系,她寄去自己的小说稿请求鲁迅批评,每年还捎带新茶给鲁迅品味,鲁迅也回了葛琴几封信。这一切,鲁迅在日记中都有记载。
1937年春,葛琴邀请邵荃麟、张天翼、刘白羽、叶以群等到她故乡宜兴丁山去住了几十天。这次丁山集会,由于出席的成员绝大多数都是党员,因此几乎就是一次党小组会。同时,由于集会的主要内容是讨论个人的创作计划,所以实际上又等于是一次写作交流会。大家各抒己见,情感交融,通过自由讨论的方式,对各自的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葛琴是这次集会的东道主,从租赁房屋到筹办伙食,一应事项都由她一手操办。葛琴在集会上也拿出了《窑场》等小说的草稿,认真倾听了大家的评论。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