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绪论<br> 第一章 血滴一样融人海天幽蓝的骨肉<br> 第一节 “撒满芬芳的白蔷薇”:背影离去歌音绵长<br> 第二节 “带补丁的旗帜”:浸透咸腥味的哲思<br> 第三节 “告诉我亲近你的奥秘”:倾诉式的美学姿态<br> 第四节 “飘扬的古歌讲的就是我”:在诞生与消亡的时间链上<br> 第五节 “一尾鱼游进石头”:历史意识与减法写作<br> <br> 第二章 大鲸,那个世界的表象<br> 第一节 “花岗岩的海岸凌然耸立”:孤傲与暴力<br> 第二节 “生命之初的神秘腥味”:回归的曲折心路<br> 第三节 “那是我曾经停留的躯壳”:寂静与荒芜<br> 第四节 “手在半空中忧郁地静止”:“时间”清醒的审视者<br> 第五节 “海洋,昏暗的花园”:反抒情与智性写作<br> <br> 第三章 如同分娩的幸福弥漫<br> 第一节 “路在消失处开始”:从黄土地到蓝海洋<br> 第二节 “海在摇晃的时候”:明丽与阴郁<br> 第三节 “航行的梦没有失落”:被激活的生命和意义<br> 第四节 “沉默礁石般深刻”:生命因痛苦而光辉<br> 第五节 “完成最后的认同”:人类历史的诗意演绎<br> <br> 第四章 浸透心中另一片泱泱大水<br> 第一节 “灵魂像岛屿一样漂流”:不同映像的叠加<br> 第二节 “深色血液犹如汹涌浪潮”:生命力的肆意绽放<br> 第三节 “我梦见岛屿要飞”:情感的辐射结构<br> 第四节 “阳光下飞起的水鸟”:日常物象的诗意提炼<br> 第五节 “纯净的水在岩层中静静地滴响”:感觉写诗极致<br> <br> 第五章 涛声进人生命的每一乐章<br> 第一节 “一尾长出胸鳍的银鱼”:因边缘而谦卑<br> 第二节 “火焰般的亮度”:被想象力照亮的现实<br> 第三节 “帆魂集合成云”:悲壮的生命基调<br> 第四节 “城市从心灵里消失”:美学意义上的历史批判<br> 第五节 “生于水终必归于水”:沉稳的内心秩序<br> <br> 第六章 重返清澈透明的一刻<br> 第一节 “你一半火热,一半冰冷”:与大海的宿命性关系<br> 第二节 “我的骨头也在歌唱”:原始生命力的诗性传达<br> 第三节 “宁静在峭壁上打碎”:巨型意象与情感结构<br> 第四节 “又一个夜晚令人心碎”:蓝色忧伤的哀歌<br> 第五节 “迎风而立的我已不是我”:时间重压下的自省退缩<br> 第六节 “心事于苍茫飞起”:从个体经验到人类意识<br> <br> 第七章 金属的光芒触痛谁的视觉<br> 第一节 “额头滑过水兽的梦呓”:现实人生的粗粝素描<br> 第二节 “再一次割断风暴的喉管”:一个人的精神成长史<br> 第三节 “诗歌的儿女到处生长”:超越苦难后的达观<br> 第四节 “打捞命运的沉船”:穿透历史的反思意识<br> <br> 第八章 纯粹的时间,水上的火焰<br> 第一节 “珊瑚或水晶”:语言的炼金术<br> 第二节 “当渔谣四起的时候”:人与鱼的世界<br> 第三节 “鱼在八个月亮之间”:鲜明的先锋实验特征<br> 第四节 “从来没见过这么多的乌鸦”:口语诗的实践者<br> <br> 第九章 被自己的内心拯救<br> 第一节 “一生就在岛屿上行走”:一种奇特的文化现象<br> 第二节 “如何抚波为琴”:波浪上的精神家园<br> 第三节 “梦幻与潜游”:神秘幽幻的美感特征<br> 第四节 “血脉里溅起的涛声”:鲜明独特的“岛屿”意识<br> 第五节 “舟楫在另一种高度”:将感悟提升为共通的经验<br> 第六节 “沙粒凝成黄金的花冠”:各具风采的艺术追求<br> 参考书目<br> 后记内容摘要
《存在的诗性敞开:新时期浙江海洋诗论》是探讨海洋诗歌思想特质与艺术形态的诗学专著,考察对象为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浙江海洋诗歌,力图从不同侧面描绘海洋诗歌的“精神版图”。全书在论述过程中充分灌注了深沉的生命意识,最大程度地贴近创作者本真的精神状态,与作者、文本达成多向度的交汇碰撞,对作品意蕴作深度的开掘,始终以敏锐的感知力对作品作审美价值上的判断,把握其内在特质与美学价值,且一切都是鲜活的、流动的;以自觉的文体意识,对海洋诗歌不同的艺术表现形态作细致精到的剖析,并梳理其基本的演变轨迹,注重扎入的文本细读,力避大而空泛,从细部人手,廓清一个个具体的问题,对生命与艺术的见解都来自于对作品精细的解剖。海洋文学的思想内涵与艺术特质值得探讨,但时至今日,鲜有对其作全面深入研究的专著。《存在的诗性敞开:新时期浙江海洋诗论》熔审美判断和学理阐述于一炉,不失为一部具有创见性的海洋文学研究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