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阆苑里的一朵奇葩,它以奇崛的姿态、脱俗的神韵与唐诗争奇,代表了一代文学之胜,铸就了中国古代文学史的辉煌。
宋词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最早的称谓是隋时有音乐曲调之艺术特色的“曲子词”。北周和隋代,士人娱乐和宴会时经常命人演奏一种新型音乐,即所谓的燕乐,又叫宴乐,是由西域胡乐与民间之曲融合而成的,而配合燕乐的曲子词也在此时逐渐流行起来,宋人王灼在《碧鸡漫志》中说:“盖隋以来,今之所谓曲子者渐兴,至唐稍盛。”大约在中唐时期,诗人张志和、韦应物、自居易、刘禹锡等人开始写词,逐渐把这一文体引入了文坛。到晚唐五代时期,词已经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以晚唐词人温庭筠为代表的“花问派”词人和以李煜、冯延巳为代表的南唐词人,都为词体的成熟作出了重要贡献。
宋初,在唐诗已经洗尽铅华之后,“曲子词”开始走进人们的视野。它最初流行于市井酒肆之间,极尽艳丽浮华,是一种通俗的艺术形式。后来,它的内涵不断得到充实,最终彻底跳出了歌舞艳情的窠臼,升华为一种能够体现时代精神的文学体裁,取得了与诗歌同等的地位。
宋时词的创作蔚为大观,名篇佳作不断涌现,《全宋词》共收录了流传至今的词作近两万首,可见当时词坛的盛况。因此,词的起源虽早,但发展高峰是在宋代,所以后人认为词是宋代最有代表性的文学体裁,也就有了“唐诗、宋词”的说法。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