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兰谛文夫妇发现已经不能把他劝留住时,便慷慨解囊赠他300美元作回国路费。在一个黄昏,他告别恩师芙兰谛文夫妇,踏上了回国的征途。
从“学头”到“医国手”
1885年4月的一天。
粤南的大地,山茶花沐浴着春日的骄阳,碧绿一片,油菜花从青翠的叶子下探出头来,张开喜盈盈的笑脸,挂在路旁青草上的露珠,一颗颗像晶莹的珍珠。槟榔山的春天像一幅迷人的画卷。
清晨,太阳跃出了峰巅。喳喳叫着的山雀掠过山崖。喜鹊落在树上。
孙中山从檀香山远涉重洋,回到翠亨村,不到一周时间,由父母包办,迎娶了新娘。轿里的小脚新娘名叫卢慕贞,年满18岁,是檀香山侨商卢耀显的爱女,家住今天的珠海市金鼎区外沙村。
中午时分,花轿落地于孙家大院。
在父母的催促命令下,孙中山与卢小姐拜了天地,入了洞房。孙中山在村里住了三个月,重回香港中央书院复学。分别是在一个旭日东升的早晨,新娘把他送到流水潺潺的桥头,珠泪涌出。此时,她哪里理解丈夫心中的为救国而求学的追求?
孙中山回到自由港,重修学业,一切又恢复了自由。他与胞兄那场不愉快之事,犹如一场恶梦顺水流去。有的只是自由的新鲜感受。他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业上和拯救祖国的追求上。1886年夏季,他以优等生的成绩毕业于香港中央书院,然后转入广州博济医院附设的南华医校攻读医学专科。他之所以北移,选址广州,为的是便于联系会党,倾覆清廷,组织力量和了解清政府的政治、军事情况;他之所以选学医学,按他自己的话说:“以学堂为鼓吹之地.借医术为人世之媒。”
在南华医校,孙中山只读了一年又转入香港西医书院,开始了为期五年的高等医学教育的正规学习。
血气方刚的孙中山进入大学校门,更使他充满自信。他在课堂上注意听讲,做到当场课当场消化,课后作业几乎没有负担。因此,专业学习对他来说,游刃有余。他腾出更多的时间、更大的精力,投入社会活动,多方开展交往,为将来走上社会,实现自己的追求做好一切准备。
他走到哪里,就把活跃的空气带到哪里。大家称他“通天晓”,实际是对他知识渊博的赞赏。同学们在学校里遇上不愉快的事,都找他商量,同学们都称他“学头”。实际他也以“学头”之名为同学们出气。他在南华医校学习时曾发生这样一件事。
南华医校,是一所男女混合的学校。在当时的中国,男女合班上课,实属绝无仅有的新鲜事。趋于社会的流言蜚语,校方把男女学生分开,坐于教室的两边,中间设幔帐隔开。教师上课,仿佛面对两个教室,形成了一室两制的奇观。
学生实习,按规定,中国男生只准进入男病房。妇科的实习,只许外国学生和中国女生参加,而在校学习的中国女生,又凤毛麟角,寥寥无几,因此中国的学生都愤愤不平。
孙中山径直找到校长嘉约翰,向他提出意见:“同是学生,为什么歧视我们中国人,不许中国男生进妇科实习?”
身为美国人的嘉约翰解释说:“校方此举实乃尊重中国风俗习惯,你们中国人向来男女授受不亲,有礼教之防,我们美国人则无须拘此。”
孙中山则问:“学生学医不是为了治病救人吗?治病救人还分中国外国吗?中国妇女有病,中国医生能不救吗?男女授受不亲,是中国封建的旧礼教。只为尊重中国的封建旧礼教,就违背治病救人的宗旨,学校这样做是否妥当,请校长先生多加考虑。”
嘉约翰见孙中山说得有理,从此便允许中国男生参加妇科实习。随即教室里把男女学生隔开的幔帐也撤除了。
孙中山在校第三年,1889年2月,19岁的光绪皇帝举行盛大婚礼。西太后为了加强对光绪的监视和控制,不顾皇帝本人的反对,硬将自己的弟弟副都统桂祥之女、比光绪大3岁的叶赫那拉氏配给光绪皇帝做了皇后,即孝定景皇后,也即后来的隆裕皇太后。而光绪钟情的他他拉氏则被封为嫔,五年后又晋封为妃,即珍妃。这桩婚事有着后党与帝党之争的政治色彩。3月,西太后年已53岁,秉政逾20年,但权欲之心不减,因为迫于祖制,皇帝婚后,才不得不宣布归政。然而,她岂肯甘心退休当赋闲之人?所以,仍在暗中作祟弄权。光绪皇帝在处理军国大事上,均要秉承太后意旨去办。
面对着清廷的腐败,孙中山抓紧活动,多方结交朋友。1889年年底的一天,王煜牧师带着一位青年,拿着区凤墀的介绍信到西医书院来见孙中山。看了介绍信后,孙中山很高兴,和他交谈了一会儿,十分倾心,又去公园散步,谈论中国的时局和革命问题,话很投机。那个青年就是陈少白。l临分手时,孙中山问陈少白:“这次来香港,要耽搁多少天?”陈说:“只有一天,马上就走。”孙中山说:“无论如何要想法常来谈谈。”此后,陈少白时常到香港找孙中山谈论中国政局问题,并想在香港找个半工半读的学校,孙中山劝他学医。陈说:“性情不近,不愿学医。”
1890年1月,陈少白又到西医书院来访。孙中山忽然对他说:“请你坐坐,教授来了,我要去听讲,散课后,再来同你谈天。”隔了一会儿,孙中山匆匆跑来对陈说:“康德黎(学校教务长兼教授)博士请你见面。”陈说:“我与他不认识。”孙中山说:“有事情才请你去办。”陈说:“既然不认识,哪里会有什么事呢?”不等陈把话讲完,孙中山就拉着他的衣袖往康教务长办公室走,康见了陈说:“我们是欢迎你的。”
原来,孙中山曾向康德黎提出要求准陈少白入西医书院读书,所以康才向陈说这番话。陈少白听了康德黎的话,无从致答,只说:“是,谢谢您。”离开康教务长的办公室,陈少白责备孙中山不该强作主张。孙中山说:“好了,你进来念书,大家可以多谈了。”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