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女生.妇人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01867919
  • 作      者:
    蒋丽萍,程俊英著
  • 出 版 社 :
    东方出版中心
  • 出版日期:
    2008
收藏
作者简介
    蒋丽萍,(1954—),曾当过农民、中学教师、新闻记者,在沪、杭两地应邀担任电视节目主持人。1989年成为上海作协专业作家。上海作协理事。著有长篇小说《女生·妇人》、《水月》、《柳如是·柳叶悲风》;人物传记《民间的回声——新民报创办人陈铭德、邓季惺传》;电视剧本《世纪人生》、《长恨歌》、《寒夜》等(均为合著)。
展开
内容介绍
    “五四”时期,四位女大学生以思想激进、追求人生价值、自由恋爱而名噪京华,时人称她们为“四公子”。
    三十年代与冰心齐名的女作家庐隐,即“四公子”中最活跃的一员,她的成名作中篇小说《海滨故人》,就是写她们在校时色彩缤纷的生活。
    《女生·妇人》的作者之一程俊英,系“四公子”之一。《女生》可以说是《海滨故人》的重写,而《芙蓉》则写了她们婚后家庭生活的苦闷与凄惶(“四公子”中有三人婚姻不美满且早逝),可算是《海滨故人》的续篇。
    《女生·妇人》是以《海滨故人》里的人物为故事展开,那是北京高等师范学校的四个女生,人称“四公子”,从这雅号就可看出她们是风流人物。那是在上世纪初,一个旧到底的中国生出新气象,青年也生出新向往。青年,向往所在总会是爱情和婚姻,这与个人幸福关系最紧密,“个人”和“幸福”的概念都是“五四”启蒙的果实。尤其是女生,这里面就又有男女平权的争取,所以才会有“四公子”的称谓。
展开
精彩书摘
    民国九年。冬。
    清晨。成群的寒鸦由西往东遮满了天空。那凄厉的叫声和漫天飞舞的雪花搅在一起,将偌大的北京城迷失在深深的忧伤之中。
    坐落在西单石驸马街上的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校门洞开。人们冒着风雪走进走出,个个神色擬重。有几个闲人抄着手缩着脖子往里观瞧。只见一进连着一进的红楼里,处处悬挂张贴着白纸、白布做的挽联和吊幛。
    “哎,伙计,学堂里出啥事儿了?老没见开大门的,今儿个怎么都敞着了?”
    “听说是死了个女学生。”
    “咋死的?”
    “病死的。肺病,肺痨。”
    “这又咋地?瞧这模样,我还以为是皇上驾崩了呢。”
    “可别介。听说是这女学生家里逼她回去结婚,敢情人家不肯,家里就不寄钱来了,愣把这女学生气死的。学堂里的先生和学生都可怜她,这不,今天,全北京的学堂都派人来吊唁呢。”
    听的人全都缩了缩脖子,似乎是为了抵御寒冷,却也附带表现了他们对学堂里所发生的事情已经不怎么感觉新奇了。可不,自打去年五月以来,一向沉寂的学堂突然热闹了起来。先是有一天,学堂里的一扇边门被女学生们推倒了,拥出校门的女学生排成队伍,到新华门去向政府请愿,旗子上尽写着“打倒卖国贼”“反对日本侵略中国”等字样。以后,又陆续见到那些女学生上街演讲,宣传爱国,抵制日货。今年春上,还听说一个姓关的女学生断指写血书“打倒卖国政府”,抗议政府大批关押天津请愿学生。这都是些从来没有过的事情。老百姓既困惑,也很感动。说起来,那些姑娘小姐都那么娇嫩,倒心事重重地为国家大事操心,咱中国也不是没有人才嘛。
    女高师后院邻近东铁匠胡同的大礼堂里,已经挤满了人。会场中央,赫然挂着“李超同学千古”的横幅。前排坐着教授和北京学生联合会的代表,学生按班级坐着,数百人都佩着黄花和黑纱,会场里一片肃穆。靠东面前排国文班的学生中,有两个女学生一直抽泣不已,瘦弱的肩膀一直在颤动,像是两只惊魂未定的小鸟。
    “宗莹,不要再哭了,当心身体呵。”被叫作宗莹的抬起头来,望着劝她的那个女学生,凄凄地说道:“露沙,你知道,李超平时与我最好,我却不能挽救她于死亡。可怜她如今成了孤魂野鬼,灵柩停在破庙里竟无人收拾,天底下还有比这更悲惨的事吗?”说罢,宗莹又进出两汪眼泪,抽泣得更急促了。
    坐在宗莹另一边的那个女学生本来就哭得伤心,经宗莹这么一说,一下子呜咽出了声,坐在她身边的云青连忙拍拍她的后背,轻轻叫道:“玲玉,玲玉,……别,别这样。”说着,她自己那双眼睛里也网上了一层泪,闪闪烁烁地扑簌滚到了前襟上,洇出了几团深色。
    云青用手绢轻轻拭了一下泪,然后神色沉重地站起身来,走到会场前头。只见她同几个人商议了一会儿,就缓缓走上了讲台。作为女高师学生自治会主席,云青今天要主持会议。
    “各位师长,各位同学,各位朋友,今天,我们大家聚集于此,为的是悼念我们的李超同学,也为的是抗议封建旧礼教对她的迫害。”
    会场里响起了云青那温厚而持重的声音,让人们诧异于这个年轻的女学生所拥有的强大理智。坐在前排的北京大学学生赵蔚然仰望着台上的云青,觉得这个身材颀长的女子,脸上竟有着圣母一样的光辉。在她那有条不紊的叙述中,他感到她有着超出常人的心智。她在诉说着二个悲惨的故事,而那个故事所包含的全部不合理性,全被她那沉着的态度表现出来了。
    “李超同学是广西省梧州人,生性聪颖,在中学时成绩优异,老师许为可造之材。民国七年中学毕业,正遇北京女高师招收文科生,遂报考录取。李超久有深造之夙愿,然到京就学不久,父母相继去世,其兄长认为女子有中学程度已够,不必再读高等学校,一再来信催她返里,并说已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为她选订了良偶,如她不回家完婚,则是不孝。李超始而不理,继而与之辩论。但兄长顽固,不可理喻,而且终于恼羞成怒,声称李家无此女,与她断绝亲属关系。李超因刺激太深,得了肺病;又受经济来源断绝的威胁,感到前途茫茫,病情日趋恶化,终于含恨而死。”云青叙述到此,已经哽咽在喉,会场中的女学生唏嘘成一片。
    本来,受到五四运动冲击的女高师,已经由沉寂转向明朗,由压抑转向奔放。女学生们驱逐了顽固守旧的校长方还,敦促校方废止了许多根据封建礼教订立的“校规”、“校法”,女学生们大有拨开云雾见青天后的舒畅。李超之死却如警钟响起,向她们昭示着社会的险恶,以及妇女解放的艰难。思前想后,各人担着各人的心思,名为哭李超,其实,她们是在为自己哭啊。
    几百个女孩子的抽泣似浓云密雾,将天幕遮得严严实实,又好似在将空气一声声抽去,让人心里堵得鼓鼓的。正在这时,会场上响起了一个如夏曰的豪雨一样爽快流利的声音:
    “……我们悼念李超同学,是要发扬她的战斗精神!李超自广西辗转至广东上了中学,后又考入北京女高师,每行一步,家庭中都横加阻挠。平日里她脸上常有抑郁之色,必是心中负了沉重的压力,然她仍潜心学习,矢志不渝,可见她弱小的身躯里有着何等的毅力!中国妇女的命运何其悲惨!何其渺茫!需要我们众人的觉悟和战斗!李超同学的身躯成了中国妇女解放的奠基之石,我们活着的姐妹们,有何理由懦弱、胆怯、后退?我们只有前进!”
    会场里响起了一阵热烈的掌声,犹如阴霾满天的时辰吹来了一阵清风,众人都不由自主地吐了口气。
    发言的就是方才劝慰宗莹的露沙。露沙长得眉目疏朗,高高的颧骨使她的脸庞显出一股倔犟和任性,矮小的身材偏于消瘦,却更显出灵活来。她是国文班的高材生,不但功课出色,而且是个女作家,已经发表了好几篇小说和论文。当她在台上作着演说时,脸上那股决绝之色十分悲壮,无形中使她那消瘦矮小的身材也高大起来了。等到露沙回到座位上后,宗莹和玲玉都向她投出鼓励的目光。露沙自己也不禁略有陶醉之色。
    身穿浅棕色棉袍的胡适之先生站定在讲台上。他环顾了一下会堂,轻轻咳嗽一声,语音清晰恳切地说:“各位同学,大家都知道前两天我为李超同学作了一篇传,计有六七千字,要算中国传记里一篇长传。我为什么要用这么多的功夫做她的传呢?因为她的一生遭遇可以用做无量数中国女子的写照,可以用做中国家庭制度研究的资料,可以用做研究中国女子问题的起点,可以算做中国女权史上的一个重要牺牲者。我们研究李超的一生,可以联想到许多问题,比如家长族长的专制,女子教育问题,女子承袭财产的权力,有女不为后的问题等等。”
    宗莹在台下注视着胡适之先生,想起了一件往事。有一次,为了借《新青年》,宗莹和李超一起到胡适之先生住处去,进门即见墙上贴着“闲谈者不得超过五分钟”的字样。宗莹和李超取了书即告辞,胡适之先生挽留她们略坐片刻,她俩用手指指那条幅,先生哈哈笑了:“女学生不在此例!女学生不在此例!”从此,她对胡适之先生有了很亲切的印象。此时,想到好友李超再也不能聆听导师的教诲,宗莹不禁悲从中来,眼泪又涌了出来。
展开
目录
上部  女生
下部  妇人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