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冼夫人(上册)》:
公元420年东晋灭亡(恭帝元熙二年)至589年隋统一(隋文帝开皇九年),计一百七十年,在我国历史上呈南北对峙局面,史称“南北朝”。南朝从420年刘裕的宋代起至589年陈亡,历经宋、齐、梁、陈四代。北朝则自439年北魏统一北方始,至534年分为东魏、西魏。后,北齐代东魏,北周代西魏,而北周又灭北齐。至581年,北周又为隋所代。及至隋灭陈,灭后梁,才最终结束了南北对峙之局面。
梁开国皇帝,即梁武帝,姓萧名衍,字叔达,小字练儿,南兰陵中都里人。萧衍是汉相国萧何的后人,史称他生来便很奇异,两胯骈骨,顶上隆起,且右手掌纹形同一个“武”字。至成年时,已是遐迩闻名的博学多通、有筹略、有文武才干的俊彦之士。当时,萧衍与沈约、谢朓、王融、萧琛、范云、任防、陆倕等名士文杰交游,时人号为八友。王融学识渊博,尤善相术,他十分敬重萧衍,多次对亲朋戚友道:“将来能宰制天下者,必是萧衍。”齐建武四年,萧衍官至雍州刺史,镇守襄阳。是年七月,明帝崩驾,东昏即位。扬州刺史始安王萧遥光、尚书令徐孝嗣、尚书右仆射江柘、右将军萧坦之,侍中江祀、卫尉刘暄等六人摄政专权,更直内省,分日帖敕,弄得朝野上下,不知所从。萧衍对从舅张弘策道:“政出多门,必定出乱子。《诗》云:‘一国三公,吾谁适从?’何况今日有六个之多,不大乱才怪呢。”于是萧衍暗地里招兵买马,养精蓄锐,待机而动。未几果然天下大乱,诸侯纷纷拥兵自立,攻战割据。永元三年二月,萧衍在襄阳起兵,发檄全国,竟陵内史曹景宗、襄阳太守王茂、南中郎谘议参军萧伟、南中郎谘议参军萧儋、益州刺史刘季连、梁州刺史柳惔、司州刺史王僧景、魏兴太守裴师仁、上庸太守韦叡、新城太守崔僧季等举兵响应。萧衍等拥立南康王为帝,与废帝东昏交兵。萧衍战功显赫,势力敌国,先后官至中书监、都督扬南徐二州诸军事,大司马、录尚书、骠骑大将军、扬州刺史、建安郡公、散骑常侍、左光禄大夫、考侍中丞相,都督中外诸军事,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萧衍位极人臣,暗有受禅之志。沈约、范云力主萧衍篡位,萧衍终于在天监元年行受禅之礼,废齐和帝,建立梁朝。
萧衍自命是千年难得一见的应天顺人的贤明皇帝,好大喜功,穷兵黩武,自登基后,意欲一统天下,频频向北朝用兵。北魏以南梁新朝甫立,根基未稳,也累累调兵南犯,故南北边境战火不断,狼烟常起。老百姓不能休养生息,朝廷还加重各种赋税徭役,致使举国上下,怨声载道。这期间,各州郡反映民间不堪重负,抵制苛捐杂税的奏折多到可以堆成一座小山。尤其是来自广州、交州的报告更是惊人,广、交两州百姓不满新朝官员盘剥豪夺,起先是抗租抗税,后来发展到聚众围攻官衙府办,甚至好些郡州的俚人、僚人造反起来,赶官杀吏,势态严峻,几乎失控。当时,梁武帝正准备讨魏,哪有闲暇顾及这些“疥癣小患”,漫不经心地说道:“岭南乃不毛之地,蛮夷不服教化,自古有之。俚僚逆反作乱,非止一端,惟加以镇压殄灭,以儆效尤。”
天监五年,梁武帝大举起兵北伐,大将军韦叡率军破北魏军,取合肥。韦叡字怀文,京兆杜陵人,本是齐上庸太守,随萧衍起兵,梁朝初,任豫州刺史。韦叡精通兵法,巧于应变,又善抚士卒,因而所部兵旅军法严整,所向无敌。他体弱不能骑马,常乘木舆督战,魏人闻风丧胆,称其为“韦虎”。
次年,韦叡与曹景宗率兵救钟离,又大败魏军。当时,魏中山王拓跋英与平东将军杨大眼等率兵十万攻钟离。钟离城北面临着淮水,魏兵即在邵阳洲修桥而渡。拓跋英在南岸攻城,杨大眼据北岸立寨,以通粮道。钟离城中只有三千军马,梁将昌义之苦苦支撑,和将士们顽强抵抗。韦叡与曹景宗率部屯兵邵阳洲。当晚,韦叡令军士乘夜挖掘壕沟,立栏栅,树鹿角,截洲为城,一夜之间,营城已建立起来,相距魏营仅有百余步远近。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