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坤,女,1965年3月出生于沈阳。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博士,北京作家协会驻会一级作家。北京市青联委员,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
1993年开始发表小说,出版小说、散文、论著等300多万字,代表作有中篇小说《白话》、《先锋》、《热狗》、《沈阳啊沈阳》、《年轻的朋友来相会》,短篇小说《遭遇爱情》、《鸟粪》、《狗日的足球》、《厨房》、《一个老外在中国》,长篇小说《春天的二十二个夜晚》、《爱你两周半》、《野草根》,话剧剧本《青狐》(根据王蒙长篇小说改编)、话剧《性情男女》(北京人民艺术剧院2006年上演)。部分作品被翻译成英、德、法、俄、日语。曾获得第二届鲁迅文学奖、首届冯牧文学奖、第九届庄重文文学奖、首届女性文学成就奖,三次获得《小说月报》大众评选“百花奖”,多次获得《中国作家》、《人民文学》、《小说选刊》等评选的优秀小说奖。
展开
——著名评论家 雷达
显然,主题的意义在这里已超越了奥运,概括出崭新时代的面貌和历史纵深的特征,她的八月狂想也超越了八月而成为对大国崛起的狂想,使作品具有了更为长久的生命力。作为作家,徐坤有着鲜活的感性,兼有深刻的理性,其感性使她的小说是好小说,其理性则使她的小说具有了一定的神性。
——鲁迅文学院常务副院长 胡平
这部作品是如此丰厚,故事大起大落,人物命运也是一波三折,无论从哪方面来看,都可见出徐坤在驾驭大题材方面毫不手软,才情纵横。她的语言的妙趣也给这部小说增色不少,对人物的刻画细致入微,并且富有立体感,这与她始终持有反讽的眼光有直接关系。这部作品试图给当代新新中国立传,这是一个难度很大的文学写作,徐坤敢于去挑战,而且做得相当出色。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陈晓明
小说家惯于从回忆中汲取力量,而徐坤从未来汲取力量。围绕奥运会的宏伟建筑的浩大活动,使徐坤获得与现在和暂时保持一定距离的目光:她力图由此认识和表现现实的复杂结构,并且力图由此达到对现实、对生活的宽阔和公正的理解。但同时,她要从中看出生活和社会更为长远的趋向:历史的和理想的“未来”。在“青春中国”这个宏伟的中心性的现代意象之下,她满怀激情地发现和塑造新人,他们不再是被欺侮的、愤恨和悲情的形象,他们开朗自信,他们能够与世界坦然相处,在他们身上融汇了丰沛的激情和健全的理性,他们是意识到自身的责任和权利并且决心创造自己生活和命运的自觉的现代公民。这些“新人”是《八月狂想曲》最主要的成就。在“青春中国”的理想照耀下,人们具体的活动获得了总体的意义和总体的光芒。
——《人民文学》主编 李敬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