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天津近代商业发展,离不开民族资本所带来的先进商业经营理念和自强不息的企业精神。在1928年,在天津旧租界地,屹立起中国北方最大的两个商业巨人,从而确定了天津中国北方商业中心的地位。这两个商业巨人就是天津劝业场和天津中原百货公司。请听《我国北方近代商业的双子星座》下篇。
八十年前中国最早的一条有轨电车轨道沿着和平路,也就是当时的日租界旭街,静静地延伸着。在行进的电车车窗玻璃上,映衬着当日天津最高的建筑——中原百货公司。
大概很多人还记得1976年大地震前的天津百货大楼的样子,那高耸的尖塔式楼房,甚为壮观,它一度曾是天津的象征。这个大楼就是建国前的天津中原公司。
中原公司进入天津之前,天津的商业大多是以货易货,小额商品交易为主。上个世纪20年代,我国民族资本商业在帝国主义的商业涌入、倾销的压力下寻求出路,上海先施公司高级职员林寿田、黄文谦,与旅日经商多年的林紫垣合作,由黄文谦出资5万元作为基金,筹建了天津中原公司。1927年,60米高的中原公司的大楼拔地而起,成为了天津地标性建筑。天津社科院研究员罗澍伟说:
那么在20年代,当时的建筑力求最新式,它的通高是多大,通高是60米,它采取非常先进的,也是非常吸引人的这样一个设计方法。塔楼30米,楼身30米,塔楼和楼身是1:1,它的建筑和海河,就是从远眺的时候构成了一套独特的风景线,所以它从远处来眺望,中原公司在海河里的倒影长时期是天津城市的标志物。
中原公司一开始所采用的业态模式和企业文化理念,直到现在仍然被很多国内大型商场所采用。首先中原公司利用了当时的名人来制造轰动效应。
1928年元旦,中原公司隆重开业当天,鼓乐喧天,鞭炮齐鸣,观客拥挤,水泄不通。为了扩大声势,特邀请前大总统黎元洪剪彩揭幕。楼内设计新颖,规模宏大,货色齐全,设备先进,尤其以垂直电梯最为引人兴趣,可谓盛况空前。在当年秋天他们还首次引用了现代商业促销手段,利用南北消费习惯的差异,从上海组织了大批滞销商品,进价低廉,于是在天津举行首次大规模的大减价活动,特别是削价倾销绸缎,大受欢迎。顾客群起抢购,营业额日销高达五六万元,当时在全国各大商场中实属罕见。同时中原公司还利用媒体优势大造声势,在当时的全国媒体连续刊登广告,赢得了华北乃至全国的客源。
在之后的不到五年的时间,中原公司和劝业场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带动了和平路和滨江道成为天津最具特点和规模的商圈,这一商圈超越了当时的估衣街、南市、鼓楼等传统商圈,并延续至今。
(垫乐)近代天津,以其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奠定了在中国近代史上不可替代的历史地位,荟萃的名人思想,彰显出近代中国变革、创新的时代精神,请听天津交通广播系列报道《近代中国看天津》之《小白楼的繁华烟云》。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