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
离骚
题解《离骚》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抒情长诗,约作于屈原放逐江南汨罗期间,时当楚顷襄王八九年间(前291~前290)。《离骚》的题义,“离”为离别,“骚”为忧愤。当是诗人于再次被放逐,在报国无门、痛苦无诉之际,写下的一首回顾平生奋斗历程的自传性诗作;一首倾诉着少年的憧憬,青年的参与艰难改革和壮盛之年即遭迫害、放逐的抒愤之作。《离骚》的情感内涵极为丰富:包容了充满希冀的理想追求及其破灭,遭受冤屈和不能容忍暗君、谗臣误国的怨愤,终于只能埋葬“美政”理想的绝望和绝望也摧折不了的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孤傲与自信,以及对故国故土万死不变的眷恋深情。多种情感的交织,造出了一种既呜咽悲怆、激烈狂放,同时又坦然从容的浑茫气象。《离骚》以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为主线,以花草禽鸟的比兴和瑰奇迷幻的“求女”神境作象征,借助于自传性回忆中的情感激荡和复沓纷至、倏生倏灭的幻境交替展开全诗。《离骚》“出入古今,翱翔云雾,恍惚杳茫,变化无端”(明人赵南星《离骚经订注》),是被刘勰称之为“气往轹古,辞来切今,惊采绝艳,难与并能”(《文心雕龙·辨骚》)的“奇文”,在中国古代诗歌的抒情艺术上,作出了巨大的开拓和创造,“其影响于后来之文章,乃甚或在三百篇(指《诗经》)以上”(鲁迅《汉文学史纲要》)。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日伯庸。①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②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