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出版序 一个应该大写的文学主题——鲁迅(唐弢)<br>出版导论 探索复杂性<br>第二版序<br>三联版导论(代) “死火”重温<br>第一编 思想的悖论:个人与民族、进化与轮回<br>引言 思想的悖论<br>第一章 个人、自我及其对启蒙主义历史观的否定与确认(1903-1924)<br>第一节 个人观念及其对现代历史的怀疑<br>第二节 个性、天才、自我与偏至的历史观,哲学的浪漫主义<br>第三节 个人观念的社会政治意义<br>第四节 孤独个体、死亡、罪的自觉与对绝望的反抗<br><br>第二章 自我的困境与思想的悖论<br>第一节 反传统与寻求现代论同的困境<br>第二节 重新诠释“历史/价值”的二分法<br>第三节 轮回的心理经验为何瓦解了进化的时间观念?<br><br>第二编 鲁迅的文学世界:阴暗而又明亮<br>第三章 历史的“中间物”<br>第一节 “中间物”概念<br>第二节 灵魂的分裂与流动<br>第三节 “爱憎不相离”与诗意的潜流<br>第四节 否定性与鲁迅小说的三种意象<br>第五节 鲁迅小说的激情类型<br>第六节 鲁迅小说的语言特征<br><br>第四章 “反抗绝望”的人生哲学<br>第一节 《野草》的人生哲学<br>第二节 明暗之间的“绝望的抗战”<br><br>第三编 鲁迅小说的叙事原则与叙事方法<br>第五章 主体精神历史的客观呈现<br>第一节 双重第一人称独白的论争性呈现<br>第二节 第一人称非独白性叙述<br>第三节 第一人称非虚构小说<br><br>第六章 客观描述的主观渗透<br>第一节 “场景”文体——“戏剧式”叙述<br>第二节 “全景”文体——“心理分析”小说<br>第三节 人称与非人称叙事的交织<br><br>附录 鲁迅研究的历史批判<br>主要参考书目<br>后记<br>附录一 鲁迅研究所的历史批判<br>附录二 一个真正反现代性的现代性人物<br>三联版跋 鲁迅与“向下超越”内容摘要
《反抗绝望:鲁迅及其文学世界》是作者汪晖1988年的博士论文,关注的中心问题是“在鲁迅小说世界的复杂的精神特征与鲁迅内心世界之间找到关联的纽带”。作者以颇具原创性的研究视角和理论模式,通过对鲁迅思想与文学世界及其相互关系做了深入的描述与分析,努力发掘出鲁迅精神结构的矛盾性、复杂性和悖论性特征,揭示了鲁迅历史“中间物”意识的深刻内涵和“反抗绝望”的人生哲学,并以此呈现鲁迅小说在叙事原则、叙事方法上的文化心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