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流变史》将中国文学史看做一个绵延的生命体来认识,将中国文学的发生发展理解为生命的“播种”、“萌动”、“蓓蕾”、“勃发”、“成熟”、“分蘖”、“新生”、“收获”,形象地展现了中国文学源远流长的演变过程。法国著名哲学家柏格森认为,把握世界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空间化的方式,即把流动的事物变成外部空间对象,让它固定,静止;另一种是时间化的方式,就是从生命本身来把握它。用自然科学的机械论模式来认知世界是典型的空间化方式,科学总把时间空间化为可以分析、可以度量的东西,但这并不是事物本身。文学史某种意义上可说是文学家的心灵史,是他们的艺术创造的发展史,似乎并不适宜用空间化认知方式来展示。谢卫平巧妙地借用植物的生命周期来比喻文学史的发展,在具体的写作中也力图贯彻人生的、心灵的、审美的生命感受,这要比那种按照公元纪年模式来构建文学史写作的著作显得生动、活泼。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