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叶嘉莹说诗讲稿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101056396
  • 作      者:
    叶嘉莹著
  • 出 版 社 :
    中华书局
  • 出版日期:
    2008
收藏
编辑推荐
  作为一种启蒙读物,对于那些喜欢中国古典诗词,渴望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读者的帮助将是巨大的。
展开
作者简介
  叶嘉莹:1924年生。1945年毕业于北京辅仁大学国文系。自1954年开始,任教生涯已长达五十余年。曾先后被美国、马来西亚、日本、新加坡、香港等地多所大学以及大陆数十所大学聘为客座教授及访问教授。 

  1990年被授予“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称号,是加拿大皇家学会有史以来唯一的中国古典文学院士。此外,还受聘为中国社科院文学所名誉研究员及中华诗词学会顾问,并获得香港岭南大学荣誉博士、台湾辅仁大学杰出校友奖与斐陶斐杰出成就奖。 

  1993年叶嘉莹教授在天津南开大学创办了“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并捐献出自己退休金的一半(10万美金)建立了“驼庵奖学金”和“永言学术基金”,用以吸引和培养国内优秀人才从事中国古典文学方面的普及和研究工作。   

  著作有:Studies in Chinese Poetry、《王国维及其文学批评》、《中国词学的现代:观》、《唐宋词十七讲》等多种著作,影响广泛。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是叶嘉莹教授融会古今中外文艺理论之精华,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全新解读,新颖而不偏颇,深刻而不深奥。叶嘉莹教授以其互动亲切的语言,深入浅出的讲解,将中国古典诗歌阐释的清晰透彻,将文艺理论讲解的平易有味。 本书作为一种启蒙读物,对于那些喜欢中国古典诗词,渴望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读者的帮助将是巨大的。
展开
精彩书摘
  一  从“赋、比、兴”谈诗歌中兴发感动之作用
  什么是“赋、比、兴”
  大家不要觉得这些古代的名词很生疏,也很遥远。我这个人,因为热爱诗词,总喜欢把我的这份欣喜跟别人分享。所以我不但给学校里边的大学生、研究生讲课,我也给幼儿园的小朋友讲课。在给那些幼儿园的小朋友讲的时候,我也选了一些古典诗词,一些有典故的。我的朋友看到我选这样的诗词就跟我说:你讲这样的古典,他们小孩子怎么会懂呢?我说这是你们先人为主的成见,一看到古典,一看到《诗经》,一看到“赋、比、兴”,就觉得这个真是既艰难又遥远。其实,一点也不遥远。所谓古典者,就是古代的故事,古代的典故。所以,我给他们讲古典的诗,一个一个古代的故事,小朋友听得非常有兴趣。我真的不明白为什么有些人不喜欢诗词,因为我觉得喜欢诗词,先不用说创作诗词,就是欣赏阅读诗词,也是人生非常快乐的一件事情,而且是每个人应该有的一种心灵感情上的享受。所以,我第一个就引了刘勰《文心雕龙·明诗篇》说:“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除非我们不是人,除非我们没有心灵,除非我们没有感情。而我们作为一个人,我们有心灵有感情,我们天生就应该爱好诗词。“人禀七情”,喜怒哀乐爱恶欲;“应物斯感”,当我们面对外在的一切物象,我们都应该有所感应。我现在还要说明一点,就是下文我讲“赋、比、兴”的时候,还要说明这个心灵跟外物之间的关系。我们看到外在的物象,很多人都以为,所谓物象者就是动物、植物、鸟兽、花草,这些才是外物的物象。所以说《诗经》上常常用外物引起诗人的感发,说是草木鸟兽引起诗人的感发。其实我以为,所谓外物的这个“物”,“人禀七情,应物斯感”的“物”,应该分成两方面,一个是大自然的物象,是草木鸟兽,一个是人世间事物。
  《明诗篇》说:“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你看到外在的物象的种种变化,于是,你的心灵感情自然有一种感受。古代像李后主小词“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相见欢》)。“林花”两句表现了一整片的凋零。满林花树,春天这样红艳美好的花朵都凋谢了。“谢了”两个字,说得多么沉痛,多么哀伤!“林花谢了春红”,怎么这样好的春红竟然就谢了,竟然就满树都谢了?他的感情不假修饰,不假思索,他说了,是“太匆匆”。如果说“林花谢了春红”,还是外表所见的现象;“太匆匆”则是词人内心的悲哀和感叹,真是太匆匆了!我们知道,花的生命本来就是短暂的,它也许能开三五天,这就很不错了,也许开一个礼拜,那很长久了。如果这些日子天气都是风和日丽、天暖气清,虽然它只有三天、五天,也对得起它的生命了。可是,花不只是太匆匆仅有暂短的三五天的生命而已,还更有“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的打击摧伤。
展开
目录
一 从“赋、比、兴”谈诗歌中兴发感动之作用
什么是“赋、比、兴”
西方文艺理论中关于形象的几个名词

二 结合中西诗论看几首中国旧诗中形象与情意之关系
中西方关于形象与情意之关系的理论
从陶渊明诗看形象与情意之关系
从杜甫诗看形象与情意之关系
从李商隐诗看形象与情意之关系

三 从形象与情意之关系看三首小诗
理工科专业的学生也应该有文学素养
评判诗歌好坏的标准
《玉阶怨》题解
虞炎之《玉阶怨》
谢胱之《玉阶怨》
李白之《玉阶怨》

四 《古诗十九首》的多义性
《古诗十九首》意蕴丰富的原因
从《行行重行行》看《古诗十九首》的多义性
《东城高且长》赏析

五 诗歌吟诵的古老传统
诗歌吟诵的起源
中国语言文字的特点决定了诗歌的节奏
诗歌的四声与平仄
吟诵的作用

六 杜甫诗在写实中的象喻性
何谓“象喻”
从《曲江》之二看感发的层次
杜甫诗的象喻性
从《秋兴八首》看杜诗的象喻性

七 从西方文论看李商隐的几首诗
《燕台》题解
西方文论中的几个基本名词
《燕台》四首赏析
李商隐与卡夫卡的相似点

八 一位晚清诗人的几首落花诗
中国古典诗歌体式的发展变化
陈宝琛其人
陈宝琛《落花诗》赏析
《感春四律》赏析
九 阅读视野与诗词评赏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