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明清时代之社会经济巨变与新文化:李渔时代的社会与文化及其“现代性”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32549139
  • 作      者:
    (美)张春树, 骆雪伦著
  • 出 版 社 :
    上海古籍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8
收藏
内容介绍
  《明清时代之社会经济巨变与新文化》通过翔实的资料考订和缜密的分析,以李渔的生活经历和作品作为研究个案,深入剖析了作为传统文人的李渔所折射出的现代性意识。反映了这个动荡时代对传统文人的影响,以及他们面对变化时,在思想观念上的回应。明清易代之际,中国社会、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这其中既有朝代更迭所带来的政策的变化,也有经济发展造就的思想观念的飞跃,同时也有西学经由传教士进入中国所产生的冲击。这些变化,深刻地影响了当时人们的生活。
展开
精彩书评

  此书曾荣获美国第一权威之书评杂志《精选》(choice)所评的“当年杰出学术著作奖”(Outstanding Academic Title of the Year)。其评语为:“该书从宏观视角给人以启迪,不但以严谨负责的学者态度阐明中国的艺术、文学与文化,而且还能做到使读者易于理解和接受。尤其令西方读者感兴趣的则是那些有关个人在社会中的作用和处境的章节及段落……这部丰富而有趣味的著作描绘出一幅很有光彩又独到精致的李渔肖像,历史学家张春树与骆雪伦对明末清初这一时期价值观的转变进行了透彻的阐述。这不仅是一部传记,而且是对于一个允许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时期的相当杰出的考察。”
  李渔是一位奇才:他一生专长于戏剧创作与表演、古今体诗文与评论、医学、园艺学及机械工程,同时又为史学家、法学家、出版家、书商等等。所以要全面研究李渔这个奇人的一生非具百科全书之学识是不能竟工的。但是今日张春树与骆雪伦之专著却是这样包罗百科的万全之书!
  ——《亚洲史学》(Journal of Asian History)

  一个极佳的开场乐章,从而进入囊括从货币流通、妇女教育、出版历史,直到男同性恋、建筑设计及望远镜的制造和传播这众多的文献与史学的细节。
  ——《亚洲研究杂志》(Journal of Asian Studies)

  张、骆二氏这部“大书”真是一本研究17世纪中国之百科知识之宝库。……只就研究17世纪中国之戏剧与小说来说,它是一部必备必读之书。
  ——《中国文学评论》((Chinese Literature;Essays,Articles,Reviews)
 

展开
精彩书摘

  董含说李渔有伤风化,这样一个形象一定在与董含同时并与他持有同样伦理观的文人当中有着广泛的认同,因为据《李渔传》所载,李渔当时是闻名于世的。还有一些说法也与董含大同小异,可以证明这一形象。〔1〕其实,董含批评李渔的诗文集《笠翁一家言》“坏人伦、伤风化”不但没有根据,反而说明董含自己从未认真读过《一家言》。显然,董含对李渔的诋毁是源于儒家道学的主流文化与实用开放的新兴文化之间的矛盾冲突。董含出身权贵之家,熟读五经四书,1661年举进士,自认是正统儒家文化的传道者,是已确立的儒家价值观的卫道士。在董含看来,儒家学者必须遵循基本的儒家伦理和功名事业,包括(1)以农为本,经商则有损个人道德;(2)文以载道,文体当取说教式,内容一定要讲求道德;(3)个人行为必须符合儒家规范,诸如忠、义、勤、俭、忍,以及自我节制,不求奢华享乐。所以,当李渔公开表示经商发财,组织家庭戏班创收利润,撰写煽情的通俗小说来赚钱,纵容物质奢侈和感官享乐,随心所欲谈论性爱及其两性关系的开放,这些都触犯了董含所主张的基本的儒家思想意识。他自然要对李渔表示蔑视,甚至盲目指责李渔,也就是说,当任何人的价值观只要是倾向于个人化的新兴文化时,那么董含这类人都会提出批评;而这种新兴文化产生于城市中,其特点是在事业追求和生活价值上都主张个人主义、思想开放以及物质上的实用主义。
  ……
 

展开
目录
中文版序言
导言
绪论  李渔其人及其世界: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一、历史形象与文学评价
二、社会价值与文学批评
三、道德、人品、文学
四、李渔其人、其事与其社会

第一章  政治社会的变革以及个人的反应:过渡时代中李渔的生平事迹
一、攀登成功的阶梯与挫折:明朝时代的李渔
二、破灭与醒悟:明清朝代兴替与个人世界
三、清朝统治下的秀才遗民与职业作家:明朝士人
四、李渔在南京:集学者、作者、出版商、企业家于一身
五、“落叶归根”:新朝、异族、故人与旧地

第二章  明清时期的危机与蜕变:朝代兴替与经济革命中的新社会与新思潮
一、士人与政权:“士民”阶层与朝代的更替
二、兰溪和金华: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特征及地区的文化一思想传统
三、晚明社会文化的转变:作家及其社会环境
四、自由创新及个人主义:李渔的文学思想的主脉

第三章  戏台与阁台之间:李渔剧作中所反映的国家和社会
一、朝代转换,历史戏与爱国主义
二、深思王朝的衰落和灭亡
三、社会风俗与经济境况
四、戏剧作家与忠节问题的探讨

第四章  小道与大道之间:李渔小说中所反映的个人和社会
一、李渔的小说:真实性与内容
二、《无声戏》的世界:社会形象与个人精神
三、《十二楼》:爱情、人性与社会
四、新社会、新经济与新文学:白话小说的价值与功能

第五章  明清过渡时期知识分子的危机和思想革命:从历史角度看李渔的世界
一、崩溃中的帝国
二、晚明社会的都市化、男风及民间宗教
三、李渔思想中的理性批判和实证观念
四、晚明时期新的思想发展和“科技革命”
五、李渔及其时代

结语  李渔的世界的现代性:政治变迁与社会文化蜕变之中的个人
一、个人与朝代转换
二、思想秩序与政治秩序
三、“现代性”时代的挑战
征引书目
中文日文书目
西文征引书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