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巴赫金诗学视野中的陶渊明诗歌英译:复调的翻译现实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11370393
  • 作      者:
    蔡华著
  • 出 版 社 :
    苏州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8
收藏
作者简介
    蔡华,辽宁沈阳人,先后毕业于大连外国语学院、苏州大学。中国典籍翻译方向博士,英语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从事英语专业教学、翻译理论与实践科教工作。出版编、译、著15部,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在攻读博士期间,曾荣获苏州大学优秀博士毕业生及优秀博士论文奖。目前业已完成博士启动项目.正在操作获得辽宁省科研立项支持的“陶渊明诗文典籍翻译编录”的工作。现在是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会员、海峡两岸翻译协会会员。
展开
内容介绍
    我在苏州大学已经招收了5届13名博士研究生,分别属于比较文学、典籍英译和英语词汇学三个方向。蔡华是典籍英译方向的第一个毕业生,她的毕业论文《巴赫金诗学视野中的陶渊明诗歌英译复调的翻译现实》得到了苏州大学优秀毕业论文的荣誉,现在她的博士论文在经过进一步加工整理之后即将以专著的形式出版,为她的专著写几句话是理所应该的事情。
展开
精彩书摘
    20世纪出现的读者系统理论是该世纪六大支柱哲学之一,其众多学派纷纷将文学研究定位在读者层面。受上世纪中叶后现代理论,如现象学、阐释学、接受美学、读者反应批评等读者理论的冲击,读者成为传统文学批评四维因素中的显学,以至于特里·伊格尔顿(T.Eagleton)在其《文学理论》中把现代文学理论的历史从时间上划分为三个时期:只注重作者、只关心作品原文以及最近的读者转向。“读者转向”意味着文学走出象牙塔的气象,艺术作品不再是自在性文本,而定性为演变着的美学客体。艺术作品一旦问世后就成为广大受众的审美对象,立刻成为阅读时持续“变态”的作品(works),没有审美主体与它进行开放性对话,它仍是一种隐性存在。这肯定了文学生产后的文学消费领域,其转向意义不言而喻。
    读者批评可以回溯到20世纪30年代波兰文艺理论家英伽登(R.1ngarden)和美国女批评家罗森·布拉特(R.Brat)两个源头。前者在著作中提出读者是文学艺术作品的共同创造者,后者提出文学是作者与读者之间的沟通。这些观念都深刻影响了读者中心理念的建立,如50年代读者反应批评和60年代接受美学的兴起。到了70年代,读者理论研究达到高潮,在围绕读者、阅读过程、读者反应、读者接受、作者与读者交流等问题的论争中产生了很多有影响的理论。很快,西方文学批评体系中聚集了若干“关心读者阅读”的理论——阐释学、接受理论、文学社会学、读者反应批评、解构批评等等,无一例外地将人的主观能动性推到文学研究的前沿。这种聚焦本身就证明了西方长久以来占统治地位的“逻各斯中心”论以另一种中心示人。以至于戴维·洛奇(David Lodge)在《巴赫金之后》中说:“解构之后还有什么?……借助于米哈伊尔-巴赫金,活路还是有的。”
    ……
展开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综述
第一节 研究的背景
一、陶渊明诗歌英译复译状况
二、陶渊明诗歌英译复译与对话一复调与狂欢化理据
第二节 研究的目的
第三节 研究的方法
第四节 写作思路与全书结构
第五节 研究的意义

第二章 陶渊明诗歌英译复译复调论
导语
第一节 陶诗英译复译:复调客观存在
一、陶诗与英译复译
二、译者与陶诗英译复译
三、陶诗英译与复译视角
四、陶诗英译复译动态发展
第二节 多元时空陶诗英译复译的对位关系
一、时间流变中的陶诗英译
1.方译陶诗:意为先
2.谭译陶诗:风格即人
3.汪译陶诗:以韵促译
二、空间移译中的陶诗英译
1.戴维斯译陶:学者翻译,译者有意
2.陶诗英译跨地域合译中的对话性翻译
三、陶诗英译复译对话平台

第三章 狂欢化的陶渊明诗歌英译复译
导语
第一节 田园“情”狂欢译
第二节 咏怀“志”狂欢译
一、咏志译志
二、陶渊明饮酒诗英译复译论略
第三节 哲理“思”狂欢译

第四章 对话性地翻译陶诗修辞
导语
第一节 对话译境中的叠词翻译
一、句首相同叠词译法不同
二、间隔叠词的翻译
三、尾端叠词的翻译
四、陶诗叠词的三种核心译法
1.英语译文中叠词的对应保留
2.英译陶诗叠词的变通方式
3.英译陶诗叠词中舍形存意的策略
五、陶诗叠词与英语辞格和语言
第二节 对话译境中的顶真翻译
第三节 对话译境中的问答翻译

第五章 外位性视角中的陶诗英译:误读接受与误译反应
导语
第一节 语言文字层面误读误译
第二节 文化内涵层面误读误译
第三节 文字与文化双重层面解读
第四节 上下文语境误读误译
第五节 诗行成分缺译

第六章 结语:陶渊明诗歌英译复译:译无定译
第一节 “他者”主体性
第二节 主体间性
第三节 间性对位
第四节 译者间性对话发展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