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缘中国丛书邀请了生长于边地的国内著名作家以刻骨铭心的生命体验,揭示边地的文化底蕴,拾捡失落的文明碎片,探问其背后的历史源流与文化成因。
《边缘中国:苗疆圣地》为该丛书之一。
中国地大物博,地势西高东低,自西而东构成了三级阶梯,从雪域高原过渡到山地、盆地,再过渡到丘陵和平原。气候同样是复杂多样,从南到北跨越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等气候带。与这种地理形态的自然级差相对应,生于斯长于斯的人们也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经过反复的筛选和积淀,创造了多元而丰富的文化。就文化类型来说,尽管狩猎与采集类型和斯威顿耕作类型正在逐渐告别自己的舞台,但鄂伦春、鄂温克等狞猎民族和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依然在顽强地赓续这两种文化传统的香火,它们和畜牧类型、农业类型、工业类型等交相辉映,五种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的文化类型在广袤国土上呈现出奇妙的并置状态。从中国的东部走向西部,犹如置身于一条奇妙的时间走廊,在岁月的河流上逆流而动,让你感受到从后现代、现代上溯到前现代社会的文化时差。生存环境的多样化催生了文化的多样性,恰如美国历史学家B.M.费根所言:“文化是我们适应所处的环境的重要手段。” 中国是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北、西南和东北等地区。
“边缘”意味着多种可能性,意味着多元的文化融合,边缘地带与中心地区的交流互动,能够激发社会、经济、文化的多重活力。边缘与中心的异质异趣的相互沟通,相互补充,相互激发,有利于形成健康的、丰富的、具有创造活力的经济结构与文化生态。
《边缘中国:苗疆圣地》倡导以美文笔法,从文学、历史学、社会学、文化人类学、民俗学、地理学等多学科交叉的文化视野,对中国边缘地区的风土人情和人文景观进行审美化的描述,对其文化形态进行深层的、立体的散点透视。丛书邀请生长于这些地区或长期在这些地区生活、工作的著名作家与学者撰稿,他们以刻骨铭心的生命体验,揭示这些地区的文化底蕴,向外部世界掀起其神秘面纱的一角。这些地区地理形貌雄奇、壮丽,展示着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社会民情保留着相对淳朴、本真的状态,在人性层面上也呈现出更为原始的野性与活力,同时这些地区的地理环境比较闭塞,经济发展比较落后。值得注意的是,在尊重与包容差异性的前提下,经济水平不能成为衡量一种文化的优劣的唯一标准。丛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重点介绍这些地区的自然风貌、民居、民艺、民俗,进而以精炼的文字,言简意赅地探问其背后的历史源流与文化成因。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