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崛起在1949:开国外交纪实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503319682
  • 作      者:
    陈敦德著
  • 出 版 社 :
    解放军文艺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7
收藏
作者简介
    陈敦德,作家、电影艺术家。其电影力作《血战台儿庄》、《法庭内外》、《芙蓉镇》、《铁血昆仑关》、《周恩来万隆之行》等,先后荣获金鸡奖、百花奖、华表奖、夏衍文学奖等各种奖项。其擅长于通过影响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来着力表现首脑外交,所刻画的领袖人物毛泽东、周恩来、蒋介石、尼克松、卡特、戴高乐、苏加诺、尼赫鲁、田中角荣、特鲁多等领袖人物的思想性格及内心世界,栩栩如生,极富可读性。日本《读卖新闻》称其为“中国首屈一指的外交题材文学作家”。
展开
内容介绍
    《开国外交纪实:崛起在1949》全面客观翔实地记述了在复杂多变的冷战国际环境中,新中国建立前后坚持独立自主、“另起炉灶”和“一边倒”等独特的开国外交战略思想的历程。真实细致地刻画和再现了毛泽东、周恩来等新中国领导人在定都北平、“建交要经过确认一个中国的谈判”、组建共和国外交部、将军大使走出国门、废除外国驻兵权和“打扫”东交民巷等重大事件中的决策过程。斗智斗勇的交锋较量,惟妙惟肖的秘密细节,视野开阔,内蕴丰厚,丰富可读,是研究和了解新中国外交史的必读书,堪称纪实文学的精品。
    《开国外交纪实:崛起在1949》是陈敦德外交题材纪实文学《新中国外交年轮丛书》分册。全书共分十部分,披露了新中国建立之初的外交战略思想的历程。真实细致地刻画和再现了毛泽东、周恩来等新中国领导人在定都北平、“建交要经过确认一个中国的谈判”、组建共和国外交部、将军大使走出国门、废除外国驻兵权和“打扫”东交民巷等重大事件中的决策过程。《开国外交纪实:崛起在1949》内容全面具体,资料丰富,叙事详细真实,可供广大读者参阅。
展开
精彩书摘
    马歇尔突然要司徒雷登出任驻华大使,使他大吃一惊
    司徒雷登这个美国人,有着独特的经历与独特的性格。
    他出生在杭州一个美国传教士的家庭里,能讲一口纯正的杭州话。他熟
    读中国经史百家的国粹,在美国人当中,算是一个罕见的中国通了。他经常
    在嘴边挂着三句关于中国的话:
    “我爱美国,也爱中国。”
    “与其说我是一个美国人,还不如说我是一个中国人。”
    “我生在中国,也愿意死在中国。”
    他11岁离开中国返回美国,受家庭的宗教氛围影响,进了纽约协和神学
    院攻读神学。1902年,他在神学院毕业后,被封为牧师,奉派在华盛顿的第
    一长老会堂。两年后,在与其表妹艾琳女士结婚后,受南长老会派遣来中国
    做传教士,这年他26岁。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司
    徒雷登应美利坚合众国际通讯社的邀请,担任驻南京的特约记者,开始留意
    和收集有关南京政府的情况,每日发出电讯,报告中国政局的发展,并且由
    此结识孙中山、蔡孑民、王儒堂等政界人物。1915年因家事留美期间,他曾
    应威尔逊总统邀请到白宫汇报中国的情况。由此开始,他与美国政府有了接
    触。1918年底,他受教会的派遣到北京筹办燕京大学,1919年1月31日被任
    命为燕京大学校长。
    客观地说,他是一个杰出的教育家,因在中国倾注了大量心血创办燕京
    大学而蜚声海内外。办校的经费,是他亲自奔波在中美两国,向政要、军阀
    、富豪、金融家、企业巨头等人物募集来的。他看中了北京西郊海淀的一片
    土地做校址,就亲自跑到西安去找这块地的业主陕西督军陈树藩,经过讨价
    还价,只花了6万块光洋就买下了这200多亩土地。有一次,他去找军阀孙传
    芳。孙传芳不知这个洋人的来意,只给了他100块钱,后来得知他是要办学
    校,就派人送去两万块。他还设法从美国铝业大王霍尔的教育基金、石油大
    王洛克菲勒的教育津贴中搞到了办校的资金。为提高教学质量,他请来执教
    的都是海内外有名的教授,而且给他们以很高的待遇。他把学校环境办得很
    中国化:宫殿式的教学大楼,庙宇式的大学校门,宝塔式的校用水塔,校园
    内还有亭阁、古钟、石碑等园林建筑。他还要求学生们熟读孔孟之学。
    他对师生总是一副笑眯眯的样子,十分关心。每聘到一位新教师,他总
    是先请到家里款待一番,体贴人微,使新教师一入校就感到校长的亲切和温
    暖。他吩咐学校的注册处,对各班比较突出的学生以及学生会领袖的名单和
    他们的情况,都要向他汇报,并在百忙中总要抽空去找他们或请他们到家里
    谈心,使得学生“觉得他是兼有了严父的沉静和慈母的温存”。刊物《燕大
    友声》曾这样描述过他:“这团体上上下下、前前后后,总有上千上万人,
    这上千上万人的生、婚、病、死四件大事里,都短不了他。为婴孩施洗的是
    他,证婚的是他,丧礼主仪的也是他。你添了一个孩子,害了一场病,过一
    次生日,死一个亲人,第一封短简是他寄的,第一盆鲜花是他送的,第一个
    欢迎微笑,第一句真挚的慰语,都是从他而来的……”
    “九一八”事变时,他不但在学生举行的反日爱国大会上慷慨陈词,谴
    责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行径,还亲自带领学生上街游行,和学生们一
    起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的口号。日本人占领北平后,他也蹲过日本人
    的监狱。
    由于他的声誉日渐升高,罗斯福就任新总统后曾召见他,咨询中国问题
    ,想了解除了战争之外,美国怎样才能阻止日本人侵占中国。
    在当时,中国人并不简单地将他看做是美国长老会派来的传教士,而是
    将他作为一个对中国教育事业作出了贡献的教育家来看待。在素有尊师传统
    的中国,人们对他献身教育的敬业精神,就更多了一分尊敬。而美国政府又
    把他当作熟悉中国社会并与中国社会各阶层有着广泛联系的“中国通”来看
    待。
    抗战胜利以后,在国共两党的纷争中,声望很高的马歇尔将军奉杜鲁门
    总统派遣来中国调停。马歇尔的调停政策在本质上仍没有脱开“扶蒋反共”
    的窠臼,决定了其调停工作屡屡碰钉子。1946年7月间,马歇尔在无计可施
    的情况下,向杜鲁门总统提名司徒雷登为美国驻华大使。马歇尔希望利用他
    在中国的良好声誉以及与中国各方的交往关系,使国共政治谈判不至于陷入
    死胡同。
    当马歇尔突然派人送来一封信、问他是否愿意出任美国驻华大使时,他
    真是大吃一惊!
    尽管他舍不得苦心经营的燕京大学,但他本人是一个富于牺牲精神的人
    ,他觉得自己是美国人,理该服从美国政府政策的需要,加上提名人又是在
    美国普遍受人尊敬的马歇尔将军,他还是表示愿意接受这一职务,帮助马歇
    尔一起促进国共的政治谈判。
    司徒雷登辞去校长职务出任美国驻华大使,走上政治舞台,在美国充满
    矛盾陷入泥潭的对华政策中,充当了一个悲剧角色。
    P21-23
展开
目录
卷一 在太得山下的小小村子里规划了共和国外交方略
卷二 渡江前夜,英国兵舰闯入长江
卷三 发生在渡江后的中美外交较量
卷四 毛泽东决策外交实行“一边倒”
卷五 刘少奇率中共秘密使团从大连起飞
卷六 毛泽东发面开国公告
卷七 共和国组建外交部
卷八 一号专列驶往莫斯科
卷九 首者“打扫”东空民巷
卷十 毛泽东说建交要经过谈判
主要参考书刊、资料及采访材料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