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序
黑腰蚂蚁
有关秃头的恩恩怨怨
动物邻居
洪水记
汽油粉
古狗
爱的基因
悬空腿
诺布希尔之狮
身份盗窃案(上)
身份盗窃案(下)
七姐妹星团
名牌
只有月光
纽约花钱记
红手
海马
圣克鲁兹的山水
数字287
和平门
同性恋公羊
青玉乌龟
三条驴腿
荒林诗友
她去了哪里?
后记
内容摘要
OK,首先,请让我对作者表示感谢,感谢他提供给我这么多好看的故事。“好看的故事”是这本书的重要价值之一。
我得承认,刚看完张先生的样稿,我说话似乎也被传染上了一点儿美国风格。“美国风格”是本书的另一个亮点。
国内的媒体在报道海外华人时,往往关注他们的勤劳和成就。一个个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的炎黄子孙,不论他们心怀的是光宗耀祖的传统观念,还是发家致富的美国梦,他们背着简单的行囊,来到美国,从刷盘子、端盘子做起,终于获得了学术成就和社会地位。这样的励志故事在电视中不断地重复播出,刺激得国人热血沸腾,“闻三千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之志”,许多人一门心思要到美国去,或者鼓动自己的家人到大洋彼岸去发展。
等一等!我们的媒体似乎忽略了什么。屏幕上的海外华人,是媒体眼中的华人,或者说,是大洋此岸的国人眼中的华人。在国家经济建设和国人经济建设热火朝天的今日,我们的媒体关注华人的奋斗史、关注华人的成功史无可厚非。但是,只关注这些,我们得到的华人形象是片面的,在屏幕上光鲜形象的背后,海外华人的生活状态是怎样的?他们的内心世界是怎样的? 看电视了解华人是不够的,所以我们要读书,特别是他们写自己的书。
张先生的这本书恰好弥补了当前国内媒体忽略的那部分,把海外华人的普通生活细节经过精巧的烹饪,一盘盘端到我们的面前。人人都爱听故事,而人的生活就是由一个又一个或大或小的故事串联起来的项链。这本书以美国为舞台背景,讲述了约二十个小故事,以及少量随笔,其中许多都描写了华人生活。从书中我们可以看到,海外华人的生活与国人一样,他们不仅会为五斗米折腰,也会为秃顶和肥胖烦恼;他们和我们一样,工作中有时要拼命,有时偷点儿懒;面对上司,他们也会一边点头,一边腹诽。在这些故事中,海外华人的形象逐渐丰满起来,电视屏幕上华人外表的包装被剥去,我们甚至可以透过他们的美国House的窗户,看到他们“壁橱里的骷髅”。
海外华人又与国人是不同的,这不同体现在他们被异域文化所包围。美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在这个熔炉中,每个民族都是充满个性的“少数民族 ”,华人当然也是如此。即使祖籍为欧洲的美国人,也能分出个英裔美国人、西班牙裔美国人或爱尔兰裔美国人,等等。而中国国民绝大多数为汉族,民族结构与美国差别甚大。对于每一个从其他国家迁入美国的人,与异域文化打交道都是必修课。站在海外华人自身的视角上,与邻居打交道这样的琐事都涉及到国家情感、民族情感和风俗习惯这些重大问题,每个人都得具备外交家的功力。于是,我们在书中看到,那个留着大胡子的“诺布希尔之狮 ”如何一点点妥协,最后放弃了自己的胡子。任何一个在美国长期居住的华人,也多多少少会放弃自己的某种“胡子”。美国“大杂烩”式的异邦文化在张先生讲述的故事中,立体地浮现在我们面前,使我们可以观一叶而知秋。在故事中寻找海外华人与国人生活的差别,将是一趟有趣的阅读旅行。
对于定居在美国的华人而言,他们可不是在享受一趟短期旅行,他们需要把彼岸化为此岸,把他乡变为故园。在本书的许多故事中,我们能读出欧 ·亨利小说风格的“结尾惊诧”,比如《七姐妹星团》;由于具有理工科的专业背景,又长期在企业中从事软件工作,张先生的文章中融入了相当多的科学元素,对生活的敏感使他的科幻类故事具有阿西莫夫的影子,在平凡的小事中体现出不平凡的哲理,比如《爱的基因》。小说家欧·亨利和科幻作家阿西莫夫的文学风格是典型的欧美式,在张先生的书中读到相似的风格,我妄自揣度,他已经成功地把自己的根扎在了美利坚的土壤中。通过阅读张先生的作品,是否会对那些想熔入北美的准移民们有所启发呢? 最后,请让我对作者再次表示感谢,感谢他允许我这个后生晚辈在这本书很重要的两页纸上涂鸦。
波音于北京 (北京大学硕士、科普作者、国内某著名科普杂志编辑部主任)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