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孝不必两全也能成德
德行
《世说新语》共分三十六门类,前四门依次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正与《论语?先进》提出的孔门四科相合。这种分门类的编写体例及前四门的安排,或许有着尊崇儒家的意思,但《世说新语》在内容上却打上了时代的烙印,不受此前汉代儒学牢笼的限制。
《德行》门的内容,有对传统儒家道德如忠义、孝道、清廉、仁爱等等的赞颂,例如荀巨伯宁死不弃友,邓攸弃己子保全弟之子,管宁视片金与瓦石不异等。但也有相当数量的文字,则是那一时代的特有产物。如李膺的“欲以天下名教是非为己任”,而“后进之士有升其堂者,皆以为登龙门”,反映了汉末特有的清议之风以及这一风气在士人中产生的影响。阮籍的“至慎”,是魏晋士人在激烈的皇权争夺中为求全身而退,不得已所采取的远祸方式,作者置之于《德行》门,显然也有同样的感受。再如王献之临终,不顾自己皇家女婿的身份,公然追念被迫离异的前妻,而作者也视此为美德,这种有违儒家礼教的行为,则应看作是魏晋时期个性情感解放的表现。
必须指出的是,儒家礼教以忠孝为本,然而《德行》中有关忠君事迹的记载极少,这是什么原因呢?鲁迅指出:“(魏晋)为什么要以孝治天下呢?因为天位从禅让,即巧取豪夺而来,若主张以忠治天下,他们的立足点便不稳,办事便棘手,立论也难了。”篡权夺位者往往借提倡孝道来标榜自己,镇压别派士族的反抗,汉末魏晋的许多大名士,如孔融、嵇康、吕安等都死于“不孝”的罪名,《世说新语》对此均有记述。至于作者自己,虽然在《德行》门中记述了不少孝行,但他对统治者提倡孝道的虚伪态度,显然是有微词的,读者可以从阅读中体会到这一点。
陈仲举为豫章
陈仲举【陈仲举】东汉汝南平舆(今属河南)人,名蕃,字仲举,曾任太傅。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登车揽辔【揽辔】拿过缰绳。古代受任的官员通常乘车赴职,登车揽辔(音pèi)表示初到职任。,有澄清天下之志。为豫章太守【豫章太守】豫章:郡名;太守:郡长官,负责一郡行政事务。,至,便问徐孺子【徐孺子】东汉豫章南昌(今属江西)人,名稚,字孺子。陈蕃在豫章时,不接待宾客,只为徐稚特设一榻,徐坐过走后,就挂起不用。所在,欲先看之。主簿【主簿】中央机构及地方官府的属官,掌管文书簿籍。魏晋以后,为将帅重臣的幕僚长,地位甚重。曰:“群情欲府君【府君】对太守的尊称。先入廨。”陈曰:“武王式【式】通“轼”,车箱前部扶手的横木。这里用作动词,扶着轼。古人乘车,俯身扶轼表示敬意。商容【商容】殷代贤人,因直谏被纣王废黜。之闾,席不暇暖。吾之礼贤,有何不可!”
【译文】
陈仲举的言谈是读书人的榜样,行为是世间的规范。他刚开始做官,便有刷新政治的抱负。担任豫章太守时,一到任,便打听徐孺子的住处,想先去拜访他。主簿禀告说:“众人的意思是希望您先去官署。”陈仲举说:“周武王得到天下后,垫席尚未坐暖,就先去商容居住过的里巷表示敬意。我礼敬贤人,有什么不可以的呢!”李元礼高自标持
李元礼【李元礼】东汉颍川襄城(今属河南)人,名膺,字元礼,曾任司隶校尉。风格秀整,高自标持【标持】自尊自信,自视甚高。,欲以天下名教【名教】指儒家以正名定分为中心的礼教。是非【是非】辨别正误,褒贬得失。为己任。后进之士有升其堂者,皆以为登龙门。
【译文】
李元礼风度秀美严整,为人自尊自信,要把按名教标准来品评天下的得失是非作为自己的责任。后辈人士能够受到他接待的,都认为是登上了“龙门”。
◎世说小辞典
登龙门
“龙门”是黄河水道,在今山西河津北和陕西韩城东北之间。黄河至此,两岸峭壁对峙,形如阙门。据《太平广记》卷四百六十六引《三秦记》说,龙门之下,每年三月有黄鲤鱼汇集,能跃上龙门的不过七十二条,均化而为龙。后人于是以“登龙门”比喻得到有名望者的接待和援引而增长声誉。难兄难弟
陈元方子长文【长文】名群,字长文,陈元方之子。曾任司空、录尚书事。,有英才,与季方【季方】名谌,字季方,陈元方之弟。子孝先【孝先】名忠,字孝先,陈谌之子。,各论其父功德,争之不能决,咨于太丘【太丘】县名,治所在今南永城西北。这里指陈寔。陈寔:字仲弓,曾任太丘长,世称“陈太丘”。。太丘曰:“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难为兄、难为弟】意思是兄弟均有才识,很难分出高下。。”
【译文】
陈元方的儿子长文,有卓越的才能,同陈季方的儿子孝先,各自夸耀自己父亲的功业德行,争议相持不下,无法决断,而去询问陈太丘。太丘说:“论学识品行,元方季方各有所长,互为兄长,难以分出高下优劣啊!”
◎令大人汗颜的陈元方
陈元方是东汉颍川许昌(今河南许昌东)人,名纪,字元方,出身大家世族,父亲陈寔又是政府官员,所以对人情世故及官场狡诈自小就看得非常清楚。
他自幼即非常出色,《世说新语》里记载了许多有关他的事迹,其中最令人熟知的故事,便是《方正》门的《陈元方责父友》故事,陈元方当时年仅七岁,说话行事却镇静沉着,面对咄咄逼人的成年人针锋相对,义正而词严,逼得对方无话可答,并以头也不回地拂袖进门来表明自己的态度,小小年纪就有如此见识作为,实在令人佩服。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