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看却无痕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6339377
  • 作      者:
    赵首先著
  • 出 版 社 :
    作家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7
收藏
内容介绍

目录

序:诗者之境,大象无形<br>1.剑血梅花又一红<br>腊月寒客<br>昆仑写意<br>烟花三月下扬州<br>北魏陶片<br>庐山瀑布图<br>那庙那佛<br>戏改民谣<br>仰望红山<br>淬火<br>诗也来跪岳王墓<br>京剧:空城记<br>刚与柔<br>寓言背后是情绪<br>主人的朋友<br>黑白谱<br>斗牛<br>石匠与云冈石窟<br>敦煌画稿<br>信物<br>镜子<br>崂山看石<br>2.青铜上的星光<br>悲剧<br>骊山手记<br>雄性花瓶<br>兰亭读序<br>越王山<br>李煜<br>诗的作坊<br>走近没有<br>剑魂·诗魂<br>诗人屈原<br>青铜像<br>唐:玄武门626号<br>老子·孔子<br>张旭的狂草<br>路易十四<br>皮匠<br>白发老人<br>莎士比亚故居<br>读卞之琳《断章》<br>柳泉居士<br>3.行走的风景<br>黄河壶口桃花汛<br>中秋之夜<br>放鹰者说<br>葡萄沟<br>喀纳斯湖<br>南山牧场<br>听春<br>松花江畔雾凇花<br>乡下组画<br>科尔沁的风<br>裸河<br>雪中的白杨<br>麦地<br>牧耕图<br>庄稼人<br>可可西里<br>铁门关<br>苏鲁木哈克<br>坎儿井<br>九月的记忆<br>4.菩提无树挂禅音<br>青花瓷碗<br>名字与幽默<br>鹰之死<br>一幅水墨画<br>体会沙漠<br>问路<br>闲时札记<br>听说而已<br>生命<br>记性<br>退潮<br>故事<br>无题<br>黑色石头<br>精神帝国<br>木化石<br>圆明园残石随想<br>那是什么<br>牌坊<br>一枚古铜币的两面<br>古剑断想<br>唐三彩<br>猎人猎狗猎枪<br>唐卡<br>几句闲话(代后记)

内容摘要

    《看却无痕》可视为诗人赵首先于去年写作出版的诗集《语言以外》的续篇,同样的简约而灵动,同样的深邃而凝重,但又是对前者的拓展和升华;诗人仿佛进入一种虚静状态,去思悟世界与人生、历史与现实、精神与物质、有限与无限、暂时与永恒,掺融着浓郁的宗教气味,闪灼着冷峻的思辨光芒。从写意昆仑、诗意扬州、云冈石窟、庐山瀑布,到敦煌画稿、北魏陶片、青花瓷碗;从岳王墓、雷锋塔到唐三彩、圆明园;从屈原诗魂、张旭狂草、兰亭集序到莎士比亚、路易十四,诗思纵横驰骋,在浩渺的时空里去寻觅和思辨人间真伪和哲学真谛。儒家入世的庄严和道家出世的恬淡,都对诗人人生理念产生深刻影响,这便是看似无痕却有痕。诗人的可贵之处在于,他摆脱了题旨的确指性和说教气,而进入大象无形、大美无言的虚静状态;从人的本真出发感受外部世界,达到人与自然的神秘契合;让夜露销残一般短暂的个体生命,在无限的时间长河中找到生存的意义,在有限与无限的永恒矛盾中发现美丽的瞬间。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