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新文学史编纂史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1122297
  • 作      者:
    黄修己著
  • 出 版 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7
收藏
编辑推荐
    《中国新文学史编纂史(第2版)》主要内容包括新文学史编纂的开端、新文学史著作的出现、新学科,新课程,新教材、新文学史著作的政治化、思想解放和学科的恢复、汹涌而起的编史热潮、新文学史编纂的历史回顾、新文学史编纂中的几个关系、新文学史编纂学问题等。
展开
作者简介
    黄修己,1935年生于福建福州,196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曾任北京大学、中山大学教授,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主要编著有《中国现代文学简史》、《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20世纪中国文学史》、《百年中华文学史话》、《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方法论集》、《赵树理评传》、《赵树理研究》、《不平坦的路》、《张爱玲名作欣赏》等。发表过《离了北大说北大》、《读书·翻书·摸书》等数十篇随笔,出版散文集《我的“三角地”》。
展开
内容介绍
    《中国新文学史编纂史(第2版)》记载中国新文学史编纂的历史,描述自1920年代初胡适的论著迄今八十多年问新文学史编纂的艰辛、曲折过程,评介数十部有代表性的各类新文学史著,展现几代新文学史家的业绩和学术风貌。更从短时间里新文学史面貌多变、常变的现象总结经验,述“身作”和“心构”之别,详析各种新文学史阐释体系对形成、建造文学史的影响,提出正确处理编纂中的主客体关系,求建自己的编纂哲学。
展开
目录
导言
第一编 1949年以前的编纂实践
第一章 新文学史编纂的开端
一 胡适的《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
新文学史研究的开始——《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的贡献
二 “附骥式”的新文学史
赵景深的《中国文学小史》——陈子展的《最近三十年中国文学史》等书——冯沅君、谭正璧等的论述
三 文化保守主义眼中的历史
钱基博的《现代中国文学史》——透过文化保守主义的眼镜——尖刻但发人深省
四 突兀而现的两部文体史
态度偏激的戏剧史——品位不高的诗歌史——未能成功的原因
第二章 大学里的新课程
一 朱自清的新文学史课
《中国新文学研究纲要》——文体分类型的体例——新文学史编纂传统的创立
二 周作人的讲演稿
周作人讲演“中国新文学源流”——循环论的观点
第三章 新文学史著作的出现
一 王哲甫的《中国新文学运动史》
第一部中国新文学史著——比较丰富的内容——平稳客观的态度——创作述评的不足
二 1930年代其他几部著作
伍启元的《中国新文化运动概观》一王丰园的《中国新文学运动述评》一鲜明的阶级论色彩——吴文祺的《新文学概要》——弗里契机械论的影响
三 一次大规模的造史运动
《中国新文学大系》各集导言——史料的价值——独特的史识和鲜明的学术个性——“身作”、“心构”一身而二任——其他
第四章 抗战以后的进展
一 李何林的《近二十年中国文艺思潮论》
新的历史条件——政治斗争决定文艺斗争的观点——保存史料的成绩
二 周扬的《新文学运动史讲义提纲》
《新民主主义论》的发表——《提纲》的特色和新因素——另一种学术风格
三 任访秋、蓝海等人的著作
李一鸣的《中国新文学史讲话》——任访秋的《中国现代文学史》——几个方面的独特性——蓝海的《中国抗战文艺史》——蒲风等的文体史
四 1949年以前编纂实践的小结

第二编 1949年以后的编纂实践
第五章 新学科,新课程,新教材
一 新情况和新特色
第一次“文代会”对新文学史的总结——胜利者的需要——建国后新文学史编纂的变化
二 新学科的建立
《(中国新文学史)教学大纲》——论证无产阶级对新文学的领导
三 王瑶的《中国新文学史稿》
几项新的“第一”——《史稿》的成就和特色继承朱自清的传统一打着时代的烙印
第六章 新文学史著作的政治化
第七章 思想解放和学科的恢复
第八章 汹涌而起的编史热潮(一)——文体史编纂的众多收获
第九章 汹涌而起的编史热潮(二)——全面开花的各类新文学史的编纂

第三编 历史的启示
第十章 新文学史编纂的历史回顾
第十一章 新文学史常变探因
第十二章 新文学史编纂中的几个关系
第十三章 新文学史编纂学问题
第十四章 新文学研究的主体
参考书目
旧版后记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