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诗论史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7807074590
  • 作      者:
    霍松林主编
  • 出 版 社 :
    黄山书社
  • 出版日期:
    2007
收藏
编辑推荐
  《中国诗论史》对历代诗词曲论专著进行逐一研究。凡重要者介绍其作者、时代和版本情况,概述其主要的理论内容,评价其在中国诗论史上的地位;凡理论价值不高者则列入“存目”,只作简介。《中国诗论史》分诗论、词论、曲论三类,各按成书先后编排,包含诗论专著302种,词论专著104种,曲论专著31种,总计437种。
展开
内容介绍
  我国诗歌被我国其他各种文学艺术所利用,这只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方面是:诗情、诗意、诗美,是我国一切文学艺术的本质和灵魂,甚至是数千年中华灿烂文化的本质和灵魂。中华民族从《诗经》、《楚辞》以来创造了无数辉煌瑰丽的文学艺术珍品,为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而那无数文学艺术珍品,其中的诗歌当然是诗情、诗意、诗美的集中体现;其中的散文、戏剧、小说、音乐、绘画等等,也无不洋溢着诗情、诗意、诗美。苏轼称赞王维“画中有诗”,鲁迅推崇司马迁的《史记》是“无韵之《离骚》”,类似的评论很多,无烦辞费。
  正因为中国诗歌与其他中国文学艺术有如此密切的联系,所以中国诗论中的物感、神思、风骨、情采、兴寄、兴象、意象、情境、意境、气韵、滋味、兴趣、性灵、情景、神韵,以及味上之旨、韵外之致、言外之意、象外之象等许多概念、范畴和术语,或适用于其他文学艺术,或与其他文学艺术理论相通。这一切,也正是中华文化民族特色的突出体现。
  基于上述种种考虑,我们决定撰写一部体现中国特色的《中国诗论史》,为增强当前诗歌创作的民族特色服务,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当代文艺学服务。
  在撰写《中国诗论史》的准备阶段,我们对历代诗词曲论专著进行逐一研究。凡重要者介绍其作者、时代和版本情况,概述其主要的理论内容,评价其在中国诗论史上的地位;凡理论价值不高者则列入“存目”,只作简介。《中国诗论史》分诗论、词论、曲论三类,各按成书先后编排,包含诗论专著302种,词论专著104种,曲论专著31种,总计437种。取名《中国历代诗词曲论专著提要》,由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于1991年出版。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九章清代词论(下)(附曲论)
  清代词学的发展与词派的更替,是与政治社会的变化紧密联系的,而社会的发展与政治的兴替,又常常首先反映在哲学思想变化上。在中国文化思想处于支配地位的经学思想,是中国思辨哲学的集中体现。中国文学思想的内涵,又常常是以哲学亦即经学思想为其内核的。清代的经学,据皮锡瑞的《经学历史》的阐释,又大体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国朝经学凡三变。国初汉学方萌芽,皆以宋学为根柢,不分门户,各取所长,是为汉宋兼采之学。乾隆以后,许、郑之学大明,治宋学者已鲜,说经者皆主实证,不空谈义理,是为专门汉学。嘉、道以后,又由许、郑之学导源而上,《易》尚虞氏以求孟义,《书》宗伏生、欧阳、夏侯,《诗》宗齐、鲁、韩三家,《春》宗《公》、《谷》二传。汉十四博士今文说,自魏、晋沦亡千馀年,至今日而复明。
  张惠言兄弟于嘉庆二年编刻的《词选》,是常州派初发轫的标志。乾嘉之交,正是清王朝由盛转衰的一大转折,经学思想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康乾时代的承平景象以及适应这种承平之世的文治--《古今图书集成》、《四库全书》等大型类书,都相继编纂成册。通训诂,重考证的古文经学就盛行于世,形成了有名的乾嘉学派。歌颂这个承平之世的以醇雅精工为审美原则并兼重用典的浙西词派,也应运而出,并长期统治着清代前期的词坛。乾隆后期,政治腐败,贿赂公行,各种衰败的迹象已经出现,大动乱的征兆也已显示。以揭露和批判黑暗现实著称的长篇巨著--《儒林外史》和《红楼梦》就产生在这一现实之中。嘉庆初年,广开言路,招纳贤才,更新吏治,是政治变革的一种努力。重视微言大义和经世济用思想为一重要特征的今文经学,开始受到人们的青睐并盛行起来。文士们的忧患意识、未雨绸缪甚至是“己溺己饥”的切肤之感,也出现在他们的著作里。
展开
目录
中国诗论史:上

第一编 先秦两汉诗论
概说
第一章 中国诗论的滥觞和“诗言志”说的提出
第一节 中国诗论的滥觞
第二节 春秋赋诗、引诗和“诗言志”说的提出
第二章 儒家诗教的建立——孔门诗论
第一节 孔子及其思想
第二节 孔门诗论
第三节 孔门诗论的评价和影响
第三章 战国诗论
第一节 战国墨、道、法、杂诸家诗论
第二节 孟子论《诗》
第三节 荀子论《诗》
第四节 屈原诗论
第四章 汉代今文经师的《诗》学
第一节 三家《诗》
第二节 刘向的《诗》论
第三节 《礼记》论诗
第五章 《毛诗》和郑玄论《诗》
第一节 《诗》毛氏传
第二节 《毛诗》序
第三节 郑玄论《诗》
第六章 汉代非正统诗论
第一节 《淮南子》论诗
第二节 司马迁论诗
第七章 汉代屈原论
第一节 西汉屈原论
第二节 班固和王逸论屈原

第二编 魏晋南北朝诗论
概说
第一章 曹魏诗论
第一节 曹丕、曹植的诗论
第二节 阮籍、嵇康的乐论
第二章 两晋诗论
第一节 陆机与西晋诗论
第二节 东晋评诗的风气与葛洪、李充的诗论
第三章 诗学日尊与诗体的律化——文笔之辨和诗的声律说
第一节 文笔之辨与诗学日尊
第二节 永明体与声律论
第四章 南北朝诗论派别的分野(上)
第一节 古体、今体与宫体之界别与论争
第二节 本之雅什,兼重缘情绮靡——沈约、萧子显与萧绎
第五章 南北朝诗论派别的分野(下)
第一节 萧统与《昭明文选》
第二节 颜之推与北朝诗论
第六章 刘勰的诗学巨著《文心雕龙》(上)
第一节 刘勰与《梁书·刘勰传》
第二节 “文之枢纽”与“唯务折衷”
第三节 “剖情析采”与“以裁厥中”
第七章 刘勰的诗学巨著《文心雕龙》(下)
第一节 以构思为中心的创作论——《神思》兼及《养气》
第二节 对体制风格的认知与创作规范——《体性》与《定势》
第三节 批评论中的“圆照”、“博观”、“六观”和“见异”——《知音》
第八章 钟嵘的评诗专著《诗品》
第一节 钟嵘的身世和《诗品》的体例
第二节 明体与评诗的理论体系
第三节 评体与评诗的标准和审美原则
中国诗论史:中
中国诗论史:下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