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文学批评与文化批判: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2235408
  • 作      者:
    胡亚敏主编
  • 出 版 社 :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7
收藏
作者简介
    张贞,1979年生,河南洛阳人。1996年考入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先后获得华中师范大学文学学士、文艺学硕士。文艺学博士学位。现为江汉大学人文学院教师,主要西方文化、大众文化和文学批评研究。曾在《思想战线》、《厦门大学学报》、《黑龙江社会科学》、《理论月刊》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多篇,其中被《人大复印资料》转载1篇。
展开
内容介绍
    《日常生活与中国大众文化研究》的作者们是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文艺学及相关专业的中青年教师,他们聚合在一起,撰写这一套丛书,其整体构想是,以文学批评论为中心,从几个不同的角度探讨在世纪转换时期文学理论的变革、更新。
    关于文艺学研究的改革和开拓,早已为国内高校中文系教师以及教育界以外的学术同行所充分重视,并且已经有许多成果问世。粗略地说,人们的努力是在两个方向上,一是从一个个具体学科问题入手,诸如形象思维问题、悲剧问题、形式美问题、典型问题、文学语言的功能与性质问题……寻求新的看法、新的结论,而在此种寻求过程中间调整或改变旧的学科思维习性和思维方式,锻制新的研究方法;一是设计新的文艺学理论体系,包括确立新的逻辑起点、新的核心概念,重组基本范畴与命题。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日常生活”范畴溯源
    第二节 “日常生活”的意义
    一、人类历史的基础
    确立“日常生活”的本体性地位,并不是“日常生活”哲学的最高成就。沿着这一研究线索,一些学者开始揭示出“日常生活”范畴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的独特价值和意义——如法国年鉴学派的费尔南·布罗代尔。作为年鉴学派的第二代代表人物,布罗代尔以《地中海与菲利浦二世时期(一五五…五九八)的地中海世界》、《15至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三卷本)和未完成作品《法国史》(第一卷)著称于世。在这几部一脉相承的著作里,布罗代尔提出了一种新的研究方法:从“长时段”、“中时段”和“短时段”三种历史时间来研究历史。其中,“长时段”是指长期不变或者变化极其缓慢的“结构”(如地理、气候、生态环境、社会组织、思想传统等),布罗代尔认为这才是在历史上起长期、决定性作用的重要因素;“中时段”是指在较短时期(十年、二十年、五十年以至一两百年)内起伏兴衰、形成周期和节奏的“局势”(如人口消长、物价升降、生产增减、工资变化等),布罗代尔认为这是影响历史进程的直接原因;“短时段”是指一些突发“事件”(如革命、条约、地震等),布罗代尔认为这些事件只是历史发展中转瞬即逝的浪花与尘埃。
    虽然布罗代尔把以地理结构、思想传统为代表的“长时段”看做是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最深层原因,但他更看重作为“中时段”的日常生活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首先,“日常生活”是构成长时段结构的基础。与那些社会历史中偶尔发生的、个别的、没有规律性可循的重大事件相比,这些在小时空范围内反复发生的日常生活杂事在多次反复之后会取得一般性,甚至变成结构。比如说,布罗代尔发现,中国人习惯以稻米为主食,这种饮食习惯使中国人普遍不愿开发山区,大量集中在水稻高产的中原地区,造成中原人口封闭式密集、城市与农村联系密切、卫生环境差等情况;相比之下,以肉食为主的欧洲人则倾向于开发山区,城市与农村的联系也因为人们对农作物的依赖性不大而趋于疏散,人们多选择开放式的生活。布罗代尔的分析遵循了这样一条思路:即从研究日常物质生活入手,分析一个民族或国家的价值理念、思想传统、环境变迁等。按照这一思路,“一部服装史提出所有的问题:原料、工艺、成本、文化固定性、时装、社会等级制度”,决定历史进程的长时段结构由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琐事来建构。
    ……
展开
目录
新版总序
总序
大众文化人文内涵的追问(代序)
导论
第一章 “日常生活”范畴溯源
第一节 “日常生活”的本体性地位
一、作为本体存在的“日常生活”
——马克思、恩格斯论日常生活
二、原初性的“日常生活”
——胡塞尔与海德格尔眼中的日常生活
三、“日常生活”与异化
——卢卡奇和列菲伏尔的日常生活批判
第二节 “日常生活”的意义
一、人类历史的基础
二、个体再生产的家园
第三节 “日常生活”的特性
一、重复性思维
二、安全需要
三、模仿、类比与规范性符号系统
四、实用主义与功利主义原则
五、日常满足与过分一般化

第二章 西方大众文化理论中的“日常生活”
第一节 法兰克福学派:现代性背景下的大众文化与“日常生活”
一、在文化工业理论中被疏远的日常生活
二、在艺术世俗化理论中被接近的日常生活
第二节 英美文化唯物主义:大众文化中丰富、能动的“日常生活”
一、日常生活的丰富性
二、日常生活的能动性
第三节 消费社会理论:大众文化消费中的“日常生活”
一、被消费意识解放的日常生活
二、被消费意识制约的日常生活

第三章 中国大众文化之“日常生活”研究
第一节 精英文化、主流文化、大众文化与“日常生活”
一、精英文化对“日常生活”的悬置
二、主流文化对“日常生活”的改造
三、大众文化对“日常生活”的肯定
第二节 “日常生活”与当代中国大众文化
一、从彼岸到此岸:精英被大众改写
二、从对抗到交融:主流与大众汇合
三、从农村到城市:民间向都市转移
第三节 不同阶层的“日常生活”与大众文化分类
一、大众文化区分的日常生活根源
二、当代中国社会分层
第四章 世俗日常生活的意义——“日常生活”在大众文化中的表现形态之一
第五章 日常生活审美化——“日常生活”在大众文化中的表现形态之二
余论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