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价格由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和资产未来支付的分布所决定。经济学家将这两个决定资产价格的基本因素称为投资者的“品味(tasfe)”和经济“技术(technology)”,并以此推导出资产的收益。合理的资产估值必须考虑投资者在具有不同未来支付的资产之间的财富配置。期望效用理论是构建投资者风险资产选择模型的标准方法,本章将对这一理论的发展进行回顾。我们首先分析在何种条件下投资者偏好能够与期望效用函数相一致。随后,我们将考虑效用和风险厌恶的内在联系,以及风险厌恶如何导致资产风险溢价的产生。最后我们将分析风险厌恶如何影响投资者在风险资产和无风险资产之间的配置选择。
理论界普遍使用期望效用函数为投资者的资产选择方式建模。然而,大量的实证和实验证据表明投资者有时并不按照期望效用的标准模式行事。这些发现促使理论界研究新的更好的模型来描述投资者偏好。对期望效用模型的改进以及新模型的提出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我们将在后面的章节对这些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论述。
通常情况下,经济学家在分析商品或服务价格时要构建它们的供给和需求模型。同样的方法也适用于资产价格。首先,让我们先考虑构建投资者对资产需求的模型。与商品和服务不同,一项资产并不能给投资者带来当前的消费福利。而且,资产通常被作为储蓄的载体。它作为投资者金融资产的一个组成部分,代表着投资者对未来消费或购买力的要求权。资产之间最主要的差异在于它们未来进行的不同支付。除了无风险资产外,任何资产的支付都是随机的。因此资产需求理论需要区分投资者在未来不确定情况下对不同支付的偏好。换句话说,我们需要构建投资者在资产收益具有不同概率分布情况下的资产选择模式。在本章我们将假设投资者在时间跨度仅为1期的环境下选择资产,而且资产的支付是随机的。在后面的章节中我们会逐步放松这一假设,分析投资者对具有未来多期收益资产的选择模式。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