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逸《楚辞章句》认为,《天问》是屈原在流放期间创作的。当时他忧心愁悴,迷茫中来到楚先王庙和公卿祠堂,因见庙堂的壁画上画着天地山川神灵、古贤圣怪物行事而引发愤慨和疑问,于是在庙堂的墙壁上挥笔写下《天问》。王逸此说大概是出于推测。洪兴祖《楚辞补注》认为,楚先王庙和公卿祠堂应该在汉北,当时屈原正被楚怀王流放在汉北。我们认为,《天问》应该不是屈原因见壁画而一时愤激之作,而是屈原对自然和历史长期思考后的呕心沥血之作。
此节最能说明《天问》的创作时间。首先,所谓“薄暮雷电,归何忧”、“伏匿穴处,爰何云”,点明了屈原自己当时正被放逐,过着藏身岩穴的艰苦生活。其次,所谓“荆勋作师,夫何长”,也点明了楚国一直热衷发兵打仗而次次败退。据司马迁《史记·楚世家》记载,楚怀王后期,“二十九年,秦复攻楚,大破楚,楚军死者二万,杀我将军景缺”,“三十年,秦复伐楚,取八城”。又,楚襄王元年,秦、楚再次大战,“大败楚军,斩首五万,取析十五城而去”。正是由于连年不断的对外战争,楚国在人力、物力、土地等方面都损失惨重,大有亡国之迹象。因此,屈原才会在此段中有“厥严不奉,帝何求”的感慨。最后,屈原表面上是对吴王阖闾、楚成王的质疑,实际上是对楚襄王的讽谏。在屈原看来,楚襄王因听信谗言而把自己放逐,就像当年吴王阖闾、楚成王曾篡夺王位一样糊涂。但楚襄王毕竟还年轻,只要他肯悟过改更,就一定会像吴王阖闾、楚成王后来那样使国家富强,使自己扬名。由此可见,《天问》应该是屈原在楚襄王早期被流放到江南时所作。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