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贝多芬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10964029
  • 作      者:
    (美)列维斯·洛克伍德(Lewis Lockwood)[著]
  • 出 版 社 :
    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作者简介
    列维斯·洛克伍德,美国西方音乐史学家,贝多芬研究专家。1930年生于美国纽约,自幼热爱音乐,学习大提琴演奏。1952年,师从爱德华·罗文斯基教授在纽约城市大学的皇后学院学习,后来又在普林斯顿大学先后攻读艺术硕士和音乐学博士学位。1958年,成为普林斯顿大学教员,10年后升任教授。1980年,从普林斯顿大学转到哈佛大学,继续教学和研究工作,直到2002年退休。1982至1987年间,他曾担任美国音乐学协会主席,目前是哈佛大学范尼·皮博蒂音乐研究教授。洛克伍德的重要著述包括《文艺复兴时期费拉拉宫廷的音乐》、《贝多芬:创作进程研究》、《贝多芬:音乐与人生》、《在贝多芬四重奏之内:历史、表演、诠释》。
    刘小龙,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1996年起在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学习,先后获得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主修西方音乐史,对于德国作曲家J.S.巴赫、贝多芬,以及19世纪早期欧洲音乐文化有专门研究,写作的重要论文有《利都奈罗在〈勃兰登堡协奏曲〉中的运用》、《论贝多芬晚期弦乐四重奏的风格转变》和《“从心灵而发——但愿再次——回到心灵”——论贝多芬〈庄严弥撒〉的创作特征、信仰内容和宗教文化背景》。2006年为纪念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诞辰250周年主编了《你好,莫扎特-26位中国音乐名人访谈录》(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9年出版专著《论贝多芬〈庄严弥撒〉》(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2月,主持翻译并出版《钢琴音乐简史》(F.E.科尔比著,人民音乐出版社)。
展开
内容介绍
    放在我书桌上的是一部北京大学刘小龙博士的译著:列维斯·洛克伍德《贝多芬:音乐与人生》清晰、整洁的中译本。这部不久即将付梓的译著对我国音乐学界的贝多芬研究、乃至我国对整个西方音乐的研究,无疑将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西方古典音乐传人中国始于上个世纪初叶,而贝多芬是最早传人中国的西方音乐家,说他是中国人接触最早、最受敬仰、也是影响最为深远的西方音乐大师,是绝不为过的(去年,中央音乐学院张乐心的博士学位论文《贝多芬在中国-20世纪贝多芬在中国(大陆)的接受问题研究》,在当代艺术接受理论的基础上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认真、仔细的梳理和研究)。贝多芬尚在世时,针对贝多芬音乐的评论就已出现。待逝世后一百多年来西方音乐学界对贝多芬的研究,就其数量、成果和水平来说,一直居于首位,相关著作、论文浩如烟海。然而,其中最有分量的、经典性的著述,被译成中文介绍到中国来的却并不多。这也就是为什么我对列维斯·洛克伍德这部贝多芬专著的中译本即将出版感到异常的期待和欣喜。
展开
精彩书摘
    对“一定如此”乐句的延续部分在贝多芬的作品中属于那种初看起来并不像后来呈现的那般重要的音乐段落。这个快板部分的第二音型由下行四度和上行三度的级进音阶构成,与慢板乐章的主题以及“一定如此”的音型轮廓均有联系;但是,人们尚未注意到的是,这个音型还可回溯至作品131号第一乐章贯穿始终的主要主题尾部。我们发现作品131号中的这个音型分别处于减缩状态。它们以卡农的方式由两把小提琴在高音区交替演奏。作品135号终曲乐章里的音型与前者的结构范式何等相似,尽管在情感表达和审美语境上存在差异。在乐章的各个部分,这个音型与其自身合并为一段卡农,只是卡农式回应出现于各个不同的音区水平;这一处理的高潮点出现在再现部的D大调部分。它是对先前A大调部分的复制,此时却以大提琴作为主导。至于这个音型的引入,它显示出与作品131号的联系--但是我们还发现它与《平均律钢琴曲集》第一卷中的b小调赋格曲存在渊源关系。我并不认为这两首作品一定带有“巴赫引文”(Bachquotation),尽管巴赫式复调的音乐精神的确清晰地反映在作品131号的赋格段乐章之中。但是,当它在此处出现时,巴赫的神韵仿佛再次浮现于贝多芬的作品之中,而这部作品的风格和精神也正来自于巴赫。
    ……
展开
目录
序言青年、成年、老年:三封信
1787年:贝多芬母亲的去世
1812年:写给一个小孩的信
1826年:老小孩
人生与作品

第一部分:早年1770~1792年
第一章 开端
作为音乐中心的波恩
从尼夫手中传递的巴赫
康德、席勒和启蒙运动
马克斯·弗朗兹和莫扎特的遗产
家庭、朋友和恩主
到维也纳找寻莫扎特
身在波恩的最后岁月
华德斯坦的预言
第二章 波恩时期的音乐
早期键盘音乐
“这个段落是从莫扎特那里窃取的
创作与草拟
为两位皇帝创作的康塔塔

第二部分:第一成熟期1792~1802年
第三章 在维也纳的初期岁月
政治气氛
作为音乐中心的维也纳
面对维也纳贵族
海顿
为选帝侯和国王演奏
进入出版界
第四章 维也纳初期的音乐
修订早期作品
室内乐和钢琴奏鸣曲
第五章 危机岁月
耳聋
海利根施塔特遗嘱
第六章 为钢琴创作或有钢琴参与的音乐
“新的途径”与早期草稿本
一项实验性发明:更多钢琴奏鸣曲
从传统到原创:钢琴变奏曲
新的小提琴奏鸣曲
早期钢琴协奏曲
第七章 早期管弦乐作品和弦乐四重奏
《第一交响曲》和芭蕾舞配乐《普罗米修斯》
法国规格和军乐
《第二交响曲》
作品18号:“我已经学会如何创作弦乐四重奏了”
第八章 第一成熟期:总论

第三部分:第二成熟期1802~1812年
第九章 贝多芬在新的时代
拿破仑与白手起家的伟人
贝多芬和他的周边环境
同女性的关系
第十章 新的交响理念
英雄性与美
《第三交响曲(英雄)》
……
第四部分:最后的成熟期1813-1827年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