缪误说又引出异于小篆说。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写载其状,托之丹青。千变万化,事各缪形。”李善注:“缪形,形不同也。”李华年据此发挥:“王莽所以把‘摹印篆’更名为‘缪篆’,是根据缪篆源于战国秦汉的隶变‘俗书’,而与《说文》所述秦代标准小篆‘各为一体’。”“缪篆实际上是东周秦汉的俗书或其变体,其中有少数文字保留了小篆的写法,多数则只是保留了小篆某些偏旁的写法或某些笔划的篆意,而其整体结构更接近隶书。”并以《汉印文字征》第一卷作为说明。第一卷收单词211个,见殷《说文》者175个,重文5踣个,《说文》所无者36个,重文49个。平均重文为单字的三倍多,最多有18个。证明“形不同”是汉印中普遍存在的。并且提出缪篆的三个特点,平方正直、多用隶法和屈曲填满①。桂馥《再续三十五举》:“《说文》所无之字,见于缪篆者,不可枚举。缪篆与隶相通,各为一体,原不可以《说文》律之。”缪篆与小篆的形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问题是怎样去认识。诚然,缪篆的形体是与小篆不同的,否则就不必另称缪篆了。但是这种形体差异的性质不能与俗体等同,俗体和缪篆的变形性质、方式都有本质的区别。
后者的观点是合理的,缪篆是一种使用在玺印上的小篆,因为印面章法的需要,字形要作出一些适当的调整,对规整字形有所改变。
三日端正严肃说:此说是最近才出现的观点。罗勇来认为西汉时“缪”与“穆”同,则“穆篆”也可以写作“缪篆”,“‘穆,字有端正严肃之意,而‘平方正直近于隶’的汉官印文字,岂不正具有这样的美感吗?”②罗勇来所据《礼记·大传》:“分未定也,则有昭缪。”杨惊注:“缪读为穆,父昭子穆。”“昭缪”即“昭穆”,《史记·鲁周公世家》:“武王有疾,不豫,群臣恐,太公、召公乃缪A。”裴驷集解引徐广曰:“古书穆字多作缪。”以上即是所据。但是昭穆乃宗庙所列次序。父居为昭,子居为穆。而所谓端正严肃,恰恰适合小篆的形体风格,缪篆则不同,有妩媚艳丽、有端庄间雅、有灵动活泼、有凝重静穆,不一而足。因此端正严肃说法虽然别寻一途,求解缪篆,亦难以奏效。
四曰规度说:《说文·叙》:“五曰缪篆,所以摹印也。”段玉裁注:“摹,规也,规度印之大小、字之多少而刻之。缪读曰绸缪之缪。上文秦文八体,五日摹印。”段玉裁谓缪篆为规度,即安排分布,规度印面文字之谓也。袁枚《缪篆分韵,序》循规度之说:“秦厘八体,五曰摹印。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