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有人看到洛阳太学遗址出土石经碎片的情况,就断言汉石经在汉末战乱后被盖屋的人相中,砸碎作了建筑材料。这种说法有些片面。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洛阳工作队的发掘中,确实从北魏以前的地层中发现了一些汉石经的碎片。尤其是1980年在洛阳太学村西北的一次发掘中,共出土残碎石经661块,其中有96块上有文字。经查对,它们属于《鲁诗》、《仪礼》、《论语》、《春秋》等几部经书。但是,这只能证明汉石经在北魏前就已经遭到了破坏,并不能证明汉石经在东汉末被全部毁坏。事实上,汉石经确曾在东汉末年受到了部分破坏,所以《三国志·魏书·王肃传》的注中记载:黄初以后,“补旧石经之缺坏”。就是修补残毁了的汉石经。由此看来,说汉石经的残存部分在北魏时还存在,并在北齐、北周、隋代被转运到邺城、长安等处的说法是比较可信的。
由于多次搬迁,丢失损坏,再加上战乱的残毁。汉石经到唐代就已经没有一件完整的了。但是从唐宋时起,汉石经的残块便不断出土。宋代的《广川书跋》中说:“唐造防秋馆时,穿地多得石经。”“国初(宋代初年)开地唐御史府,得石经十余石”。宋代洪适《隶释》一书中,就收录了当时见到的汉石经残石。
……
展开